24日下午,武汉惠强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红兵、北汽特来电(北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晓伟、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孙冬泉、力信(江苏)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裁侯小贺四位专家、企业家受邀参加本届论坛第二场头脑风暴环节。

锂电“达沃斯”智慧碰撞:电池行业如何迎接新个人消费时代?

锂电“达沃斯”-中国电池网11月26日讯(陈语 张倩 湖南宁乡报道)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压力下,汽车业将开启电动模式,动力电池也将与手机电池一样进入个人消费时代,直面终端消费者。不管是品牌手机电池频繁爆炸事件,还是新能源汽车接连自燃事故,都在昭示着:要想赢得消费市场的认可,保障电池的品质与安全是重中之重!如今,智能手机多媒体性能大幅提升,却仍无法摆脱一天一充的窘迫;电动汽车的支持政策日益加大,而个人消费市场仍未打开。电池行业如何迎接新个人消费时代?

2016年11月23日,2016年第4届中国(湖南·宁乡)锂电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ABEC 2016,锂电“达沃斯”)在湖南宁乡高新区通程温泉大酒店隆重开幕,来自全球超过500位的锂电新能源产业链(矿产资源、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设备、检测、电芯制造及PACK、BMS、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储能等)重量级贵宾、行业大佬出席。24日下午,武汉惠强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红兵、北汽特来电(北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晓伟、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孙冬泉、力信(江苏)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裁侯小贺四位专家、企业家受邀参加本届论坛第二场头脑风暴环节,共同探讨“电池行业如何迎接新个人消费时代”。中国电池网(微号:mybattery)特将讨论内容辑要刊发,以飨读者。

工信部赛迪顾问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吴辉(主持人):11月23日、24日的两天讨论围绕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做了很多的分享和观点,想必专家或领导的心中都有自身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看法,今天要围绕着主题——“电池行业如何迎接新个人消费时代”讨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人消费时代到底什么时候能够到来?因为我们虽然看到了电动汽车是卖了好几十万辆,但真正用在个人领域的,除了北京和上海这样限购的城市之外,其他的城市是很少有个人的消费者购买电动车。二是如果这个时代到来了,作为置身于这个行业的企业家,我们应该怎样迎接这个时代?做好什么样的准备?

首先请王总来分享您的观点。

王红兵:既然是头脑风暴,就是没有答案的,可以随便说,随便讲,胡思乱想。刚才吴总问到的电动车什么时候能够走进千家万户,我自己也是一个消费者,我也想买一部电动车,我去年想买一部商务电动车,但是迟迟没有买。为什么没有买?这就是鸡生蛋和蛋生鸡的问题,把车开到火车站后能不能开回来?还有一个问题是——到底哪个电动车比较好?我自己也在纠结。乘用车的话是买美国的特斯拉,还是买中国的?我觉得现在离电动车进入个人消费时代还有一定的距离。现在这个时代是一个个性化的时代,是一个工业化和个性化相结合的时代,我们要研究用户,弄明白用户需要什么。电动车能够推广起来不仅仅是便宜,不能说他便宜了老百姓就喜欢就需要,更重要的是要能够有安全感。车没油了,到哪个地方要可以加油,要能够提供保障。

现在的电动车就怕没有地方适当的、比较快的充电,这是个痛点,我们要怎么样把这个痛点解决?虽然国家也采取了很多政策、扶持,但是还没有突破这个瓶颈。另外,车又要比较好看,比较时尚,相信很多第4届锂电“达沃斯”论坛的与会嘉宾,有意愿买一部电动车,但电动车距离时尚、时髦还有一定的差距,就是不美。因为现在的电动车要能够智能化,要有很强的体验感,我觉得还有一定的差距。这是我的看法,不一定正确,谢谢。

吴辉:王总提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电动车开出去要能开得回来,除了电池的能量密度要快速的提升,关键的还是充电站的建设。刚好特来电的杨总是做充电桩的,听说是生态系统的,想请杨总来讲一讲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锂电“达沃斯”智慧碰撞:电池行业如何迎接新个人消费时代?

杨晓伟:中午之前的报告很紧凑,没有展开和大家交流。组委会一周前给我这个命题,我觉得很大,起得也很好。刚才吴总又聚焦了一下,未来几年什么时候能够到个人消费电动车的时代,作为企业或者是各个产业链,如何做好准备,就更好回答了。接下来的两三年时间,新能源产业是热钱、人才以及各种资源整合躁动的阶段,现在投资的热潮都很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个阶段里面个人终端的用户,就会变得更加的不安。为什么有些车在有些市场卖得很好,因为没有追求过高的里程和过高的外观等等,它更贴近终端的使用用户、我们在北京建充电桩,6环以外的,考虑的是提出需求要不要建,直观的感觉可能三年后都不会有车,实际上那里有一些出租车的用户,确确实实已经开上了电动车,而且晚上回去是需要充电的。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所谓的个人消费时代到来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汽车工业走进中国,很多的汽车使用者已经有一部车了,现在正准备换第二部车,要么是MPV,因为二孩政策,要么是SUV,极少数的人会选择电动车。还有一些第一款车要买电动车的,可能在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上海摇号很困难,他更现实,他可能会选择电动车。我讲的相对概念,是在一部分群体里面,这个消费时代已经到来。但是因为我们行业对指标、对各方面的报道,包括主办会议等等各种论坛,各种媒体报道过热,因此导致消费者有一种误判,老是想追求续航里程更长,安全性更好,外观更漂亮,想把一个电动车变成全能的东西,这样的话,这个时代就会变得相对遥远一些。

如果说要给一个具体的日期,我认为再过三年左右的时间,可能我们的整个产品系会更加的成熟。上个月在北京的实验场评价十家乘用车的动力心脏,当时我们提出来两款车的指标,确实不错,一款价格比较高,另外一款现在也卖得很不错。

在乘用车方面,我想未来三年时间会更成熟。商用车的领域,2014年非常狂热的上一批,不管是6到8米或者是8到10米的政策也好,或者是怎么样也好,毕竟是一个很大的推动力,把行业往前推动了一步。我想这三年内商务车还会有稳定的增长,包括一些个体老板,个人消费者也会有。个体的物流车的企业未来三年左右也是持续放量的阶段。这是回答第一个问题,消费时代,相对的有一个预判。

第二个问题,作为企业也好,如何做好准备。我想先谈充电端,青岛特来电已在全国落地73家子公司,今年年底有望达到更多,还有十几家在谈,正在做工商注册。人工人数突破了2千,终端突破了10万。说实话,确确实实有些地方,我们的市场占有率不高,但是我们必须要先建设。有时候我也会走访终端的使用用户,他家附近可能也有别的桩和站,但是他总担心去了以后一定可以充上电,在我们这里有几十个终端,他白天去要快补电也可以,夜间慢充也可以。这个时候就觉得能够让终端的,C端的用户更加的放心,作为充电企业来说,我想要有这种社会责任和企业的战略情怀。

产业链的末端,更要有工匠精神,实际上新能源的热钱和人才是躁动的,每次参加会议都想听最真实的声音,了解最有效的信息,结交最能合作的朋友,但是实际上我们在一个短暂的过程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收获满满,因为大家都想了解政策的东西,因为企业都想竞争,这个时候如何能够在这种浮躁的业态下,把自己的心静下来,真正的把产品做好?现在无论是通过互联网购物还是实体店的购物,追求的都是技术产品和质量,不管是生活用品还是电子,必须保证东西好,才能满意。即便是现在的网购时代的到来也是这样,我想作为企业,作为产业链的任何一端,必须把产品,把自己负责的那一块做扎实,我认为我们的个人消费时代很快就会到来,谢谢。

吴辉:谢谢杨总的观点。孙秘书长既是电动车的潜在消费者,也是协会的秘书长,看了很多企业,也许您有特别的观点。

孙冬泉:从从业者的角度来说,电动车产业链的从业者应该以一个前瞻性的乐观的眼光来看待个人消费时代的前景。我认为消费时代能不能在大家期望的时刻到来,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

一个是电动车成本。我记得原来我们国家电动自行车,大家都不买,我是96年买了第一辆。后来普及了,那时候买一辆要4千多元钱,几乎是半年的工资。现在的大城市的所谓大家认为的电动车,没有看到在这些中小城市,尤其是山东,江苏,安徽,这些小电动车,这些电动车也是电动车,只不过不是我们概念中的高大上,所以这个角度上,能不能普及,现在我们大城市里这些是靠限购,大家为了拿车子的牌照买了所谓的高大上的,但是如果说我们的电动汽车,尤其是电池组的成本,如果说到了一定程度,农村的老百姓也一定会消费,这是第一个。

第二是安全性。原来我买第一辆电动车的时候只用了三个月,为什么?第一个月开始各种问题就来了,买了四千多块钱,那时候是96年,4千多块钱用了三个月,最后150块钱卖出去,也就是说安全性假如说做不好,那么即使是卖出去了,后面也有再退回的时候。

第三个最关键,就是技术进步。我们国家十三五的科技规划里面,技术进步创新是能够带动电动汽车行业能不能走进个人消费时代的一个最核心的关键。需要创新的不仅仅是汽车厂、电池厂、材料厂,整个产业链都需要技术创新。另外,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可能技术创新的速度会超出我们的预期。因为现在最关键的一个因素是电动车行业,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有史以来集中资源最多的行业,远远超过当年的光伏行业。占用这么多的资源,政府又这么多的重视,方方面面的科研人员,我认为可能这个技术进步的速度会超出我们的预期。

在电动汽车普及方面,因为这么多的资本在投入,这么多的技术在投入,中等档次的国产商务车的普及时间可能在三到五年内。国产高端电动汽车方面,我认为离普及还会有一些距离。2010年以来国产车的品牌严格说,设计是没有水平的,我们的发动机水平也不高。所以国家就发现国产汽车的品牌份额在不断的下降,怎么办?能不能通过电动汽车弯道超车。从这个角度讲,可能我们国家在三五年之内主要的个人消费还是中等档次的,当然可能也包括低档次的。这是我自己的观点。至于说对策,取决于技术创新的投入和成果。谢谢大家。

吴辉:其实刚才几位都谈到了电动汽车要走入私人消费的时代,有一个很关键的,就是提到了成本,提到了安全性,提到了能量密度。23日在论坛上我也讲到电动汽车最关键的是电池。侯总在电池领域做了这么多年,现在也是作为电池企业的代表,请您谈一下您的看法。

侯小贺:今天我没想说电池的事儿,电池是其中的一部分。今天的命题是如何进入新的个人消费时代。我觉得答案很简单,就是我们没准备好。

实际上我们准备好了吗?肯定是没有。为什么没有?今天借这个平台,我想说,从产业链的上下游,是不是能够形成一种协同的机制,是未来我们能不能把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为什么今天要谈这个问题?是因为咱们是高峰论坛,到场的都是各行业的高层,如果能够引起大家的思考和互动,我们的意义就有了。

昨天正好是我有一个客人来访问,他跟我谈了几个数据,虽然很多产品我们在用,这几个数据听了以后还是很震撼的。他说“您知道数码相机是哪一年进入市场的”?我还真想不起来,他说是“1995年”,几年时间,基本上就把传统的胶片相机给颠覆了。他又说,“您知道液晶电视是哪年出现的吗?是2000年!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胶着了一段时间。”第三个问题,“您知道智能手机是哪年出现的吗?2007年,不到10年的时间,把传统的终端机全部颠覆!”

这几个产品是个人消费类的产品,有一个特点,就是新产品可以用旧的品牌和渠道,替换起来相对比较容易。我就奇怪了,就问他“原来我们的交通工具是步行,马车,替换乘汽车用了多长时间?”,他展示了两个图片,都是在纽约一个核心的街区,繁忙时间的照片,这个照片上是100辆左右的车辆,99辆是马车,一辆是燃油车。他说这张照片是1900年拍的,又展示一张照片,100辆车里面只有一辆是马车,这是1913年拍的,用了13年的时间。

2015年正好是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占比超1%,能不能用十几年的时间替换传统的燃油车呢?这个很难。为什么?传统的燃油车是100多年形成的产业链,到目前为止,从市场、材料供应、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到回收,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链条,也形成了非常完整的投入产出的商业模式。这么多年的积累,他输出的是什么?输出的是让消费者对这个产品的满意度。起码我们现在买燃油车的人不会因为我到哪儿去加油发愁,不会因为汽车出了故障有多大的担心,汽车未来会不会作废而伤脑筋。

可是,新能源汽车呢?消费者很担心,刚才各位嘉宾也谈了,说买了以后好不好用,到哪儿去充电,出现故障了有没有人修理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做电池的做电池,做桩的基础设施做桩,做整车的做整车,不能给消费者一个完整的平台支持,那么很难解决消费者的这些疑问,解决不了他的疑问,就很难让他买单。

所以我觉得在这个高峰论坛上,也是给于总提一个建议,因为行业里的这些大咖们,这些核心的企业们,每年聚在一起,能不能讨论一下我们产业链上如何协同,哪怕是在某一个产品上,或者是某一个局部的区域小市场上形成一定的商业模式,能够把数据积累起来,经验积累起来,这也是有意义的。

今天我就说产业协同的问题,我认为对未来进入新的消费时代非常关键,谢谢大家。

孙冬泉:侯总提到的问题,汽车协会已经牵头成立了一个动力研究院,这是汽车厂商牵头成立的类似平台,如果说仅仅是靠几个企业是难度很大的,还得要靠国家的有关政策,或者是有关的机构,因为这个规划里面,如果这样来研究产业链的话,可能会前期投入比较大,而且可能短期内的回报也没有,可能一个是需要国家层面的驱动,还有一些大的产业链牵头进来才可以。

吴辉:谢谢侯总,刚才四位嘉宾都谈到了这个问题,我后面观察了一下,只有杨总是正面回答了这个问题,三年之后汽车走入个人消费时代,孙秘书长打了一个马虎眼说是3到5年或者是5年以上,其他两位是没有给出时间的。我们把个人消费时代做一个定义,比如说我在买蒙迪欧的时候会纠结到底买什么车,买福克斯的时候也会纠结。也就是我们买同级别的电动车的时候也会纠结一下,现在一点都不用纠结,因为根本不会买电动车,这个时代到底需要多少年?我希望再来一轮,给一个具体的时间。

王红兵:电动车呢,我想每个人都有买的意愿,但是在买电动车和传统燃油车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显示出电动车具有优越性。我是个消费者,因为我是做隔膜的,只能从消费者的角度。比如说我作为一个企业,作为我个人,我想买第二部车,想买一个电动车,但是没有很强的意愿,选来选去还是想买一个燃油车。为什么?因为有它的好处。去年在武汉举行的锂电“达沃斯”,接送客人的是电动车大巴,我想买一辆七座的电动商务车,但是选来选去就没有更好的。所以我觉得如果电动车完全进入家庭,取决于它是不是拥有必然的优越性,如果说我们去考虑这一点的话,要有一个准确的时间,我想一定要在5年以后,也就是2020年以后。刚才几位嘉宾说的3年或者是2年,侯总刚才讲到的,就像你的马车,为什么被燃油车取代,因为它便捷。手机和电视为什么会被取代,因为它更好,而且价格还是那么的便宜,又更清晰,使用更方便,所以说要完完全全取代,除非是国家有权威,德国说2030年全部的燃油车退市,国家强制性的。但是按照我从市场的规律来分析,如果真的可以进入,2020年以后才有可能。充电桩也比较好了,续航里程也比较好了,安全性也好了,而且现在人讲究的是舒适性,所有买电动车的我想一定是有一个燃油车了以后,可能再去买一个电动车。这是我的看法,一家之言。

吴辉:王总说的是四年以后,2020年。

杨晓伟:我相对比较乐观的,乘用车从现在开始,这两三年内,一些租赁机构,包括网约车,他会带动起来老百姓对电动车的认识和理解,因为他买了这些产品是给老百姓来使用的,特来电已经把所有子公司的业务延伸到了租车和卖车。四季度,北汽和吉利很大一部分的销售量是我们承担的,我们也在做相应的商业模式和市场的策划活动。通过这两三年的影响带动之后,我认为三年左右的时间,刚才领导担心的技术、成本,安全性等问题,我相信在座的电机企业,材料企业,一定可以搞定。因为现在我们很热议的动力电池的规范或者是标准,一定是一些机构或者是电池企业影响着上面,我们已经做好了储备,我坚信一定是这样的,这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的游戏规则。在这个产品的技术指标和成本上不是大的问题下,就是老百姓的消费理念,汽车消费文化的问题,所以我认为三年左右的时间是没有问题的。我坚持我的观点。

侯总讲的协同机制的问题我是认同的,秘书长讲的靠国家的政策和靠一些大腕、大咖来协同,可能有点单调。我还是觉得,比如说我上午说的充电重新连接世界,原来我作为一个材料学的博士会加入特来电,就是要给终端用户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未来的修车核心是修电池,只要把电池的检测报告、体检报告,什么时间该维修,哪个模组有问题,告诉他了,他一定可以非常放心的使用,这个时候老百姓就会认可这个事情。

当然一定是多元的,多方的因素,共同的推动,可能效果会更好。既然是沙龙,就把刚才两位领导的意见补充了一下,谢谢。

孙冬泉:刚才大家讲的时间,第一个很多人考虑要跟传统的燃油车比较。我觉得这个比较,如果是按照这个比较可能就会考虑,如果是国家取消限购怎么办?或者是没有优惠政策怎么办?现在电动车的概念已经不止是我们去跟传统的燃油车比。以后电动汽车最大的优势首先是时尚的,第二是能达到很多传统燃油动力车的性能,不仅仅是换了一个电池心,而是控制系统,能够把我的车里面所有的各个零部件之间,或者是各电子系统之间,或者是各时尚的因素之间,能够组成一个总的系统。

如果这个进程能够做得快一点的话,即使是今后有的城市取消限购,甚至是每辆车的补贴也取消掉,进入个人家庭,当然不能说100%的进入,进入20%到30%的家庭,或者是15%以上,我们认为就已经是进入了个人消费时代了。不能要求70%、80%以上。从这个角度,还是维持3到5年,关键还是取决于大家的技术进步。

侯小贺:我觉得电动汽车现在的划分还是几类,传统的HEV,在亚洲已经得到普及了。很多人只不过是体会不到电在里面起着的作用,或者是和传统燃油车的差别。插电式混合动力,现在欧美基本上的新车型都会在18、19年陆续的推向市场。他们也会迅速的占领一部分市场份额,这是毫无疑问的。

当然未来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使整车本来是一个高度个人拥有的资产,变成我使用的一个工具,变成一个移动的公共场所或者是娱乐场所,或者是移动的能源载体,这个大概还要走十年甚至是更远的时间。

吴辉:这个问题刚开始的时候王总提到了,是头脑风暴,没有答案的。如果说我们非要给出一个时间,大家今天来开这个会的嘉宾,肯定是希望这个时间越早到越好,希望通过每一届的锂电“达沃斯”的高峰论坛,通过这样的会议能够加快电动汽车进入个人消费者的时代。

(以上观点根据论坛现场速记整理,未经发言者本人审阅。)

电池网(微号:mybattery)主站、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及电池智库(邮件直投)等全媒体平台及资源,每日精选电池产业链主流新闻、信息、数据等内容,每天覆盖国内外近百万用户或读者,咨询热线:400-6197-660,投稿信箱:zlhz@itdcw.com。

电池网微信
[责任编辑:陈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119@itdcw.com

中国电池网
锂电池
锂电“达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