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发表评论称,谁给了特斯拉“不妥协”的底气?中央政法委官方公众号也发文直指特斯拉,质问其责任何在?担当何在?

图片来源:电池网网友供图

图片来源:电池网网友供图

特斯拉又把自己送上了热搜。4月19日,在第十九届上海国际车展开幕当天,一位女车主身穿印有“刹车失灵”字样以及特斯拉商标的T恤,站上了特斯拉展车的车顶,大喊“特斯拉刹车失灵”,引来现场众人围观。

车展现场,事件很快得到“解决”。上述女车主(张女士)因扰乱公共秩序被行拘5日,另一位参与此次维权的车主则发微博致歉称,采用了错误的方式,造成了社会秩序混乱,诚挚地给国家会展中心安保部门道歉,应该用合理合法的手段进行维权。

一边是维权车主的拘留和道歉,另一边却是特斯拉的“决不妥协”。事发当天下午,特斯拉副总裁陶琳公开表示:“特斯拉近期的负面都是她(维权车主)贡献的。我们没有办法妥协,这就是一个新产品发展必经的一个过程。”作为佐证,她表示,特斯拉调研显示,90%的客户都愿意再次选择特斯拉。

但这样的表态显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甚至有消费者指出,特斯拉依然延续了一贯的傲慢态度。对此,新华社发表评论称,谁给了特斯拉“不妥协”的底气?中央政法委官方公众号也发文直指特斯拉,质问其责任何在?担当何在?

截至4月19日美股收盘,特斯拉股价下跌3.4%,报714.63美元,市值缩水24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571亿元。4月20日晚间,特斯拉发布致歉声明称,将“尽全力满足车主诉求”,但对公开事故车辆数据只字未提。

特斯拉车主维权上热搜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在过去一年时间里,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多次因疑似车辆失控而被车主声讨。不过,针对此类事件,特斯拉大多持否认态度。而回顾过往车辆事故,相关关键数据几乎是判定事故责任的最重要事实依据。

但特斯拉的车辆行驶数据,目前只能通过其后台查看,车主无法获取,政府相关部门也较难对此做出监管。这就导致刹车失灵、突然加速等事故发生后,最终解释权往往只归特斯拉所有,造成众多特斯拉车主维权难。特斯拉“数据霸权”也引发广泛关注。

对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贾新光表示,警方要求特斯拉方面提供源代码这个点非常关键,不能特斯拉自己说“没事”就真没事了,要自证清白,就把关键数据拿出来作为证据。

而从此次在上海车展维权的张女士的情况来看,最新消息显示,4月21日,有关部门明确批复纯电动轿车在使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行车数据属于消费者知情权范畴。为此,郑州市郑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令特斯拉汽车销售服务(郑州)有限公司无条件向张女士提供该车发生事故前半小时完整行车数据。

有自动驾驶行业人士向记者透露,应首先确认特斯拉是否装有用于记录碰撞前、碰撞中和碰撞后短时间内车辆和驾驶员操作车辆信息的EDR(事故数据记录器)。“美国、英国等国家强制规定电动车必须安装EDR,但中国没有强制规定。”此外,特斯拉软件开发和验证流程是否完善也存在疑点,因为“软件出现极小概率bug(程序故障),可能通过试验无法复现。”

机构检测数据漏洞明显

除了数据问题外,不少车主还对特斯拉委托的检测机构提出了质疑。

4月20日,郑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回应此次上海车展维权事件时表示,投诉人不同意第三方进行技术鉴定,要求“提供车辆发生事故前半小时完整行车数据”;而特斯拉方面因担心数据被当事人用来炒作宣传造成不良影响,拒绝提供相关数据。

对于回应中提到的“投诉人不同意第三方进行技术鉴定”,贾新光认为背后有两种可能,一是第三方检测费用昂贵,以谁主张谁举证的做法,可能需要用户自己付费检测;二是即便真的拿去第三方机构检测,可能也无法检测出问题。

贾新光举例称,几年前引发广泛关注的大众“排放门”事件,彼时大众专门针对官方检测设置了作弊软件,导致第三方机构无法检测出问题,但实际行驶过程中确实存在问题。“如果特斯拉同样存在此类作弊行为,那么消费者即使花了钱找到第三方做检测,也无法检测出问题。”

今年3月份,在海口特斯拉车主经历的“刹车失灵”事件中,特斯拉就委托了海南捷安通汽车检测服务有限公司(下称捷安通)对事故车辆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刹车系统合格。

捷安通是一家注册资本仅100万元、员工人数只有20人(2019年数据)的企业。去年,该公司还曾因拒绝赔偿劳务者医疗费用被告上法庭。在特斯拉委托检测之时,该公司成立尚不足4年。

事实证明,捷安通出示的检测报告的确疏漏明显——尽管特斯拉官方公布的检测报告盖有CMA(中国计量认证)章,但该检测报告显示特斯拉Model3为“4X2前驱”的前驱车,而实际上目前Model3只有后驱版车型和四驱版车型。

在上述张女士进行的维权事件中,特斯拉曾提出委托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这一国家级第三方机构进行事故车辆的检测,但被拒绝。张女士表示,“我们不是不同意第三方机构检测,只是希望选择一个专业权威的机构进行鉴定。”

《证券日报》记者登录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官网搜索发现,该机构隶属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可提供安全与性能、节能环保与绿色低碳、管理提升、国际认证及培训等认证及相关技术服务,是一家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独立第三方认证机构。但在“收费目录清单”中,却明确列出了针对汽车强制性产品的认证收费。

此外,特斯拉与该机构的关系可追溯至2016年。彼时,特斯拉曾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共同启动“特斯拉充电伙伴计划”。

“消费者怀疑其中的公正性是有道理的。”新浪财经专栏作家林示对记者表示,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作为企业,其客户本身就包括汽车公司。他同时表示,检测机构在智能汽车后台数据取证方面的能力很薄弱,尤其是在当前鉴定标准缺失、技术方法不完善的情况下,鉴定结果更是难以服众。

[责任编辑:赵卓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 邮箱:119@itdcw.com

电池网微信
锂电池
特斯拉
电池技术
中国电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