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正是在附加值更高、应用广的石墨烯产业下游,我国仍处弱势。生产石墨烯手机散热薄膜的常州碳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世中对记者说,下游应用

但正是在附加值更高、应用广的石墨烯产业下游,我国仍处弱势。生产石墨烯手机散热薄膜的常州碳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世中对记者说,下游应用都是高附加值行业,若长期发展不力不仅会导致巨大利润拱手让人,还将制约上游发展,最终使我国石墨烯产业初期积累的优势尽失。

企业研发力量弱,产业化程度低也是问题之一。当下美国、日本和欧洲的石墨烯相关技术研发都以企业为主体,如IBM、诺基亚等,韩国更是以三星公司为龙头引领产学研结合的多维格局。而在我国,石墨烯相关技术的研发主体仍然是大学和科研机构。企业虽然已经申请了一定数量的专利,但整体研发力量薄弱而分散,不利于石墨烯技术跨越式发展。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碳材料专家康飞宇对记者说,我国虽然在石墨烯论文发表量上位居全球首位,但不少科研院所并不知道产业界到底要什么,我国鲜见“石墨烯助力电动车快速充电”等类似爆炸性新闻,科研和应用脱节问题突出,可谓“只见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部分业内人士表示,国内石墨烯市场浮躁现象突出,有人急功近利想通过资本市场实现大量利润,踏踏实实做事的企业和个人越来越少。一些本来与石墨烯业务无关的企业,近年来甚至改名换姓在资本市场圈钱。有些企业缺少核心技术,却打着石墨烯的旗号去融资,导致市场鱼龙混杂。

公开报道显示,深圳一家上市公司甚至曾因涉嫌发布石墨烯虚假信息抬升股价而遭到证监会调查。

争夺话语权

2012年,工信部发布的《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将石墨烯作为前沿新材料之一。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973计划围绕“石墨烯宏量可控制备”“石墨烯基电路制造设备、工艺和材料创新”等方向部署了一批重大项目,取得了一批创新成果。然而诸多业界人士认为,我国石墨烯产业发展不能止于规划和立项层面,还须更多谋划和思考。

制定国家科技路线图,争取全球产业话语权是当务之急。常州武进区委书记周斌对《财经国家周刊》表示,应将石墨烯提高到国家战略性新材料的高度来认识和布局。目前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部委均对石墨烯产业有一定关注,若能将各自“碎片化”的支持拧成合力,将极大推动产业发展。

常州市副市长王成斌告诉记者,国内不少城市提出或者已经开始发展石墨烯产业,有积极性固然是好事,但要避免一哄而上造成产能过剩,国家可在产业初创期给予适当引导,对全国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并综合布局,结合各地产业实际错位分工。

徐世中则建议,选择石墨烯发展相对前沿的省份,建立石墨烯产业部、省合作共建机制,并积极争夺全球石墨烯领域的主导权,编制并在常州发布“全球石墨烯指数”。

精准扶持重点企业,建立良性引才体系也是重中之重。得益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出资设立的碳电子射频应用项目,IBM的研究人员发明了迄今为止频率最高的射频石墨烯晶体管,速度高达100吉赫,而此前的最好成绩是40吉赫。

江南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张朝晖向记者表示,由于石墨烯产业孕育和成长期较长,在产业化前需要巨额投入,中小企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面临较大的亏损压力,因而美国军方支持重点企业进行研发突破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从海外引进多个石墨烯研发团队的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原院长冯冠平则认为,可参考美国模式,在产业发展初期加大投入力度,政府推动引导资金向高科技资金、孵化器企业倾斜,利用企业的主体地位推动创新。

[责任编辑:赵卓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 邮箱:119@itdcw.com

电池网微信
负极材料
新材料
石墨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