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从卖方到买方,无不乐见新能源汽车能早日量产化上路。

今年我们为什么唱多新能源汽车上路?

在中国汽车产业升级转型的议事日程上,如果说合资企业的股比变更、自主品牌的做大做强等重大议题,均伴随着观点争议和利益博弈,而难免出现曲折和摇摆,那么,加快新年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市场化,无疑是各方共识程度最高的一项。因此,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从卖方到买方,无不乐见新能源汽车能早日量产化上路。

然而,再美好的理想,如果不能有效地扫除前行路上出现的障碍,它只是抽象的美丽景象,永远不可能照进现实。在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之路上,新能源车偏高的售价、试点城市的地方保护主义、私人用户的配套设施困难等,就是有待解决的具体障碍。近两年来,正是因为这一个个障碍的存在,让国内喊了多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元年基本上也只是在原地打转。

2014年,从各方面传出的消息来看,这个困局有望通过各方面形成的合力而得到实质性的进展。首先,有一大批新能源汽车提上了量产化的日程,从跨国品牌到本土品牌,已经做好了抢占新能源市场先机的产品准备;其次,和中央政府的补贴政策延期同步,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示范推广城市,陆续松绑了外地新能源汽车进入本地市场的限制性政策;再者,包括北汽、吉利、万向等在内的一批本土整车和零部件制造企业,走出国门寻找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新机会,让海外合作反哺国内市场成为可能。

只不过,从打开消费人群这个层面上来看,即将大面积投放国内市场的量产新能源汽车,正在分化为高低两条产品线。像北美地区一样,让少部分富裕人群率先使用动辄数十万,甚至接近百万的豪华品牌新能源汽车,从而建立起一种接近高大上生活方式的示范效应?还是像日本一样,让更为广大的普通消费者率先用上与经济型家轿价格持平的廉价新能源汽车,迅速建立起可观的销量基盘,从而倒逼整个消费市场的升级?抑或是和贫富分化明显的社会现状相适应,采取两条路径并行推进?这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市场培育过程中的新看点。

[责任编辑:赵卓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 邮箱:119@itdcw.com

电池网微信
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