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下为巴菲特官方传记《滚雪球》内容总结: 你从每年股东大会上看到的是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头,实际上巴菲特年轻的时候是

巴菲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下为巴菲特官方传记《滚雪球》内容总结:

你从每年股东大会上看到的是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头,实际上巴菲特年轻的时候是一个贪财吝啬、专一、性格委婉不懂得与人打交道(刻薄)、喜欢垃圾食品、不喜欢体力劳动,投资理念为捡破烂的股民(对股票真的是热爱),这种人绝对能成为富豪,但做到全球前三的顶级富豪够呛。

而芒格呢?

恰恰相反,性格直率,作为律师懂得与人交流(这一点在并购过程中作用极大,补充了组织的能力),崇尚一套多元化的体系,投资取向为追逐优秀公司。

有了这两位逻辑和认知上都属于大师级的船长掌舵,促成了组织结构的极简状态(总部就25个人)。可以说,巴菲特拉芒格入伙,是其市值管理的过程中最大的价值创造之一。

6充分的放权

前面我们提到伯克希尔投资控股了不少公司,但其总部只有25个人,这是怎么做到的呢?答案是充分的放权。

“具体的经营决策,经理人拥有非常高的自主权。这样的管理模式,虽然有时会让我们的经营出一些大的错误。但这样做也会减少管理的层级,使决策速度大幅提升。最重要的是,这样能帮助我们吸引到最优秀的人才,他们觉得工作就像是经营自己的事业一样”,摘自1986年致股东信。

从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来讲,充分的放权有利于职业经理人更好的创造价值,这是关于动机的问题。

早期的动机理论,比如需求层次理论(马洛斯五层次),讲究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之后的自我实现,前面几项混到职业经理人基本上都实现了,自我实现则需要总部给予的空间。

当代动机理论,比如目标设置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的结合,只给定具体的目标,需要超高的自我效应去完成。这一点需要举例说明:

巴菲特曾在股东信里说过,保险业务综合比率(赔付运营等支出/已赚保费)在1.07-1.11能实现盈亏平衡,这就可以看做具体的目标,1998年-1999年通用再保险由于飓风、暴风雪等天灾,以及提供保险的五部好莱坞电影全军覆灭,导致综合比率为1.25,没达到目标,职业经理人的自我效能需提高,此后几年离职的CEO表示,老巴当时对我们失望极了,2001年的911对通用再保险又是一记闷棍。

如上所述,非常高的自主权虽然有时会导致经营上的一些重大错误,然而自我效能的提升足矣应对这些问题,2002年之后通用再保险就重回正轨,大多数时间整个保险业务都是正收益的。

对于职业经理人的充分放权——美国运通的Ken Chenault,富国银行的Dick Kovacevich——为投资企业创造最大化的价值打下了基础。

7“从富到贵”的影响力提升

那些认为巴菲特60岁以后才赚到大钱的印象,其实是不正确的。个人财富角度看,巴菲特并不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

21岁时,巴菲特个人资产1.97万美元,相当于今天20万美元(调整通胀,下同);

30岁时,巴菲特个人资产24.3万美元,相当于今天170万美元;

43岁时,巴菲特个人资产7200万美元,相当于今天3亿美元。

以上阶段,巴菲特都是富而不贵,其所在的奥马哈说白了就相当于河南省南阳市(地理上),你说“小镇股神”有几个人了解。而在此之后,巴菲特和自己投资的华盛顿邮报的女老板凯瑟琳·格雷厄姆好上了(那段时间巴菲特有一半时间住在她家,有自己衣橱,宴会上扔门钥匙给巴菲特让他累了就先回去休息)。

此后的巴菲特在公众认知度上,完成了地方股神到全国性投资大佬的转型;

60岁以后,巴菲特又跟比尔盖茨成为了好基友,实现了从富到贵的转变。

当一个人实现了由富到贵的转变,就会新增很多的衍生价值。比如巴菲特慈善午餐会引得很多中国人去“镀金”,2008年赵丹阳花211万美元拍过,2015年天神娱乐朱晔花234万拍过,2018年西红柿首富王多鱼拍过,2019年币圈孙宇晨花457万美元拍下。

除了蹭热度的衍生价值,巴菲特个人影响力大了也将提升公司的价值。

举个例子,虽然伯克希尔总部没几个人,但随着并购的频繁,其对优秀的职业经理人还是有大量需求的。作为领导,个人影响力越大,吸引优质人才的范围也就越广。提出愿景以及坚信前进的方向,并把这套东西灌输给其他人(包括被投资公司,员工,投资者等)也越容易。

8熊市抄底狂魔

二级市场的暴涨暴跌,丰富了市值管理的手段,拓展了市值管理的空间,对于保险投资集团来说尤其如此:只有资本市场极度低迷,整个企业界普遍感到悲观之时,获取非常丰厚回报的投资良机才会出现。

这种极度低迷时刻,从1962年开始陆续买入伯克希尔开始,巴菲特共经历了7次:

1962年的闪崩(古巴导弹危机);

1970年的熊市(经济衰退);

1973年的滞涨(第一次石油危机);

1980年的沃尔克紧缩(第二次石油危机);

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牛市中的超级调整);

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崩溃;

2008年的金融海啸。

为什么巴菲特可以做到别人恐惧他贪婪,天上下金子他用桶去接?

那是因为他拥有源源不断的保险浮存金,其他人倒是想贪婪,但奈何没有现金去贪婪。

来看一下2008年的金融海啸,巴菲特是怎么趁火打劫的。除了惯例的抄底还大笔投资通用电气、高盛和箭牌口香糖总计145亿美元、股息为10%的优先股,还附带大笔认股权证。这种高股息还附带低价认股权证,平时想都不要想,非常时刻只能说是趁火打劫。

熊市的操作也是巴菲特市值管理的一大特色。

9好的公司要有“造词”能力

一说起造词,大家第一时间恐怕还是会想起“生态化反”。我们来点正面的案例,有些商业行为投资者无法理解,就必须有新词来描述,不然估值就上不去。

比如有着美国有线电视教父之称的John Malone,入主TCI之后,面对采购节目版权以及并购带来较高的无形资产摊销,严重影响利润进而压低估值,他创造性的提出了一个财务指标: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让大家相信这个行业现金流才是王道,利润啥都不算。

[责任编辑:赵卓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 邮箱:119@itdcw.com

电池网微信
电池网
市值管理
巴菲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