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全底线 创新驱动变革 全球汽车行业正在迎来全新的变革。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产业浪潮中,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走在了前

保安全底线 创新驱动变革

全球汽车行业正在迎来全新的变革。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产业浪潮中,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走在了前面,“弯道超车”或者“换道超车”的呼声日盛。当市场遇到销量下滑、需求低迷的暗礁时,产业界应如何保持定力,才能躲过前行激流中的漩涡?

辛国斌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还存在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差距、整车成本偏高、充电不够便利等突出问题。尤其是很多消费者对续驶里程有焦虑感,这与群众的出行期盼、产业升级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

业内人士坦承,绝大部分自主品牌仅掌握了整车控制器与“三电”(电池、电机、电控)集成技术,对“三电”零部件技术的研发仍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努力补好“短板”。

以公众最为关注的安全问题为例,今年电动汽车自燃事故频发,8月以来,广汽如祺出行的Aion S连续发生两起自燃起火事件。

这些事故的“元凶”大多来自电动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据2011~2019年新能源汽车事故调研数据显示,热失控扩散导致动力电池出现安全问题的比例占50%以上。

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已于6月发布开展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的通知,要求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动力电池供应商于今年10月底前完成对生产的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在业内人士看来,汽车产业需要从研发、制造、使用、充电、维保等全方位提升安全性能,用科学系统的监管方式处理安全问题,才能促进新能源汽车健康发展。对于企业而言,除了要加大电池本体安全技术研发,相关动力电池温度管理系统(BTMS)技术也需要同步提升。因为,只有守住了安全底线这个1,发展带来更多的0才有意义。

守住了安全红线,该如何谋发展?面对补贴退坡以及市场低迷的形势,分析人士指出,汽车产业仍然要坚持创新驱动战略,从技术产品、环境制度两方面着力,去打造跨界融合的汽车产业新生态。

在技术和产品创新层面,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强调,要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补足产业短板的同时,加强前瞻布局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在下一代动力电池、高算力芯片、高功率驱动、高性能传感器、车载操作系统、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等各方面加快取得行业成果。同时,要着力推进成果转化,助推汽车能源驱动系统的低碳化转型,引领和带动新一轮产业变革。

在制度创新层面,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认为,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而言,打破壁垒、放开市场,加强跨学科、跨行业的协同创新至关重要。为此需要政府未雨绸缪,做好顶层设计,从一开始就把汽车、能源、通信、交通、城市进行综合考虑,实现技术、规划、政策、法规协同有序推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制定一个经科学论证的顶层设计和时间表,给市场和社会一个应有的预期,是推进汽车革命走向成功的牛鼻子。

[责任编辑:张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 邮箱:119@itdcw.com

电池网微信
动力电池
新能源汽车
电动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