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具价值的三元锂电池退役潮仍未到来。而“狼多肉少”的市场现状下,尚不规范的回收体系让更多电池流入“黑户”手中,对于退役电池更好、更具操作性的利用方案也仍在探索当中。如何形成规范化回收体系,业内呼唤对于电池实施精细化溯源管理。

18650锂电池

18650锂电池  摄影/电池百人会  于清教

大街上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正携带着一座诱人却又有些“烫手”的“富矿”——动力电池。

2021年被认为是动力电池退役潮元年,围绕着动力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的赛道也变得越发滚烫。然而,在这个被认为是千亿级蓝海的领域里,记者了解到,更具价值的三元锂电池退役潮仍未到来。而“狼多肉少”的市场现状下,尚不规范的回收体系让更多电池流入“黑户”手中,对于退役电池更好、更具操作性的利用方案也仍在探索当中。如何形成规范化回收体系,业内呼唤对于电池实施精细化溯源管理。

再利用 两种主流方案仍在探索

退役电池的剩余价值在哪里?围绕着这一点,衍生出了两种目前主流的再利用解决方案。

在一家动力电池回收梯次利用“白名单”企业的实验室里,一块退役电池能够走向再利用的起点,首先是进行一次全方位的“体检”。“我们首先要知道这块电池它究竟还有多少能量、使用过程中有哪些损耗等等,才能制定它的再利用方案。”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而这其实也是再利用的最大难点之一。“因为每一块退役电池的情况都不一样,即便是同一个品牌,甚至同一个生产批次,它经历多年使用后的‘健康状况’都不同。”这也意味着,“健康状况”良好的电池,可能甚至不用拆解,就能投入到再利用中,而情况复杂的电池,甚至光插在电脑上“体检”跑数据就要跑上几个月。

高度的不确定性让这种回收利用方案目前难以实现规模化,但近两年这家企业也尝试探索了一些利用场景。例如2018年,在西藏实现基于退役动力电池开发的首个光伏储能项目;2020年,开发基于退役动力电池模组及电芯的低速动力电池包,通过租赁模式投入市场应用;2021年,开发移动储能产品,主要服务与电能质量调节及保电等应用场景。

鉴于目前利用退役电池的“能量”无法实现规模化,另一套方案则瞄准了退役电池中的“材料”,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所收购的邦普是这一领域的主力玩家。“邦普将回收的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进行统一处理,首先将电池模组彻底放电,用自动化设备及专业工具将电池单体拆分。拆解分离出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等组成部分,再对电极材料进行浸出、除杂后,通过离子交换、沉淀、吸附等工艺,将报废的动力电池制备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目前,核心金属总回收率可达99.3%以上。”宁德时代相关负责人介绍。

尽管这套做法相对成熟,但这位负责人坦言,目前依然存在工艺复杂、原辅料种类繁多且成本高、整体工艺耗时长等问题,而且由于目前退役的电池更多为磷酸铁锂电池,其有价金属与材料含量低,所以回收的经济效益低下,甚至会亏损。

回收 “黑户”与“白名单”展开争抢

真正让市场“垂涎”的三元锂电池退役潮尚未来临,不过眼下,动力电池的回收环节已经呈现出“狼多肉少”的争抢局面,受恶性竞价影响,甚至有业内人士估计,近80%的动力电池没有流入正规渠道,被所谓的“黑户”回收并在小作坊处理。

相对于“黑户”,工信部在2018年和今年1月曾先后两次公示《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共有20余家企业入选“白名单”。

但上述“白名单”企业相关负责人坦言:“尽管拥有正规‘名分’,目前能回收的电池数量还是有限。”抢不过“黑户”主要还是价格原因:“比如小作坊可以不开发票,报废电池的过程中也可以不顾及环保要求,以追求更高收益。再比如在退役电池的运输环节,我们必须要找具有相关资质的运输企业以保障安全,但小作坊就不需要。这些种种,让正规军在竞价上没有优势。”

回收的乱象亟待解决,因为一旦三元锂电池退役潮到来,其含有镍、钴等有价金属与材料,价值要比磷酸铁锂电池高上几倍,将引发更强烈的争抢。宁德时代相关负责人认为,如不尽快完善回收监管体系,严格管控报废动力电池流向,将给报废环节带来环保、安全隐患等诸多问题。

规范体系 呼唤精细化溯源管理

留给动力电池回收及利用规范体系建立的时间还有多久?

据二次电池及电动汽车调查机构SNE预计,截至2020年,中国动力电池退役量约达25GWh,而到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达90GWh。由于锂和钴的价格暴涨,国际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andMarkets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回收行业规模将达122亿美元,2030年将达181亿美元,其中,中国将是最大的动力电池回收市场。

更具体一点,业内人士预估,最让行业“垂涎”的高镍三元锂电池将在2022年开始进入集中报废期,而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也将迎来真正挑战。

在乱象最为集中的回收环节,建立电池溯源机制,对每一块电池走向精细化管理成为行业呼唤。目前已有新能源车企进行探索。例如威马汽车此前透露,计划建立动力电池追溯编码规则,使用统一的电池编码,精细化追踪每一块动力电池流向。此外,北汽新能源、蔚来等企业入局的换电业务,也成为电池精细化管理的探索,在换电站,每块电池的使用情况被一直监测,一定程度解决电池退役后的流通问题。

而在技术环节,留给企业们探索的时间也不多了。相比于材料提取,能量梯次利用难度更高,但也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成为国家鼓励的方向。“梯次利用面临着电池一型一测的难点,需要整个产业链的联动,整车厂、电池厂、拆解厂等相关企业要共同从根源开始探讨研究。”上述“白名单”企业相关负责人认为。

[责任编辑:赵卓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 邮箱:119@itdcw.com

电池网微信
动力电池
锂电池
电池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