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泼天富贵”到“祸从天降”,一个月内两个大型储能电站接连起火,储能这一万亿赛道,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图片来源:圣地亚哥联合论坛报

图片来源:圣地亚哥联合论坛报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5月15日,美国加州圣地亚哥Otay Mesa的Gateway储能电站发生火灾,消防员经过一天多时间才基本控制了火势,不过,随后该电站电池又多次复燃。

据5月21日外媒报道消息,该储能电站已燃烧了六天,消防官员仍无法准确估计大火还会持续多久。

圣地亚哥消防救援局营长兼替代能源应急协调员Robert Rezende表示,从历史上看,通常会看到这种连锁破坏持续更长的时间,几乎就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

加州消防局圣地亚哥分局的队长Brent Pascua也提到,“经与专家交谈,他们过去遇到过几起类似的事件,每次持续的时间从七天到几周不等,我们不确定。我们正在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并计划在这里待很长时间,两到四周,然后重新评估。”

电池网注意到,2023年6月,美国纽约州沃里克市的两个锂离子储能电站在暴风雨中发生火灾,火灾持续了一个多星期。

2023年10月,美国爱达荷州梅尔巴附近的Idaho Power变电站储能设施发生了燃烧,至少8个独立单元电池着火,火灾持续了数天。

据悉,Gateway储能电站装机容量为250MW/250MWh,2020年8月,项目一期230MW投运,并成为当时世界最大储能项目。该项目还计划扩容到250MW、持续4小时,形成1000MWh储能系统。

Gateway储能电站由美国能源公司LS Power投运,NEC ES提供储能系统集成方案,LG Chem提供电芯,电芯为三元锂电池。

值得一提的是,有报道显示,该项目的储能集成商NEC ES在该项目一期投运前就已宣布倒闭,退出储能业务。

此外,就在一个月前(4月27日),位于德国尼尔莫尔商业区的锂电池储能集装箱也爆发火灾,造成两名消防员在救援过程中受伤。

据相关媒体报道,此次发生爆炸的电池储能系统的制造商为德国INTILION公司,电芯为磷酸铁锂电池。

而在4月16日,美国加州电池储能首次在晚间高峰时段内成为加州电网最大的单一电力来源,这是全球电力系统的首次。储能的调节电源作用的发挥得益于加州电力市场上显著的峰谷电价差,让储能有了巨大的盈利空间。

从“泼天富贵”到“祸从天降”,一个月内两个大型储能电站接连起火,储能这一万亿赛道,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曾直言,作为一个既涉及生命财产安全,又涉及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的关键基础设施行业,储能试错成本极高;不能走先追求速度再追求质量的老路,必须一开始就坚持储能行业可信、可续高质量发展。

公开资料显示,安全问题一直是制约储能这一万亿级赛道发展的主要痛点之一。锂电池是目前最常用的储能电池技术之一,但由于锂电池电解液大多为有机溶剂,且在制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少许粉尘等易破坏隔膜的杂质,易于发生热失控现象,造成内短路,引发火灾、电池爆炸、环境污染和能源供应中断等系列问题。

从材料方面来看,三元电池的正极材料一般为过渡金属氧化物,一旦正极发生分解,便会伴随着氧气的释放,在氧气的作用下,电解液极易发生反应,相对于磷酸铁锂材料来说,增大了电池发生热失控的风险。

日韩系电池企业早期多采用三元电池,中国电池企业则主要采用相对安全的磷酸铁锂电池。随着三元电池储能火灾等安全事故的不时发生,目前日韩企业也越来越多地采用磷酸铁锂电池。

从出货量方面来看,我国储能电池出货量在全球中的占比已超九成: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显示,2023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达到224.2GWh,同比增长40.7%,其中中国企业储能电池出货量为203.8GWh,占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的90.9%。

来自国家能源局的另一组数据也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投运的新型储能装机3139万千瓦。其中,2023年新型储能新增装机约2260万千瓦,是此前历年总和的2.6倍。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530万千瓦/7768万千瓦时,较2023年一季度末增长超过210%。

新型储能虽然覆盖了锂电池、液流电池、飞轮、压缩空气、氢(氨)储能、热(冷)储能等多种技术,但目前锂电池仍占主导地位。

因此,在储能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也高度重视产业安全。

2023年7月,国家标准《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规程》开始实施。这一储能安全新国标适用于锂离子电池、铅酸(炭)电池、液流电池、水电解制氢/燃料电池储能电站。该标准规定了电化学储能电站储能电池、BMS、PCS、监控、消防、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预制舱等各类设备的安全技术要求、运行、维护、检修、试验等方面的安全要求。

2023年11月,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加强发电侧电网侧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运行风险监测的通知提出,增强运行风险监测及分析预警能力。电力企业应对本企业投资、运维的电化学储能电站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储能变流器(PCS)、消防系统、网络安全、运行环境以及其他重要电气设备运行安全状态实施监测和管理,定期分析安全运行情况,强化运行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置,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及系统,应能够及时预警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各电力企业应于2024年12月31日前完成本企业监测能力建设,2025年以后新建及存量电化学储能电站应全部纳入监测范围。

同时,除了安全问题,储能电池领域价格战也在持续蔓延。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储能电池价格屡创新低,不少企业储能电芯的报价已跌至0.4元/Wh以下。

5月14日,中国石油集团济柴动力有限公司发布5MWh液冷储能系统电气分部件框架协议招标公告,该项目电芯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最高限价0.33元/Wh。而在济柴动力2月底的储能项目招标中,电芯限价为0.45元/Wh。

亿纬锂能日前在与投资者互动时表示,客户会从几个维度考量储能电池产品:一是品牌;二是产品质量,包括产品性能及安全性能方面;三是售后保证,一方面考量企业售后服务能力,另一方面考量企业是否具有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储能产品生命周期长,生产储能电池的企业只有具备长生命周期的存续才能为产品提供售后保障;最后一个维度是产品价格。

业内人士指出,储能这一万亿级赛道未来仍有巨大的成长空间,但需要企业从生产端提升储能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围绕大容量、高安全、高可靠储能的系统,我国相关标准体系以及监管仍有待加强,新型储能价格机制研究也有待加快,以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责任编辑:陈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 邮箱:119@itdcw.com

电池网微信
储能电池
新能源
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