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大量的实验,积累了一手的数据,烟台创为成功自主研发“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模型”,能够在极早期监测判断热失控风险并进行热失控蔓延抑制,从源头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

创为新能源产品图

近日(7月22日),林志颖驾驶特斯拉撞车起火,车辆被烧融化,救援中反复起火,将特斯拉顶上热搜,同时也将电动汽车安全性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事发后,特斯拉回应起火原因尚不确定。网友猜测,发生了如此剧烈的燃烧,极可能是电池包起火。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不是特斯拉今年首场事故,在林志颖发生车祸的前一天,杭州一辆黑色特斯拉Model 3与一辆丰田SUV相撞,撞击发生后,特斯拉车底大量冒烟,并蹿出火焰。7月初,青岛一台特斯拉Model 3在直行状态下,遭到了转弯车辆的撞击,碰撞后发生起火;4月,大连一辆特斯拉与小车相撞,路过行人合力将伤者救出后不久,特斯拉起火烧成空壳……

据了解,热失控是影响动力电池安全的最大诱因。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温度越高往往反应越剧烈,反应剧烈就会释放出更多的能量,电池热失控后,瞬间就会爆燃。2011-2019年事故调研数据显示,热失控扩散导致动力电池出现安全问题的比例占50%以上。据消防救援局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范围内共发生约3000起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

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共接报各类交通工具火灾1.9万起,同比去年上升8.8%;其中,新能源汽车640起,同比上升32%;电动自行车火灾3777起,同比上升35.9%,均高于交通工具火灾的平均增幅。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6.1万辆和260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1.6%。企业方面,我国现存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46.29万家,近3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注册量不断攀升。截至6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00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3.23%。

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必然趋势,为防患于未然,动力电池热失控实时预警不可或缺。创为科技(873537)致力于成为新能源安全领域世界领先品牌,在锂电池热失控领域持续深耕,已经实现与国内TOP10的整车厂和龙头电池厂等企业配套,在储能领域,也完成了国内多个示范项目配套。产品应用场景覆盖商用车、乘用车、专用车、高铁机车、电动自行车、电化学新能源电站、换电站、数据中心、5G基站、电动船舶等,市占率名列前茅。

在大量的实验过程中,烟台创为发现防止热失控诱发和蔓延是保障电池安全的重点,早期探测预警更是关键!团队从成立之初便潜心钻研动力电池热失控监测预警技术、早期抑制及灭火和防护技术等。

依靠大量的实验,积累了一手的数据,烟台创为成功自主研发“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模型”,能够在极早期监测判断热失控风险并进行热失控蔓延抑制,从源头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

同时,基于“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模型”技术,烟台创为研发出了电池箱火灾防控装置系统。该装置系统集故障自检、火灾识别、早期预警、自动手动双启动灭火、多点监测等智能功能为一体,稳定高效,成功实现了动力电池火灾的早期预警和智能控制。

日前,电池网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公布的数据梳理发现,今年上半年,我国共发布相关汽车召回公告61个,涉及缺陷车辆约254.7万辆,其中,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共有11个品牌发布召回公告16个,涉及缺陷车辆超32.49万辆(3月/5月北京奔驰召回公告中未披露EQC电动车型具体召回数量)。

从新能源汽车召回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无论是国外豪华品牌还是国内自主品牌,包括造车新势力都有车辆召回,其中,特斯拉在国内共4次发布产品召回公告,累计召回275809辆缺陷车辆,居国内新能源汽车召回次数以及数量首位,占比超8成。

当前,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一直是消费者格外关心的方面,国家部门也频频“出拳”管理安全问题。今年3月,工信部发布的《2022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中提出,要启动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安全相关标准修订工作,进一步提升动力蓄电池热失控报警和安全防护水平。

4月8日,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部、应急管理部、国家市监总局五部门联合印发了《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企业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提高动力电池安全水平,鼓励企业研究应用热失控实时监测预警装置和早期抑制及灭火措施。

此外,针对电动汽车安全性问题,日前,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任何车辆自燃都存在一定的偶发性,不能说传统汽车、新能源车哪种更危险。新能源产业发展备受关注,使得一些安全事故也被放大化,经过多年沉淀,动力电池技术持续更新,像比亚迪推出“针刺不起火”的刀片电池,宁德时代发布“永不起火”的811电池……新技术的不断推出正致力于解决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痛点。相信在车企、电池企业、材料端等多方配合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迈向高安全、高质量发展赛道。

[责任编辑:张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 邮箱:119@itdcw.com

电池网微信
电动汽车
特斯拉
新能源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