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具有致密亲锂基团的三维共价有机框架以实现均匀的锂吸附和沉积仍是挑战,或为追求高性能锂金属电池提供新思路。

图/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图/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的消息显示,锂(Li)金属具有极高的理论比容量和低电化学电位,被广泛用作高能量密度电池的负极材料。锂枝晶的不可控生长和循环充放电过程中活性锂的持续消耗,导致锂金属电池库仑效率低、循环寿命短。

在锂负极上构建人工固态电解质中间相,是抑制锂枝晶形成并提高循环性能的策略。三维共价有机框架具有沿3D方向延伸的框架,避免了层间π-π堆叠相互作用。而由于亲锂基团的多样性和密度不足,电池表现出较差的动力学性能。

因此,构建具有致密亲锂基团的三维共价有机框架以实现均匀的锂吸附和沉积仍是挑战,或为追求高性能锂金属电池提供新思路。

对此,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曾高峰和副研究员徐庆等,开发了新型三维共价有机框架作为锂金属电池的负极保护层。这一框架具有高密度的锂亲和位点,能够实现均匀的锂沉积行为调控。

该研究通过【6+4】合成策略,利用6连接的环三磷腈衍生物醛和4连接的卟啉基四苯基胺合成了新型磷腈三维共价有机框架。结构中的磷腈环和卟啉环作为电子丰富和亲锂位点,提高了三维方向上均匀的Li+通量,实现了高度平滑和致密的Li沉积。

该电极涂层提高了Li/Por-PN-COF-Cu电池的库仑效率,促进了快速的Li+传输,使LiFePO4全电池即使在5C的严苛速率下也能够稳定进行剥离/沉积过程。理论计算揭示了Li+与COF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利于Li+脱溶剂化,加快其反应动力学;同时,较低迁移势能表明Li+离子与π电子系统之间存在有利的相互作用。

[责任编辑:张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新闻热线:400-6197-660-1

电池网微信
锂电池
新能源
锂金属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