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池网统计的信息来看,今年已有华体科技、美利云、西藏珠峰、科翔股份、芳源股份、惠云钛业、华软科技、天力锂能、易成新能、宝明科技、安凯客车、江淮汽车、弗迪电池、浙储能源等公司宣布终止项目投资或定增募资。

布局电池新能源赛道态度生变 14家公司按下终止键

2024年,电池新能源赛道行至关键节点,从2023年的内卷竞争走向2025年的理性博弈,2024年将是承上启下的一年,细数今年电池行业变化,整体扩产步伐放缓,项目终止风波不断。 

态度生变 多家公司按下终止键

从电池网统计的信息来看,今年已有华体科技、美利云、西藏珠峰、科翔股份、芳源股份、惠云钛业、华软科技、天力锂能、易成新能、宝明科技、安凯客车、江淮汽车、弗迪电池、浙储能源等公司宣布终止项目投资或定增募资。 

经电池网梳理发现,上述终止投资项目公司中,跨界者身影频现,例如,主营道路照明的华体科技、主营造纸业务的美利云、主营印制电路板企业的科翔股份、主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华软科技、主营新型面板显示器件的宝明科技等。 

回顾2023年,在电池新能源产业深度洗牌下,跨界遇阻也时有发生。据电池网统计,在2023年,“女装大王”日播时尚跨界终止,老牌陶瓷上市公司松发股份、钢材煤炭贸易商*ST园城、手游公司昆仑万维、有机颜料制造企业百合花、老牌房地产开发企业*ST宋都、老牌药企*ST必康、房地产企业冠城大通、铅酸电池老牌企业万里股份、光伏电站企业珈伟新能等跨界电池新能源领域布局遇阻案例时有发生。 

整体来看,对于项目终止,公司说法大致可归纳为:市场环境变化快,不能贸然推进。与此同时,部分公司也公开表示,终止并不是对项目放弃,公司仍将继续通过有效途径实施项目,继续产业布局。

另外,从上述案例足以看出,电池新能源赛道机遇与挑战并存,在锂电增速放缓下,一拥而上的跨界者在成本、技术上并不具备优势,落伍是必然结果。同时,电池新能源领域头部效应凸显,作为技术驱动型行业,优胜劣汰下促使企业重点聚焦产品与技术竞争力提升,一定程度上推动优质产能产出。 

市场驱动 赛道长期向好趋势不改

一面是淘汰赛激烈上演,另一面,却是不断有企业入局。 6月3日,企查查发布数据显示,我国现存电池相关企业106.04万家,近十年其注册量增速维持在10%-75%的区间内。 截至5月底,今年已注册12.47万家,其中前4月注册量达10.09万家,与去年同期水平基本持平。

掘金新能源赛道,竞争愈演愈烈。为引导锂电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政策方面也不断推出规范性文件。早在2021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对《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征求意见稿)《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1年本)》(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在产业布局和项目设立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出: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今年5月8日,为进一步加强锂电池行业管理,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信部公开征求对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及公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意见。相较于此前版本的文件,本次修订提高了多种类型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等指标要求。

此外,为保障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稳定,2022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做好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稳定发展工作的通知》指出,部分环节产能盲目扩张,低质低价竞争时有发生,要求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要坚持科学谋划,推进锂电产业有序布局。实事求是制定本地区锂电产业发展政策。指导锂电企业结合实际和产业趋势合理制定发展目标,在关键材料供应稳定、研发创新投入充足、配套资金适量充裕的前提下,因时因需适度扩大生产规模,优化产业区域布局,避免低水平同质化发展和恶性竞争。

毋庸置疑的是,电池新能源赛道长期向好趋势不改,市场驱动接档政策驱动,穿越周期,全产业链健康良性的商业生态正逐步构建。 从电池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来看,末位企业淘汰加速已成主要趋势,政策正引导锂电池产能向高端、优质转变。

[责任编辑:林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新闻热线:400-6197-660-1

电池网微信
锂电池
电池材料
新能源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