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如贺雪琴所言,电池新能源行业进入大需求、大产能、大时代,迎接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察势者明,趋势者智”,身在新能源蓝海市场的我们要做的就是顺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抓住新机遇!

贝特瑞贺雪琴:电池新能源行业进入大需求、大产能、大时代

电池百人会-电池网10月21日讯(张倩 广东深圳报道)今年两会,“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为达成“双碳”目标,出行领域新能源化成为必然趋势。据公安部统计,截至9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678万辆,占汽车总量的2.28%。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552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53%。另据中汽协最新数据,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均超过35万辆,1-9月渗透率已提升至11.6%。

今年以来,我国新能源车渗透率不断提升,动力电池装机量不断增长,电池材料价格不断上涨,新形势下,电池新能源产业发展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这场充满机遇与挑战的赛道上,如何在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同时保持成本持续下降;在大规模应用时保障安全;在新技术多元化时推向应用等等,这些都需要不断地实践探索。

10月19-20日,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主办,贝特瑞承办的2021(第十六届)动力锂电池技术及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在深圳召开,论坛以“面对新形势下的锂电产业发展”为主题,现场邀请中国工程院陈立泉院士、中国工程院吴峰院士、中国科学院孙世刚院士、中国科学院张统一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及工程院孙学良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陈忠伟院士等,以及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锂电设备等领域500余名产学研专家代表共聚一堂,现场进行33场主题报告演讲,针对锂电池产业技术的发展进行全方位解析和探索,通过学术研究、产业研究、应用研究等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贝特瑞贺雪琴:电池新能源行业进入大需求、大产能、大时代

作为此次会议的承办方,贝特瑞董事长贺雪琴在致辞中表示,此次院士、专家及企业家云集,共同面对行业前进过程中,动力和储能型电池项目突现出前所未有的机会,共同解决锂电池高能量密度与安全性之间的矛盾、降低锂电池成本、突破材料技术瓶颈,提升车用动力锂电池安全性等,推动人类社会能源变革与创新,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保护注入新动能。

作为全球锂电材料领域龙头企业,贝特瑞早已迈向高质量发展。自2013年以来,贝特瑞的负极材料出货量已经连续8年位列全球第一,其中,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全球范围内长期领先,硅基负极独具领导地位,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也进入全球前列;同时,正极材料聚焦高镍正极,高镍产品已经导入海外大客户。2021年前三季度,贝特瑞预计归母公司净利润为10.3亿到11亿元,同比增长190.89%到210.66%。9月22日,公司市值首破800亿,年初至今涨逾3倍,截至10月20日收盘,公司市值达818亿元。

贝特瑞贺雪琴:电池新能源行业进入大需求、大产能、大时代

在实现全球领先地位的同时,贝特瑞并未止步,始终致力于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贺雪琴称,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把研发能力作为最核心的竞争力来打造,成立的新材料研究院在国内同行中是设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企业研究院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凭借多年技术积累及客户认可,贝特瑞再次上榜今年的中国锂电池行业负极材料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并位居榜首。

就正负极材料行业而言,贝特瑞更关注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更低碳、更节能、更低成本的生产工艺,更关注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更高的资源利用率、构筑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模式。

贝特瑞贺雪琴:电池新能源行业进入大需求、大产能、大时代

在此次大会上,贝特瑞常务副董事长黄友元作主题报告时就公司高能量密度正负极材料进展进行详细汇报。黄友元表示,实现高能量密度电池可以通过高镍无钴化技术、电解液添加剂、固态电解质、电池结构、电池管理系统等方面改善,高镍正极材料的开发是电池能量密度、续航里程、成本的关键,公司可以通过NCA+Si基负极、NCM(811)+Si基负极体系为客户提供高能量密度的电池材料解决方案。现场,黄友元还详细分析应用案例,为参会者提供了一些新的发展思路和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在今年7月,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中长期发展展望(2030年)》,预计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将达到4000万辆,渗透率将达到50%左右,届时90%以上的新能源汽车将是纯电动汽车。EVTank还预计全球动力电池需求将在2025年正式进入TWh时代,并在2030年达到2661GWh。随着连月来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超预期发展,预计这一目标也将提早达成。

市场需求预期长期向好,企业投资扩产热情高涨。据电池网此前统计数据,仅在今年上半年,电池新能源产业链投资扩产项目数量与投资规模已大幅超出去年全年。其中,在电池领域,宁德时代、中航锂电、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孚能科技、蜂巢能源等装车量排名前十企业中多家公布百亿级投资。

诚如贺雪琴所言,电池新能源行业进入大需求、大产能、大时代,迎接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察势者明,趋势者智”,身在新能源蓝海市场的我们要做的就是顺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抓住新机遇!

[责任编辑:陈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 邮箱:119@itdcw.com

电池网微信
电池材料
贝特瑞
贺雪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