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公司将聚焦固态电解质材料开发、优化、产业化,并结合道氏技术在固态电池需用的单壁碳纳米管、高镍三元前驱体、富锂锰基前驱体和硅基负极等材料上的产品优势,将形成固态电池的全材料解决方案。

图/道氏技术

图/道氏技术

11月26日晚间,道氏技术(300409)公告,近日,公司与佛山市固态齐辉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签署合资协议,共同出资设立广东道氏固态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根据公告,合资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道氏技术现金出资700万元,固态齐辉以技术入股的形式认缴300万元,其主营业务为固态电池研发、材料研发、技术转让和技术孵化等。

合资公司将聚焦固态电解质材料开发、优化、产业化,并结合道氏技术在固态电池需用的单壁碳纳米管、高镍三元前驱体、富锂锰基前驱体和硅基负极等材料上的产品优势,将形成固态电池的全材料解决方案。同时,研发和优化硫化锂配方和生产工艺,大幅降低制造成本,并推动产业化。

道氏技术表示,公司希望通过设立合资公司与固态齐辉建立深度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整合市场和技术资源,研发和优化硫化锂配方和生产工艺,大幅降低制造成本。

资料显示,近年来,道氏技术全力拓展新能源赛道,形成了“碳材料+锂电材料+陶瓷材料+战略资源”四个事业部和一个海外事业中心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在保持陶瓷材料业务领先地位的同时,锂电材料已成为公司的核心战略业务。

电池网注意到,道氏技术此前在固态电池领域有较好的布局,道氏技术固态电池研究院组建了一支由清华、北大、华南理工等国内一流高校的博士领衔的创新研发团队,固态电池专项研发人才已逾200人,截至2024年6月,已授权固态电池材料相关专利261件;其中国际专利5项。

其中,碳纳米管导电剂,尤其是高性能单壁管在固态电池中有更好的应用场景,硅碳负极也有望成为未来固态电池主流的负极应用方案。

来自道氏技术的信息显示,目前公司硅碳负极已向某固态电池厂小批量出货,也已送样太蓝、盟固利等主流固态电池厂商,测试反馈良好。

经营业绩方面,道氏技术年内已实现扭亏为盈,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61.1亿元,同比增长14.11%;净利润1.74亿元,同比增长521.77%,归母净利润1.47亿元,同比增长633.87%,主要受益公司海外相关业务的快速增长,其中海外前驱体出货量超2.5万吨,同比增长90%,阴极铜出货超2.9万吨,同比增长46.38%,预计今年公司海外营收占比将达到70%。

市场方面,近期固态电池备受关注。研究机构EVTank在中国固态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预计,到2030年全球固态(含半固态)电池的出货量将达到614.1GWh,在整体锂电池中的渗透率预计在10%左右,并预计全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或将提前至2027年。

[责任编辑:张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新闻热线:400-6197-660-1

电池网微信
固态电池
固态电解质
道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