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当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更经济的时候,消费者才会买账,只有当新能源公交大巴的运营成本比传统燃油大巴的运营成本更低的时候,运营商才会选择。

江淮电动

新能源汽车在压力中疾驰 成本控制是比拼焦点

【新闻概要】对普通消费者而言,新能源汽车的购置和使用成本是制约其购买欲望的首要因素。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普遍偏高,如特斯拉推出的车型,其售价动辄高达10万美元以上,普通收入者大多难以承担。巴西作为国土面积在全球排名第五的国家,人口却不到两亿,地理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尤其以生产乙醇着称,95%的汽车都可以使用添加了乙醇的燃料,这使得汽车在巴西的使用成本很低,因为乙醇本身也是一种生物燃料,相对于汽油不仅便宜,而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少。这就对新能源汽车在巴西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只有当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更经济的时候,消费者才会买账,只有当新能源公交大巴的运营成本比传统燃油大巴的运营成本更低的时候,运营商才会选择。

根据巴黎气候大会协定,要把全球变暖限制在“远低于前工业化水平之上2摄氏度”,并为把升温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确保“到2050年实现净排放为零”。这就意味着不再使用化石燃料。因此,拥有环保优势的新能源汽车代表着汽车工业的未来。在这次大变革中,通过技术创新和升级,使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使用成本显着下降,尽快进入到大规模商用阶段,成为全球各大汽车厂商竞赛和比拼的焦点。

【小编看法】业内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在整车成本中占比高达30%以上。国轩高科总裁方建华在接受中国电池网(微号:mybattery)专访时也表示,国产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难突破的原因之一就是新能源汽车续驶里程边际成本非常高,要增加续驶里程,就要增加电量,就要增加成本。要推出没有补贴普通百姓也能消费得起的电动汽车,电池成本必须降下来。中国电池网预计2017年锂离子动力电池成本将下降到200美元/Kwh。

小型电动车

小型电动车可作国民车 2030年私车全面电动化

【新闻概要】2016年,中国正走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期。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近日表示,纯电动乘用车小型化发展趋势会越来越明显,明后两年还会有很多优质的小型电动汽车出来。我国低速电动车行业也在升级,朝这个方向发展。所以小型电动汽车特色明显、性价比高,具有形成国际竞争优势的巨大潜力,也是可以成为中国电动国民车的一种类型。

第二种,SUV插电化有可能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2015年SUV在传统车中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也是中国品牌车型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中国品牌SUV占比超过50%,这是唯一一个在乘用车主导车型中占有优势比重的领域。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认为,2020年,大巴和出租车会实现全面电动化。实际上,深圳已经宣布在未来三年,所有的公交、大巴全部实现电动化,出租车也是一样。广州最近也开始宣布,未来五年所有广州的大巴全部实现电动化。到2030年,也就是“十五五”收官之年,私家车应该会实现全面电动化,中国的体制优势会推动到这个结果。 

【小编看法】小型电动汽车最大的优势就是制造成本低,再加上用车成本方面有较大优势,小编觉得,如果把安全保障和技术做好,外观时尚、性价比高、灵活机动的小型电动车最有希望成为电动国民车!市场需要高性价比的产品,但不需要低质、劣质的产品!

新能源汽车政策进入换挡期:严格监管将替代唯规模论

新能源汽车政策进入换挡期:严格监管将替代唯规模论

【新闻概要】在新能源汽车的三轮补贴政策中,前期因为销量较少,补贴总额度并不大。但2015年年底新能源汽车销量井喷,一下提升了补贴量。去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飙升4倍。据统计,2015年全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及销量分别约达到34万辆和3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4%和343%。

过去的补贴政策中,单车平均补贴高达12万元。市场规模提升后,财政补贴的账被摆到台前。据杨裕生预测,新能源汽车如果要实现2020年500万辆的目标,“十三五”期间中央政府补贴约为3900亿元。

【价值观点】赵福全认为,“现在,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已经达到33万辆,产业发展到了一个关键节点,‘唯规模论’已经过时,产业政策与监管改革将发挥重要作用,‘严格监管论’将做主导,而政府将在产业发展中成为关键角色,以确保新能源汽车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小编看法】金龙汽车董事长廉小强近日表示,新能源汽车爆发性增长主要源自于国家政策扶持,企业收益也是以政策带来的红利为主。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1月已经发布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核查工作的通知,电动车补贴严查风暴将至。补贴政策已把新能源汽车产业“扶上马”,在接下来“送一程”的过程中,仍需加强监管,倒逼行业加快市场化,加强企业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动力及压力。中国电池网(微号:mybattery)坚信:在市场、技术、产品推动国家政策和标准以及监管加快的初期,新能源汽车同样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实问题正是我们的机会,谁快速、保质保量地能解决用户的问题,谁将称霸于市场。这是需求,也是商规。

[责任编辑:赵卓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 邮箱:119@itdcw.com

电池网微信
新能源汽车
电动车
中国电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