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研究工作组将对2021-2022年以来中国国内锂电产业链,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动力电池、新能源乘用车及充电桩运营服务企业等七个细分领域进行研究与评定。

【榜单征集】2022年中国锂电池产业链竞争力品牌榜单研究工作正式启动

近日,由EVTank、海融网(hirohida.com)、电池网(itdcw.com)、伊维智库、伊维经济研究院、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等联合组建的2022年度(第9届)中国锂电池产业链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研究工作组正式成立。

在今年,研究工作组将对2021-2022年以来中国国内锂电产业链,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动力电池、新能源乘用车及充电桩运营服务企业等七个细分领域进行研究与评定。该研究成果将从2023年2月份开始逐步发布,并在ABEC 2023丨第10届中国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上发布。

2022年度(第9届)中国锂电池产业链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研究工作组组长吴辉表示,该榜单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从多维度客观评价产业链企业的中长期核心竞争实力,通过数据分析和研究挖掘真正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企业,为地方政府、投资机构、产业链企业、学术机构等筛选合作对象提供参考。

该竞争力榜单于ABEC 2014(第2届电池“达沃斯”)论坛上首次发布,跟随“ABEC”一年一度召开的节奏,已经连续发布8届,目前已经成为全球锂电产业链极具权威的企业竞争力品牌榜单,广泛受到海内外媒体机构、上市公司、金融机构、高校及科研院所、地方政府等关注。

该竞争力榜单主要基于联合发布单位长期对锂电产业链各环节及重点企业的跟踪研究积累、实地走访和电话访谈并结合EVTank内部数据库、海关进出口数据库、国内外企业数据库、金融终端大数据库、上市公司定期报告等渠道。竞争力榜单的调研和调查都本着公平、独立、透明的原则。

针对2022年度(第9届)中国锂电池产业链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的评选工作,吴辉认为,2022年度是新能源汽车享受国家补贴的最后一年,也是储能产业链爆发的元年,但同时看到的是,消费电子、电动工具、电动二轮车等领域发展不及预期,整个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企业发展逐步分化。尤其是随着行业发展的逐步成熟,产业链龙头企业的市场地位受到挑战,大量跨界资本纷纷涌入,第二梯队企业快速成长,产业链企业的竞争格局迎来重塑的关键节点。在此背景下,客观评价产业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中长期发展潜力便显得尤为重要。2022年度的中国锂电池产业链竞争力十强企业研究工作将重新建立评价模型,根据行业最新情况调整指标权重,更能客观反映市场化发展背景下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据悉,“不惟一规模、不惟一产能、不惟一体制”是该榜单多年来坚持的重要评价原则。通过产能情况、产销数据、客户结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综合口碑、公司信用、产品品质、技术实力、经营机制等多维度指标构建全面的企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并结合专家评定等定性指标最终筛选出各细分领域产业链十强企业名单。

现面向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动力电池、新能源乘用车及充电桩运营服务领域,征集相关优秀企业上述资料及数据,期待您的热情参与!

【征集热线(微信同号)】:

18910778962/耿女士 17685898640/宋先生 17863967037/王先生

【延伸阅读】

2021年中国锂电池行业动力电池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

2021年中国锂电池行业正极材料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

2021年中国锂电池行业负极材料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

2021年中国锂电池行业隔膜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

2021年中国锂电池行业电解液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

2021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行业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

2021年中国充电桩运营服务商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

[责任编辑:陈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 邮箱:119@itdcw.com

电池网微信
锂电池
动力电池
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