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日下午,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梁锐,大族集团副总裁、深圳市大族锂电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营销总经理黄祥虎,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品牌中心总经理王昆鹏,安徽安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立新,浙江锂盾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夏文进5位企业家受邀参加由蜂巢能源冠名支持的本届论坛首场头脑风暴,就“抢占“双碳”风口,产业链企业如何把握资本市场机遇?”议题展开讨论。

ABEC | 2022中国(广东·东莞)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论坛现场

ABEC | 2022中国(广东·东莞)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论坛现场

电池“达沃斯”-电池网8月30日讯(肖何 梁小婧 广东东莞 图文直播)抢占“双碳”风口,电池新能源领域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优质赛道之一。从上游材料到智能装备,从动力电池到整车企业,主动拥抱资本市场渐成趋势。还有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上市公司开启产业链投资模式,以应对上游原材料涨价的挑战和全球市场的结构性风险。竞逐资本市场,电池新能源企业如何把握新机遇?

ABEC | 2022中国(广东·东莞)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论坛头脑风暴

ABEC | 2022中国(广东·东莞)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论坛头脑风暴

ABEC | 2022中国(广东·东莞)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论坛头脑风暴

8月30-31日,全球电池行业盛会--ABEC | 2022中国(广东·东莞)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论坛在广东东莞举行。本届论坛由广东省东莞市人民政府、ABEC(电池“达沃斯”)组委会主办,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管理委员会、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东莞产城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海融网、电池网、我爱电车网、能源财经网、电池百人会联合主办,来自全球电池新能源产业链的“政、产、学、研、金、服、用”各界代表出席,围绕“新赛道蝶变跃升 新势力加速整合 新生态赋能中国”这一主题,在交流与分享中,实现精准对接,价值对话,资源整合,共享双碳新机遇。

30日下午,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300207)副总裁梁锐,大族集团(002008)副总裁、深圳市大族锂电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营销总经理黄祥虎,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300001)副总裁、品牌中心总经理王昆鹏,安徽安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立新,浙江锂盾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夏文进5位企业家受邀参加由蜂巢能源冠名支持的本届论坛首场头脑风暴,就“抢占“双碳”风口,产业链企业如何把握资本市场机遇?”议题展开讨论。电池网(微号:mybattery)节选了部分互动嘉宾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吴辉

吴辉(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我们这个环节的主题是抢占“双碳”风口,产业链企业如何把握资本市场机遇?双碳就不多讲了,今天下午的头脑风暴重点探讨一下资本市场。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基本是两条腿走路:实体经营和资本运作,两者相互促进。一旦企业业务发展到一定程度,就需要资本赋能。今天请到的五位嘉宾,有三家上市公司,有两家可能也在准备上市,资本运作都到了这样一个阶段。首先请各位领导站在企业业务的角度,结合着中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在企业发展和资本运作的角度,谈一下如何让资本赋能产业发展。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300207)副总裁梁锐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300207)副总裁梁锐

梁锐:在双碳背景下,我们做锂电行业,做新型储能,原来说新能源也是泛泛而谈,实际严格讲是做新型储能,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广阔的比较空间。至少三个方面是企业应该面对的,同时也是资本市场可以找到很好的切入点,去体现价值,创造能力。

第一个,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下,电动汽车和储能产业,不管是电动汽车的万亿级市场还是储能的十万亿级的市场,这个未来的确定性,大家是非常相信的。这一块不光是企业,资本也是作为一个风口,大家都在积极参与。未来还是会有新的产品技术和应用场景的出现,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第二个,是动力电池产业本身,怎么样做到碳达峰碳中和,做到低碳化、绿色化、智能化。从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管理,都要做到低碳化的水平。在运营层面,我们现在做碳管理,已经做了范围1、范围2,以后会不会做到范围3,至少在运营层面做到范围2的水平。

第三个,对企业来说,必须把供应链绿色低碳方面的管理策略明确下来,并且要按照碳足迹管理的要求,碳标签认证的要求,都要有明确的解决方案。针对产业链,我们的资本也会找到体现价值、促进解决方案不断优化的位置。

最近大家可以看到包括欧洲的电池和废旧电池回收法规,以及美国对动力电池方面相关政策的出台,给我们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有很多机遇。

大族集团(002008)副总裁、深圳市大族锂电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营销总经理黄祥虎

大族集团(002008)副总裁、深圳市大族锂电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营销总经理黄祥虎

黄祥虎:我们是做装备的,往智能化方向走,未来的要求也是节能低碳,大族激光也是把新能源锂装置这一块分拆上市,7月份已经完成了子公司的注册,当然了,有些机构也在帮我们预测规划,计划在2024年。事实上大族激光再2004年就上市了,上市已经18年了。

我个人感觉,新能源板块是个大赛道,包括刚才吴院长公告的,3.5TWh,1TWh社会需求有多大,在座的都是专家了。所以大族激光在未来的几年,也会大力布局这个板块。包括去年的一系列动作,以头部企业为中心的运营模式,在宜宾、常州等大力布局。还是要抓住时代的机遇,不管时代风云如何变幻,我们抓住机遇,一定在这个赛道上做出贡献。

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300001)副总裁、品牌中心总经理王昆鹏

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300001)副总裁、品牌中心总经理王昆鹏

王昆鹏:确实非常有感触,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是特锐德,创业板第一支股票,300001,2009年上市。事实上特锐德做得是高端箱式变电站,这一个产品做到全国市场70%,整个市场空间是有限的,百十来亿,已经是全国包括全球最大的高端箱式变电站供应商。我们在思考战略方向的时候,如何更好推动社会的进步,箱变电未来也是电,电的未来应用场景在哪里?我们认为是电动汽车,所以在2014年的时候成立了特来电,从一开始特来电就是做充电网,未来要支撑大规模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必须要有序充电,对于碳排放,对于环境的发展来讲,从化石能源到绿色能源、新能源的发展,必须要有效地电力应用,尤其是太阳能、风能和水能,随着新能源发展具备了这样的可能。在资本市场,特锐德借助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势能,特来电得到了有效支持。但是这个还是早期发展初期,特来电经过八年的发展出具规模,目前整个市场也是第一的位置。今年3月8日正式公告,特来电分拆在科创板上市,现在在上市的路上,这里面需要大量的资本支持,这时候对资本助力以及商业网的联系,对大家来讲需要更好地了解这个产业的趋势,相信通过充电网的建设,对于碳排放碳中和碳达峰双碳目标的实现有推动作用,我们的目标也是成为让新能源车充新能源电,让尾气雾霾远离人类的使命,资本市场的助力相信我们未来有更好的前景。

安徽安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立新

安徽安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立新

高立新:首先非常感谢“达沃斯”平台,我也是多次参加了“达沃斯”平台,最大的功能是把我从一个做汽车整车厂产业的转化到做电池产业上,过去我是做新能源整车的。大家说到痛点的时候,可能感觉到一点一点的痛,但是做到整车的角度说,我确实有心痛的地方,真正有心痛点的地方。

另外也简单跟各位领导汇报一下,目前安瓦电池做得是新型的电池技术体系,目前参与这个技术的企业有日本的京瓷、伊藤忠,还有泰国的GPSC。汽车行业,有两家,一个是安瓦,还有一个是大众。目前整个生态里面规划的产能,公开的数据是280G。

我们这个电池跟现有设备是不一样的,本来预计今年10月份进入批量生产,第一个产能是1.25G,但由于制造的种种原因,推迟到明年上半年。设备这一块,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也希望通过“达沃斯”平台,有设备的朋友对我们帮助和支持,也希望中国的设备通过安瓦这个窗口,对这个生态体系贡献自己的力量。

资本市场方面,我个人理解,过往的经历,当时做整车时,当时我们整车厂的定位是做绿色汽车产业链,其中把整个电池作为支持整车厂发展绿色产业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时在整车厂工作的时候,选择了做这个电池,这个电池最大的特色是全绿色的制造过程和全生命周期的可循环、可回收,所以方向要做对。另外是做正确的事,我们在资本市场一定要做正确的事,只有做正确的事,资本市场才能看到希望,才能给你投资,助你奔跑。我觉得安瓦做得事情是正确的,如果说1.25GWh的产能做到批量生产,也许是这个体系或者说下一代电池批量化产能的公司。

最后,作为企业来讲,要有社会责任,无论什么时候要想到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发展。

浙江锂盾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夏文进

浙江锂盾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夏文进

夏文进:锂盾做铝塑膜,还是高端为主,铝塑膜80%依赖进口为主。现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给了我们很好的机会。我是2007年进入太阳能行业,2015年进入锂电行业,做铝塑膜,其实是非常长的过程。这里面也充分感受到新能源行业,给我们进入到这个行业的技术人员也好、产业人员也好,有很多空间可以做,你可以专心做技术,也可以专心做商业模式,也可以把技术和商业模式串起来,有非常大的空间,资本也给予足够的支持。所以在锂盾来说,我们一方面积极做好自己的技术,做得跟日本不一样的技术路线,有自己的特点。

另外也得到了比较好的资金支持,特别是上半年疫情比较严重的时候,完成了C轮融资,基本达到了科创板的门槛要求,也在积极往科创板领域靠,目前也在跟机构内部做规范化的工作。今天有双碳的背景,有锂电行业好的机会,还有前辈打下的好的江山基础,剩下的我们搞进口替代,比原来打江山容易得多,只要满足要求,就有机会,大部分是关起门来自己家里的事,我们也有信心有机会把这个事情做好,依托资本的平台,依托行业的机会,把我们快速规划成一家上市公司,能够快速积极为行业做服务。

所以我们的技术路线里也讲了,包括上午听了很多院士专家讲了一些观点和技术方向,从我们铝塑膜的角度看,第一个,如何积极发挥软包的优势,让软包在大容量、高密度上发挥更大的价值,这方面我们已经超过日本人。在长期的性能上,在电化学安全领域里面,做铝塑膜应该做些什么?我们也开发了运用在方型防爆铝塑膜,更加精准。在长期的耐电化学腐蚀、耐电解液,长期使用寿命也跟日本做PK,日本大概在30天高湿条件下明显衰减或者分层,而我们已经做到90天以上,大批量的产品在90天高温高湿条件下保持非常好的优势,这是我们这些年在技术上做的突破,也希望通过国产化的方式,不仅仅是国产化替代,而是要趁着这个行业发展的要求,更好地帮助客户和产业以及用户,在性能上持续不断突破,是对资本的回报,也是对我们梦想的回报。

吴辉: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资本是把双刃剑,拟上市的公司已经完成了融资,它们想的是怎么去投资,不管是财务还是基于产业链的战略投资。还有未上市的公司想的是怎么融资。再请各位领导人跟我们分享一下,在资本运作,不管是投资融资并购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坑,或者说在融资过程中,怎么被资本给坑的?我们也遇到一些公司,因为资本进来走得不顺利。接下来,每个人提个建议,在资本运作过程中需要关注什么,怎么选资本?或者说投资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

梁锐:上述提的这个问题,各有各的体验,各有不同的理解。

首先,锂电产业是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规模效益型的特点非常明显的产业,要不停地投入研发,要拿到更多资本迅速扩大规模,这样才有市场的竞争力。同时在产业链上要进行布局,使得全产业链到最后的回收,都有自己掌控的能力,才能满足社会、客户和政策的各方面要求,所以这个行业还是非常难做的。经营锂电行业,它的复杂程度是非常高的,做锂电行业的老板非常不容易,做了很多事情。

第二个事情,对于资本和产业的结合。确实,中国这几年的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的发展,要非常感谢中国产业资本的规模化兴起。我在深圳有深刻体会,我们已经建立了非常成熟的投资文化,不管是天使轮投还是到后面去投,也是能够接受失败,允许企业受到波折。

但是,我在很多场合也提出个建议,资本投产业的时候,一定要理解它。产业选择资本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这个资本对产业有没有非常充分的研究,我们要有足够的战略耐心。我在很多券商、投资机构、基金找我谈,我经常说一句话,我们做动力基础,五年扎基础,你要想三年给你创造效益,这是不可能的。如果老板不理解它需要很长时间的投入,根本不可能给经营层一个机会,也不可能给企业生存成长,从输血到造血的过程,就不可能做出一个企业。

这是我们切身的体会。当然了,今天的报告也都反映了一个观点,新能源产业,需要构建非常好的生态,这个生态就在于不同的企业在生态的各个环节扮演不同的角色,我们的资本也应该看到在整个生态环境中能够发挥哪方面的作用,找到定位,这样的话才能形成一种良性互动,有机协同,使得产业做得越来越好,企业水平也能不断提高。

如果说是坑的话,这些问题不能提前预估到,不能掌握大家的经验教训,有可能在跟资本合作中犯一些错误,甚至对企业的生存造成一些损害。

欣旺达过去几年的发展,我们还是非常稳健的。从全产业链,我们提出了“三全”战略,全产业链深度参与培养综合竞争力,全区域化战略布局,发展战略客户资源,还有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这三条战略在过去几年,动力电池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内部有意去实施推进,同时也集聚了大量外部良性资源,尤其是资本的加持,使我们能够把这几个能力建立起来,给自己建立非常好的发展土壤。从今年上半年,我们做到了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第五位,也是在过去的几年,从战略上,从跟资本的合作上,都做了不错的工作,同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黄祥虎:最近很多券商机构一直跟我们交流,我们想在2025年之前达到IPO的标准,这个比较难。其实我本人从2016年进入这个行业,也经过了四五年的跌宕起伏的感觉。而且我个人也深深感受,做装备企业有几大压力:一个是付款周期非常长,二是毛利非常低,三是人海战术。举个例子,去年整个板块在大族里面的占比达到10%左右,但是毛利非常低。销售收入的二十几亿,可能只有两千多万的净利润。未来四五年的规划,包括券商的要求,达到两百多亿的销售收入,利润要达到多少,这个确实比较难。现在的矛盾,要销售收入,利润就比较低。如果销售收入达到了上市门坎,也可以上市,但是一旦成了上市公司,要对股民负责。我们在分拆上有一定的经验,未来还会引进战略投资者和机构给我们指导,相信这个行业未来的路,五年、十年,还是很大的赛道,一定有机会,要把握这个机会。但是这个坎一定要跨过去,尽量少走弯路。

王昆鹏:首先我不代表上市公司,本身我自己也不是投资人,谈一下对特锐德在这些年投资方面的理解。

特来电是一家创业公司,这么多年特来电是重资产阶段,特锐德就是投资于特来电,在基础设施投资,早期投资非常大,商业模式也在不断探索。这些年一百多亿的现金投入,主要是研发。充电行业,跨产业、跨行业、跨技术、跨多领域的应用,还要跟设备、电力、场站资源打交道。特来电恰恰因为在技术创新,秉承着“一步领先、步步领先”的战略,不仅仅是市场需要什么我们研发什么,而是我们研发什么市场就需要什么,以引领的方式引领整个充电行业的发展。所以这些年在技术方面的投入是非常大的,同时又1300多项的专利。

所以经验之一,如果作为产业链投资,在技术方面的投资是未来产出最重要的投资方向。

据我了解,整个特锐德和特来电几乎没有做过任何非产业链相关产业的投资,无论是房地产热还是其它所谓的风口,还是秉承专注在自己的主业,围绕电力设备、电力应用和充电行业去做布局。但是,巨大的投资对上市公司的压力也非常大。如果说一定有什么坑来布局的话,其实早期投资的时候,对不同商业模式财务核算方式上要格外进行关注,这是专业的,如果在座的有会计或者董秘的,因为不同的商业模式对财务核算口径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对早期行业发展的时候,要更多了解行业发展未来的趋势和规律,早期开始规避这些风险,否则就会造成再去做资本运作时有很多包袱,负担要放下来。

另一方面,无论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怎么样,在这方面的逐渐积累,离不开生态伙伴的合作。如果你自己资本量不足的情况下,让更多生态伙伴参与进来,在很多情况下依托中小生产制造商加入到整个互联互通的平台上,作为特来电一家充电网的生态运营商,我们的招股说明书,整个定义就是“充电网生态运营商”,在这个平台上,无论是B端的大客户还是来自中小投资者,中小场站的投资人,也包括车主未来在这个平台上的活跃,以及电交易,都是我们整个生态中的伙伴。

基于现在的发展,有自己的技术基础,有产业研发的领先,形成的技术优势,形成生态建设,才有基础。基于这样的基础,有更多的链接资源参与进来,一方面减少自己投资的压力,另一方面更多的产业发展,让更多伙伴共同受益,共同分享产业发展大势中的红利期,相信这样的产业会更有发展前景。

高立新:我个人感觉,资本和产业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所谓资本市场的坑,你把它看成是坑,反过来看是高山,你趟过了这个坑,就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作为老创业者,对资本要有敬畏之心,这个时时刻刻要提醒自己。我们的本意是做产业的,但千万不要把产业变成融资的平台、资本的平台,那就改变了初心。

夏文进:其实前面的都是专家,我们做材料的,本身不需要太多钱,怎么把一个东西做好,合适的钱就够了,这是第一点。我们之前也是联合参与过一家公司从无到有的上市公司,包括上市完之后我自己出来做锂电行业,也是做了天使轮到C轮的融资过程,很难的一点,能碰到志同道合的行业前辈和投资人,这个非常难得。我也感谢感恩碰到的老师和投资人,对我们非常关心和支持。能遇到,非常难。怎么去遇到呢?也是搞技术的勤恳,多见,而且要见全世界不同的,不能只见当地的或者国内的,碰到的越多,就把我们的想法和战略搞明白了,否则搞不明白。搞明白了,大家就透明了,一致了,就像上市公司一样有信披的要求一样,做企业也是,一开始就一样,透明的战略,透明的运营过程,透明的经营过程,至少在投资者,在伙伴当中是透明的,一眼看得透。可能我们不是三年五年做得出来,我们可能就是做了三个月、一年,也不要紧,要透明清晰地告知我们想干成什么样,会有高人、会有老师和精明的投资人帮助我们去规划完善看看这个路怎么走会更好。这些年的发展里,每年都有一个大的变化,非常感恩投资过程中,既有投资人的帮助,也有投资人通过互动的过程,不管投还是没投,对我们都有很大的帮助,至少把我们企业的运营、企业的高管搞明白了。抓住一两点,只要做成一点,下一轮融资就来了。

吴辉:刚才通过两轮的讨论,所谓的把握资本市场,或者说资本运作,无外乎是投资和融资。我刚才听了几位领导的分享,其实都讲到了要基于产业链做资本运作。我们觉得,做好资本运作,或者说怎么把握资本市场,前提还是要把业务、产品、技术做好,后面的资本只是赋能。

但是今天的讨论,我发现都是做实业的,没有投资人。于清教于总作为投资人,请于总跟我们分享一下。

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

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

于清教:大家今天一天非常辛苦,实际上我们做得非常小,不足为道。但是我们也有一点感受,首先是看人和团队,创始人、团队,人对了,产品和技术一般不会错到哪里去。第二是选赛道,如果逆势而行,要投入资本市场是很难成功的,做企业也很难成功,一定要顺势而为。第三要有一个长远的战略眼光,时间慢慢熬,不要急功近利,可能你前期走得很快,但是后期不见得走得很快。这跟我们人生一样,18岁应该干18岁的事,30岁干30岁的事,60岁干60岁的事。

(以上观点根据论坛现场速记整理,未经发言者本人审阅。)

[责任编辑:赵卓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 邮箱:119@itdcw.com

电池网微信
动力电池
ABEC
双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