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与技术水平相匹配的市场 在陈清泰看来,“进入产业化阶段,最难突破的瓶颈是市场的出口。电动技术替代主流燃油车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如

■找到与技术水平相匹配的市场

在陈清泰看来,“进入产业化阶段,最难突破的瓶颈是市场的出口。电动技术替代主流燃油车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如何度过漫长的孕育期而不至流产?及时打开市场出口几乎比什么都重要。”

陈清泰坦言,“必须承认,电动汽车目前与中等级别主流燃油车相比还显得不经济、不放心、不方便。但并不代表在所有细分市场都如此。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高档车,在对价格不敏感,而追求高端、时尚、环保的第二辆车消费群体中已经成了市场新宠;而小型、短途、低速实用型电动车则在我国一些中小城市和城乡交界异彩纷呈。在那里车价高、充电难、续驶短的问题几乎不存在。”

陈清泰认为,在主流车市场尽力打拼的同时,应找到对其技术成熟度可以较好支撑的细分市场,使电动汽车尽快走向依托市场力量自行发展,走向成熟的途径。陈清泰以液晶显示屏替代显像管为例,解释了他的看法。

美国一家公司在上世纪60年代就发现利用液晶的特性可以开发出替代彩色显像管的平板型显示器。他们就以“挂在墙上的电视”为目标开展了约十年的研发。最终因距离目标太远和无力继续投入而宣告终止。后来日本的企业买回这种技术,降格以求,用来做电子表,计算器的显示器,进而做儿童玩具的显示器、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器,90年代做成了计算机的显示屏,直到在2005年前后,短短几年迅速全面替代了彩色显像管。

美国那家公司“先驱成了先烈”,是他们在技术达不到时没有降格以求,及时开发出市场可以接受的产品,把技术研发继续下去,所以失败了;日本的企业则在不同阶段找到了与技术能力相适应的产品和市场。一边有营业收入的支持,一边滚动发展,最终走向了成功。现在电动汽车遇到的情况何尝不是如此?如果在加紧主流市场开拓的同时,创造条件把具有很大潜力的细分市场放开,就可以使我们增加一条电动车产业化的途径。

■ 过度限制等于扼杀

说到增加电动汽车产业化途径的问题就不得不说市场准入。

在一个技术面临新突破的时候,有大量的投资者、企业家,会从中发现机会,他们削尖了脑袋都想进来,这恰恰是技术走向成熟所必须的。技术突破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要把不确定性变成确定性,这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

谁来试错?是政府出钱来试错吗?不可能,要由投资者,由企业来试错,因为试错成功会有回报。所以在这个时候应该欢迎新的进入者,各地政府不去鼓动,也不要过度去限制。

投资者拿着自己的真金白银进入,可能各有各的想法,但都是理性。最终多数企业会被淘汰,但不能剥夺他们进入的机会。他们正是以自己的付出为产业走向成熟铺路,他们贡献的可能是创新的火花,也可能是完成了一次次试错,从中也不排除会出现吉利和特斯拉。

近些年来,许多企业家、投资者看到了电动车的发展机会,满怀热情期盼参与一搏,但却被“生产资质”挡在了门外。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也曾“一哄而起”,有190 多家电动车公司,虽然绝大多数都没有“打败”传统汽车,但他们的试错让后来人有经验和教训可借鉴。再后来,特斯拉搞电动车、谷歌搞无人驾驶汽车虽没有“资质”,却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为行业带来了新的血液。

陈清泰认为,政府应有序地较大力度地拓宽市场准入。企业自主决策、自担风险,政府该做的事情是创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搭建一个平台,承担起外部监管的职责。竞争的企业动力的源泉,放进一些鲶鱼,强化竞争氛围,大浪淘沙,优胜劣汰,才能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动汽车产业化之路。

[责任编辑:中国电池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 邮箱:119@itdcw.com

电池网微信
电动汽车
中国电池网
陈清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