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过去的2019年,走在全球前沿的电动汽车行业企业上演着“不死”神话,传统的“巨人”车企也纷纷跟住脚步抱团取暖参与厮杀。中国新能源车企们更是占据全球的半壁江山,但也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

说完了开年最热的“网红”故事,我们今天来聊一聊新能源汽车的鼠年机会:

故事要从一位有远见、有魅力的创始人开始——

他使用的造车技术比当时的汽车制造商都更加先进。车门也是“奇葩地”向上打开,而不是常规的向外打开。他的公司在首次公开募股非常成功,投资者向他的公司注入了大量资金。他建立了一个庞大的顾客崇拜帝国,客户们都排着队等着买他的车。

但这样一家公司却在最靓丽的时候遭遇美国SEC的证券欺诈调查。工厂生产被迫停止,铺天盖地的负面新闻扼杀了公司未来所有的希望。

以上的故事讲的就是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美国汽车之一,1948年停产的普雷斯顿·塔克(Preston Tucker)的设计汽车---Tucker 48。

这个故事的前半段是不是听起来很像特斯拉?时至当下,钢铁巨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推出特斯拉(Tesla)与Tucker汽车的细节特点有很多惊人地相似,但特斯拉的命运与之似乎是天壤之别,当前特斯拉的股价接近500美元,也狠狠地打脸了2018年预测特斯拉将在2019年破产的唱空者。

根据市值,特斯拉已经是美国市值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其Model S车型也是美国人购买豪华车的首选车型。但据《汽车新闻》杂志(Automotive News magazine)报道,按照汽车销售额来计算,特斯拉在美国仅排第20名。

但在去年,唱空者还预测特斯拉即将倒闭,这一预测看起来是合理的,因为特斯拉看起来近乎资金枯竭,且远未能实现生产和销售目标。但特斯拉的股价非但没有暴跌反而飙升的事实,或也突显了出电动汽车行业的极端戏剧性和不可预测性。

当前,很多投资者最大的问题或许是:电动汽车产业是会继续朝着一个相对独立的且寡头引领(只有特斯拉和蔚来这样的企业占据行业的桥头)的方向发展?亦或是要考虑到所有传统主流汽车制造商正在全速进入电动汽车市场的新格局发展?毕竟类似通用汽车(GM)这样宁愿亏损也要卖电动汽车来参与新能源市场的角逐。

那么,以上是否意味着整个汽车行业正在过渡?一个由像马斯克这样的局外人开创的转型,但最终又会由哪位现任者主导呢?

随着各国对环境保护、技术进步和能源安全重视程度的加深,燃油车正逐渐被其他能源的各类动力系统所取代,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发展良机。2015年,美国加州首次提出要在2030年禁止传统燃油车上市销售计划。随后以欧盟成员国为主的多个国家正式做出了在2045年前限制燃油车销售与注册的承诺。2019年3月,中国海南省提出2030年起全省全面禁止销售燃油汽车,成为中国第一个明确“禁燃”时间表的省份。

在此背景下,国际车企电动化战略加速落地。在全球乘用车销量不景气的情况下,电动车表现突出,电动车正在加速对燃油车的替代。投资者和汽车制造商都在押注一个目前只部分实现的未来。

2020年注定是新能源汽车行业风云变幻的一年。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回顾和探讨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

1、2019年电动汽车行业发生的4大表象

2、2020年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5大预测

3、2020年电动汽车行业5大风险因素

4、投资者应该对电动汽车行业提出的4大问题

关于2019年电动汽车行业发生的4大表象

1、特斯拉“起死回生”

Elon Musk曾在2019年1月31日公开表示:“我不仅对今年第一季度盈利持乐观态度,也对未来各季度的盈利持乐观态度。”

虽然,第一季度财报显示亏损超预期,但特斯拉在经历了16年的生存挑战和超190亿美元的融资投入后,终于在2019年的第二、第三季度实现了两个连续的盈利,虽然总体上仍然是低于预期的,特斯拉这种“打不死的小强”精神令人振奋。在某种程度上,这成为电动汽车行业的一个意外隐喻:有足够的生命迹象让投资者的相信着“造车梦”的实现。

而在2019年对于特斯拉而言最重磅的事件莫过于,马斯克成功交付了367,500辆车,同比增长了50%,终于实现了最初的预期。更加惊喜的是,2019年特斯拉成功取得全球新能源销量冠军企业的称号,取代了蝉联了四年冠军宝座的比亚迪(2019年总销量为22.95万辆)。

其次,就是前段时间特斯拉在上海的工厂的投产。2020年1月7日,在首场国产特斯拉Model3交付仪式上,马斯克现场向车主们交付车辆。上海工厂的正式投产无疑是利好消息,特斯拉预期能较在美国生产降低65%的成本。

此外,特斯拉正在逐步取消仅在网上销售战略。此前2019年初,特斯拉宣布今后仅在线上销售汽车,仅在交通繁忙的地区保留少量门店,用作展示厅和特斯拉信息中心。然而现在,面临中美市场的差异性,特斯拉将大量增加服务中心的数量,以满足中国消费者对于线下门店整体的体验和试驾感受的需求,从而增加销量。

随着上海超级工厂的建设,特斯拉的战略也在随着市场需求不断调整。马斯克明白单纯复制美国市场线上销售的策略无法满足中国用户的需求,因地制宜才是长久生存之道。

2、蔚来几近“死亡”

对比隔壁的特斯拉,被视为国产电动车新势力的蔚来汽车(纽交所代码:NIO.N)似乎遭遇了滑铁卢。

蔚来汽车成立于2014年11月,于2018年9月在纽交所挂牌上市,成为继特斯拉之后在美国上市的第二家纯电动汽车制造商。2019年对于蔚来汽车是不平凡的一年,第二季度季报发布后,股价较IPO发行价暴跌72%,而第三季度季报发布后股价暴涨53.72%。

如此跌宕起伏的故事背后,蔚来汽车的“困境和未来”到底在哪里?

根据蔚来最新财报,截至2019年9月30日,蔚来汽车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限制用途现金和短期投资总额为19.61亿元,已不足20亿元。简单计算来看,如果公司不能及时获得更多融资,蔚来烧完现有资金只需不到4个月。

可以说,2019年的蔚来公司的现金流状况举步维艰。与此同时,李斌目前面临的融资困境使得公司未来现金流状况不容乐观。

2019年5月,亦庄国投100亿融资合作无果而终;2019年10月,三天内蔚来汽车经历了3次“融资罗生门”,最终来自浙江湖州市吴兴区50亿投资打了水漂。

其次,除了引人注目的财务压力困境外,2019年蔚来频繁曝出的负面消息也需要引起投资者们关注。“CFO辞职“、“半成品”、“裁员”、“冬季续航”、“柴油加电”、“长安街升级死机”、“自燃”、“召回”等关键词持续围绕着蔚来汽车。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蔚来2019年营收增长,亏损收窄,毛利率有所改善。财报显示,蔚来汽车2019年第三季度总营收为18.37亿元,同比和环比分别增长25%和21.8%,超出市场预期的16.32亿元;净亏损25.54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收窄73.82%,市场预期净亏损29.39亿元。蔚来汽车第三季度的毛利和毛利率分别为-2.22亿元和-12.1%,2019年第二季度毛利-5.04和-33.4%。随着销量的增长,蔚来汽车的毛利率有所改善。2020年,蔚来或许可以借此赢得翻身机会。

3、传统车企加大新能源布局战略

除了特斯拉和蔚来两家新兴造车势力,传统车企2019年的强势布局也为新能源行业的竞争赛道增加了更多色彩。

比亚迪作为新能源行业垂直整合战略的先行者,是全球首先同时拥有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新能源核心技术的车企。2019年上半年其在国内电动汽车市场的以14万辆的优势遥遥领先其他车企,占有率居首,达24%。品牌销量方面,比亚迪以14万辆的优势遥遥领先,占据了国内新能源市场24%的份额。其主力车型既包括了元EV、e5这样的畅销纯电车型,也包括了唐DM、秦Pro DM与宋DM这样的插混车型。

纯电插混两条腿走路的战略,国内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的原因之一。同时,比亚迪2015-2018已经蝉联了4年的全球新能源销量冠军企业。虽然今年不敌特斯拉,但是就细分市场而言,特斯拉称霸欧美市场,比亚迪依旧是“国内大佬”。

除了比亚迪之外,宝马集团是豪华品牌中推动电动化最积极企业之一,从2013年开始已经生产电动汽车,目前拥有12款新能源车型,未来也还希望扮演先驱者角色。宝马集团提出到2023年,至少推出25款电动汽车,包括至少13款纯电动车型,比原计划提前2年;到2021年,电动汽车全球销量达到2019年的2倍,到2025年,电动汽车全球销量占比达到至少30%。

此外,2019年其他外资车企在华新能源布局也十分迅猛:

图注:传统车企在华新能源布局迅猛

图注:传统车企在华新能源布局迅猛

4、互联网造车势力迎头赶上

除了传统汽车厂商和造车新势力之外,其他行业巨头也展开跨界入局,包括富士康,恒大等。这些拥有雄厚资金底气的跨界巨头,正在通过收购上下游企业、合资等方式快速布局全产业链或专注某些环节横向整合占领市场。

2019年1月15日,刚同FF分手的恒大宣布收购NEVS51%股权,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至此,恒大终于向“造车梦”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借由NEVS国能汽车拿下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

当前中外品牌、新旧力量、跨界巨头等多方势力间的全面将重塑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行业竞争格局。

2019-全球主要电动生产车企财务指标

2019-全球主要电动生产车企财务指标

2020年后,中国新能源市场即将进入全面的竞争时代。优胜略汰,强者生存,是未来行业洗牌的必然结果。

[责任编辑:张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 邮箱:119@itdcw.com

电池网微信
新能源汽车
电动汽车
充电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