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从更高起点上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军的重要一年。 同时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从更高起点上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军的重要一年。

同时,今年也是国际国内经济充满挑战和风险的一年,是天津自行车电动车产业继续坚持调结构、稳增长、上水平,努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在更高水平上铸造产业新辉煌的开拓创新之年。

重点分析当前形势、行业发展的问题和全年的工作任务。

一、当前世界经济形势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特别是欧债危机呈现长期化趋势,今年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充满不确定性。主要情况是:

1、美欧等发达经济体财政债务压力已成顽症难以缓解,被迫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大就业压力,使经济复苏缓慢。

2、美欧日等西方国家普遍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短期内对稳定金融市场、提振需求有所作用,但负面影响很大,将引发货币通胀和资产泡沫,增大世界经济形势的复杂性。

3、目前世界上地区冲突、宗教矛盾和主权争议此起彼伏,这些热点加剧对石油等大宗商品供给和经贸往来形成严重冲击,尤其西方国家为阻挠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崛起,纷纷采取多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使国际经贸发展受到严重干扰。

4、美、日、法等发达经济体开始实施“再工业化”战略,生产制造业由过去的“外包”逐步转向“内包”,推动以互联网、新能源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使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出现新的动向。

二、国内经济形势

经过30多年改革发展,特别是近十年快速增长,我国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目前,我们已构建起雄厚的社会生产力基础,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人力资源丰富,国内市场广阔、潜力巨大,生产力要素综合优势明显,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这些综合国力表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广阔,充满活力,我们的发展具有难得的历史机遇和良好的基础条件。正如党的十八大指出的,我们已经站在推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更高起点上。

但是,也要清醒看到,当前国际环境风云变幻,我国对外经贸面对多种保护主义的严峻挑战,国内经济发展也存在不少挑战和风险,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面临的主要挑战有:

一是国内经济增长减速的挑战。

由于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持续低速,并呈现长期化(少则三到五年,多则八到十年),新兴经济体增长波动剧烈,全球贸易和投资已明显放缓,导致我国外贸出口减速和经济显著下滑。国际经济环境这种深刻变化,必然要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并使我国经济发展从过去的两位数高增长转到7%左右的中速发展新阶段。

二是经济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挑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依靠大投资、大出口的发展模式,造就了巨大产能和制造业辉煌,推动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格局演变,我国经济增速滑坡,尤其是出口大幅下滑(今年出口增幅下降到7%左右),使产能相对过剩的问题暴露出来,企业的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去年大型国企盈利有10%的下降)。

由于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并与产能过剩之间的矛盾逐步加剧,导致市场恶性竞争问题十分突出。目前,国内冶金、化工、建筑和装备制造业等行业大面积亏损,一些地区经济大幅滑坡,使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发展面临不少风险。因此,当前抓紧转变粗放式的大投资、大出口的经济扩张模式已刻不容缓。

三是市场要素价格全面上升与低成本优势逐步弱化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和工业产品依托低成本的优势,征战全球市场,形成强大竞争力。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推动我国市场要素价格从低到高全面抬升。目前,包括汇率、利率、社会福利、环境成本、人力资源成本、能源和原材料成本等不同幅度的上升已呈现持续性和长期化,今后还将伴随着国际市场变化和国家经济增长情况呈现同步浮动。这种局面使我们制造业和传统出口产品的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步弱化,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一些企业出口已无利可图。因此,当前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努力转变靠低成本和低水平规模扩张的老路子,已势在必行;而及时转换思路,把市场要素价格全面上升作为一种倒逼机制,把投入开发的重心放在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增长上,这是当前我们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是经济领域潜在风险和资源供给不足的挑战。

一方面,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货币通胀和房市资产泡沫压力加大,影响市场稳定和企业投资信心。另一方面,由于市场风险加大,中小民营企业融资信贷渠道变窄,使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缺乏资金支持。除此以外,目前国内高素质人力资源缺口依然很大(尽管每年有300多万大学生进入市场),美国一些机构分析认为,中国人才缺口在2200万人左右,尤其是缺少熟悉国际人文环境与市场的高层技术和管理人才(缺口在75000多人)。这种情况必然导致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品牌和国际市场营销能力成长缓慢。

三、天津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去年在国内外经济充满变数的形势下,天津自行车电动车产业同国内制造业一样,进入了艰难的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广大企业坚持调结构、抓创新,积极转变增长方式,推动行业产销继续稳步增长,多方面指标好于去年,并保持国内领先位置。

从天津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统计数据分析,看天津产业发展的新情况

1、自行车电动车产销情况:

2012年天津自行车电动车产销统计分析(共统计企业268家,其中自行车和电动车都生产的有20家)

1、自行车产量情况(单位:万辆),(统计企业161家)


2011年产量

2012年产量

增幅比例

2011年出口量

2012年出口量

增幅比例

3808

3953

3.8%

1988

2107

6%


2、电动车产量情况(单位:万辆),(统计127家企业)


2011年产量

2012年产量

增幅比例

2011年出口量

2012年出口量

增幅比例

1434

1624

13.24%

12.8

18.2

42.2%


2012年锂电电动车产量67.2万辆,其中出口8.9万辆

2、自行车电动车产销分布情况

自行车前10家产销量共计1789万辆,占产销总量(161家)的45.3%

电动自行车前10家产销量共计939万辆,占产销总量(127家)57.96%

自行车产销达百万辆的企业有6家;

电动自行车产销达百万辆的企业有2家,达50万辆的企业有5家;

3、自行车电动车销售单价情况:

①各类产品平均销价:

自行车:300/辆;

铅酸电动车:1700/辆;

锂电电动车:2800/辆;

电动三轮车:2800/辆。

②自行车单价1000元以上的占比情况:

内销量:126.8万辆,占比6.9%

出口量:82.7万辆,占比3.9%

③自行车出口单价峰值情况:

出口单价高峰值:800美元;

出口单价低峰值:30美元。

④电动自行车出口单价峰值情况:

出口单价高峰值:1000美元;

出口单价低峰值:200美元。

从上述统计分析中,可以清楚看到天津自行车电动车产业在世界经济低速、出口贸易壁垒增大、国内经济下滑和制造业发展困难的大环境下,依然呈现良好稳定的业态。有几个主要特点:

一是产业调整升级步伐加快,并在调整中有效避免产业震荡,确保产销稳步增长。

从统计第三项“自行车电动车产销分布情况”可以看到,2012年产量排名前十家的自行车、电动车企业产销量分别占居总产能的45.3%和近58%。这种生产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的现象,表明我们的产业调整正在按照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有序展开,不仅推动产业集中度达到一个更高水平,而且通过这些实力型企业群的产能高度集中,推动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是产品结构调整升级迈出新步伐。

从统计第四项“自行车电动车销售单价情况”中可以看到,2012年单价在1000元以上的中高档自行车产品产能达到126万辆,锂电电动车的产销量和出口量都比2011年有大幅增长。这都是重大突破,是我们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的初步成果。由于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是推进产业转型发展的核心任务。推动高中档自行车产品和锂电电动车产品大力开发,对于破解产品低质化的发展业态,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有着重大意义。

三是企业靠科技创新驱动的转型发展经营机制正在逐步形成。

2012年中高档自行车产销量虽然只有区区126万辆,在总产能的占比值很小(6.9%,但这只是我们广大企业产品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冰山一角,其转型发展的创新能量正在蓄势待发。据2012年协会对40多家企业进行的调研看,广大企业都在通过加大技术投入和产品创新的务实举措,努力转变经营思路和增长方式,尤其是实力型企业技术投入开发的规模更大,研发创新的水平更高,转型发展的态势更好。目前许多实力型企业按照“轻、精、巧、高”产品创新战略,投入数千万或上亿资金,引进先进设备和高水平人才,努力构建开发高档铝合金、镁合金和碳纤维产品生产线,专线研制开发高端健身型休闲型自行车产品和锂电助力车产品。目前天津建有碳纤维自行车及零部件生产线的企业就有三家,供应高端自行车、电动车零部件的物流供应业务非常红火。这些情况表明,我们行业正在按照十八大要求,积极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升级,行业转型发展的能量逐步释放,努力推进产业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四、目前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近十余年持续快速发展,我们产业体内部也积累了许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低质化竞争的发展惯性仍阻碍产业的转型发展。

2012年我们自行车电动车产品的总体结构仍然是低质化的。其中,占内销总量93%的自行车(1719.2万辆)是均价300元左右的低质品;占出口总量96.1%的自行车(2024.3万辆)也大多是低档品;电动自行车产品的低质化状态更为严重,绝大部分产品仍处于2000元以下的低质化状态(均价1700/辆);所开发的67万辆锂电电动车也没有突破3000元的中档产品关口(均价2800/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由于产品结构调整升级是一个艰巨的攻坚过程,是一个既需要企业经营思路调整,又需要大量投资和技术支撑的复杂系统工程,是一个从低到高的调整、转换和逐步培育上升的过程。

另一方面,破解产品低质化业态,归根结底是要靠企业技术实力全面提升来解决的,这是产业经济调整和转型发展的根本性任务。目前,天津和国内自行车电动车产品的低质化状态,是与广大中小企业资本技术实力不足相适应的。大多数中小企业基本是靠低质化开发和低价竞争来维持生存发展。

其三是一些实力型企业出于竞争需要,在投入开发少量高品质产品的同时,继续坚持铺摊子、扩产能,靠开发大量低质化产品来覆盖市场,形成自己品牌的独占优势。

可见,破解产品低质化业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个艰巨的攻坚任务,不可能一两年解决。

二是生产持续无调节增长与市场需求弱化形成尖锐矛盾,加剧市场无序竞争。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天津自行车行业通过“国退民进”产业变革,解放了生产力,推动自行车和新兴电动自行车生产以两位数快速增长,之后天津自行车产品在国际市场需求引导下,大量产品迅速销往全球市场,并为产能增长开辟了道路。而迅速增长的天津电动自行车产品,凭借轻便型标准化的物美价廉优势迅速占领大江南北广阔市场。但是在这种产业辉煌掩盖下,天津电动自行车企业也面对越来越多的隐忧和危机。由于国内几大产业群都按照只要做大就能做强的理念,不断扩展产能,自由投放并在市场无序竞争。随着市场需求逐步下滑(目前国内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超过一亿四千万辆,部分地区需求已近饱和),而全国电动车仍然以年产3000万辆的规模拥向市场,导致产销严重脱节和供过于求,加剧市场激烈竞争,造成市场震荡,必然沉重打击广大中小企业。2008年以来产业滑入调整期,正是市场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悄然作用的结果。

目前,天津电动自行车产能仍在持续稳步增长,今年的增幅仍然是两位数的。表面看产业的增长是可喜的,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衡量,这种增长其实是病态的,是低质化的,其中包含了许多中小企业的生存挣扎,隐藏着市场剧烈震荡的危机。

目前,自行车电动车产销增长仍有相当空间,但这种增长不是无止境的,也不是无条件的,其增长的基本条件就是与市场需求相协调,实现供需平衡就是这种增长的客观合理性。要正确把握市场供需平衡,不仅需要行业组织加强市场供需分析和预测,切实构建和发挥有效宏观调控机制,同时也要求广大企业努力克服产销增长的盲目性,自觉把握市场动向,科学的组织生产和销售,使企业经营发展立于不败之地。要做到这一点确实很不容易。

三是产品低质化开发与生产成本持续增高形成尖锐矛盾,导致企业盈利空间和生存发展能力被严重压抑。

近几年,天津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产品始终处于低质化的扩展增长,自行车销价长期徘徊在300元左右,电动自行车近十年来始终徘徊在2000元以下,产品的利润水平被压得很低。随着市场要素价格全面上升,持续增高的生产成本必然要挤占和压缩产品的利润空间。在这种低质化业态下,中小企业缺乏品牌营销能力,为挤进市场,往往听任经销商或外商以配制成本形式任意压价,使企业盈利能力进一步降低。为了争利润、争生存,企业往往采取三种经营方式:一种是靠不断扩展产销量来积累利润,而扩产能需要筹措资金,这又往往导致企业债务风险增大,使企业走进死胡同;第二种是向零部件供应上游企业传递压力,来降低生产成本,这样做不仅会降低产品质量,而且将对许多相关企业经营发展造成连带性的负面影响。第三种是一些企业靠出口退税维持利润增长。近年国家把自行车出口退税率从11%提高到15%,让企业的日子好过一些。我认为企业采取的这些做法其实都是无奈之举,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盈利空间和经营发展活力,根本的出路还在于下功夫加强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使企业通过高附加值产品开发,从根本上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五、今年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1、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积极推动行业的转型发展。

广大企业要紧密联系实际,充分认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企业面临的重重挑战,明确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加快企业增长方式转变这一重要任务,做到树信心,促转变,抓创新,调结构,稳增长,努力实现企业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新局面。

2、充分利用市场调配资源的机制和企业兼并重组的多种形式,努力推进生产的集中度和产业调整升级步伐。

从产销统计上看,随着生产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这些优势企业已形成较强的生产技术实力和市场影响力,而大多数中小企业产销规模和盈利水平则相对萎缩。

2012年自行车中小企业的产销量平均为:14.3万辆。

2012年电动自行车中小企业的产销量平均为:5.8万辆。

在这样小的产销规模上,这些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前景是很成问题的。在市场供过于求,竞争加剧,企业生存风险加大情况下,为引导产业集中水平进一步提高,把相对过剩的产能引向高端化释放,广大企业应加强积极沟通协调,采取多种重组方式,把有意愿的中小企业公正合理地整合起来,为推进产业的转型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认真贯彻“轻、精、巧、高”产品创新战略,努力开拓产品结构调整升级的新局面。

几年来的研制开发实践证明,“轻、精、巧、高”产品创新路线,准确概括了中高端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产品的基本品质和性能,正确反映了国内外广大消费者和爱好者对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产品的实际需求,指明了世界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产品研制开发的正确方向。因此,认真贯彻“轻、精、巧、高”产品创新路线,对于加强产品研发创新,引导消费,推动天津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有着重大意义。

当前,贯彻这一创新路线,应坚持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自主创新,充分调动广大员工和专家的创造热情,按照市场需求努力设计和研制多种花色品种的高精产品,争取多出成果,积累经验,为推进产品结构调整作出贡献。

按照这一创新路线,在电动自行车产品研制开发,应大力推广应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加快高品质锂电电动车、助力车产品的规模化开发。

4、努力创新产销增长模式,推动企业坐高做强

从目前行业发展的基本业态和一些优秀企业做强的实践经验看,我认为当前企业转型发展应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努力破解传统的发展思路和增长模式,尽快从过去的盲目铺摊子、扩产能的“做大就是做强”的老路子上转变为“做高才能做强”的新思路和新模式,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科学谋划,果断实行产能“瘦身”,调整产品结构,集中力量,坚持高起高打,重在创新,重在做强。

二是努力破解低质化竞争核心的产销经营路子,建立以利润为核心的产销经营管理新方式,着眼市场需求变化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科学谋划以利润为核心的企业战略和产销计划。“以利润为核心”的经营方式,就是根据市场需求总体水平,经过多方摸底考察测算,确定企业产品的利润底线和产品利润级次,以此来安排产品的质量档次、生产成本与利润计划,准确把握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和盈利空间,这样才能有效把握企业生存发展的主动权,推动企业逐步做高做强。

三是努力破解传统配套供应关系上“重压价、轻质量”的老路子,逐步建立“合理定价,高来高走,重信誉、重质量”的紧密供应合作关系,以提高行业产品整体水平为共同目标,不断提高配套水平和配套质量,在此基础上确保行业上下游企业的盈利水平,确保产业整体持续健康的发展业态。

四是努力破解传统的市场营销老路子,逐步构建企业品牌自主营销体系。目前,产业发展之所以存在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广大中小企业由于实力所限,在其经营发展投入上往往只重生产、轻营销,也就是产能扩展上投入大,市场营销投入小,基本没有自营自销能力。许多中小企业在产销的扩展上往往寄托于市场上空晴朗、需求旺;往往寄托在与经销商关系好,或者以多种让利压价回馈的方式吸引经销商。这种做法虽然也能一时推动产销扩展,但终究难保久远。市场的实践证明,这种营销办法最大的问题在于让企业始终受制于市场,听命于经销商或外商,没有应对和掌握市场营销变化的主动权。而捷安特、美利达等著名企业的品牌之所以能够做大做高做强,重要的一条在于他们经营视界宽、起点高,始终坚持高举高打的开发战略,在其发展上不仅注重培育生产能力、重产品品质、重技术创新,而且更重营销、舍得投入,坚持品牌自营自销,并在世界和国内市场广泛布局建网。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一些主力企业正在自主构建品牌营销能力。广大中小企业也需要量力而行,运用多种形式努力构建企业自主的自营自销能力。

今天我就讲到这里,讲的可能不深不透不够准确,请大家参考和指正。总体来说,当前国内外和我们行业的形势变化很大,挑战和风险压力在不断加大,我们要认真应对,因势而变。因此,希望广大企业都要认真研究形势,研究市场,研究企业的经营战略,研究产品质量,研究成本与利润,尽快拿出应对的思路和办法,尽快制定企业转型发展、产品创新与市场营销的整体战略和办法,这是非常紧迫的任务,不可拖延,不能应对失当。

(该文系天津自行车行业协会理事长龚晓燕在第五届二次理事扩大会上的讲话

[责任编辑:赵卓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 邮箱:119@itdcw.com

电池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