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锂电池产量为35.5亿自然只(折合成18650规格统计),同比增长19.5%;市场规模已达到640亿元,同比增长14.3%。中国日益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区域及消费市场,2009年至201

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锂电池产量为35.5亿自然只(折合成18650规格统计),同比增长19.5%;市场规模已达到640亿元,同比增长14.3%。中国日益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区域及消费市场,2009年至2012年期间,众多锂电外资企业纷纷进驻中国,涉及领域包括上游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中游电芯,下游电动汽车等应用市场。

亚化咨询公司最新发布的报告指出,全球锂电池行业正在迎来重大转折:产能方面,一批车用电池项目延缓,竞争力低下的企业陆续倒闭;投资结构方面,研发投资全面加强,侧重材料和细分的下游市场;布局方面,跨国公司重点逐渐转移到中国,同时中国企业大步走向国际。

锂电池作为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三大新兴产业的交叉点,近年来已成为全球化工投资最快的产业之一。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是锂电池最重要的四大原料,它们不但是锂电池技术创新和性能提高的重点,也是国内外厂家激烈竞争的领域。

而在记者与国内数家一线品牌锂电池企业交流中了解到,以日韩为代表的外企在上游材料领域掌握了绝对的技术优势,而他们集体大举进军国内为中国市场带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给国内锂电材料企业带来压力。

日本

全球锂电负极材料产能主要集中于中日两国,呈现出明显的区域集中和企业集中两大发展趋势。日本以三菱化学、日立化成(Hitachi Chemical)、吴羽化工(Kureha)等企业承担了该国主要负极材料的产能。

出于为接近资源、降低制造成本的考虑,日本的主要负极材料企业也纷纷将产能转移到石墨资源丰富的中国。

日企方面,以三菱化学、日本JFE、日立化成、森田化工、日本松下等为代表的十多家锂电材料企业,数年来积极在中国投资建厂。

三菱化学除了在日本国内的4处工厂生产锂电池部件外,还在美国、英国和中国拥有生产基地,中国基地则主要负责锂电负极材料生产。该公司公布的2011~2015年的经验规划中提到,计划5年内在锂电领域投入约500亿日元。截至2012年末,已经为美、英电解液生产基地和扩建中国负极材料厂投入约200亿日元。

2011年5月,三菱化学株式会社、明和产业株式会社和青岛泰达天润碳材料有限公司合资成立青岛菱达化成有限公司,从事锂电负极材料的生产。

2011年10月,三菱化学株式会社投资设立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企业青岛雅能都化成有限公司,设计建设8条生产线,将建成全球最大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基地。

据了解,在锂电池4种主要部件中,三菱化学的电解液占全球份额25%,负极材料占20%。按照增长计划,2015年三菱化学的负极材料产能将比现在增加82%。

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PVDF等销售量最大的国家,出口量大幅增长。然而,电池材料企业的盈利能力却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其中定价权被国外客户,特别是日、韩企业牢牢把控是主要原因。

2011年全年的负极材料产销中,日立化成、深圳贝特瑞和杉杉集团三家实现产销2万吨,全球产能占比67.11%。其中,日立化成在该年度的负极材料产销量约为7000吨,占据首位。

2011年6月,日立化成首次宣布,将从2012年3月开始在中国烟台生产碳材料。

日本吴羽化工在PVDF全球产销上占据绝对优势。很早以前,吴羽化工便开始将PVDF产能向中国转移。

2011年6月,吴羽化工方面宣布规划称,将在2015年之前投资100亿日元在中国及美国新投建设负极材料生产基地。

同年9月,吴羽化工成立吴羽(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为在江苏常熟投资设立吴羽(常熟)氟材料有限公司,建设一期规模为年产5000吨的PVDF生产基地。

电解液方面,日本三家厂商,即森田化工、关东电化和SUTERAKEMIFA是全球主要的六氟磷酸锂供应商,占全球产能的85%左右。

森田化工从2004年就已在江苏张家港成立了专门生产六氟磷酸锂的公司。2004年9月正式投产项目一期年生产能力为240吨;二期于2010年7月建成投产,年生产能力为480吨;2011年10月正式投产的三期项目年产能为2500吨。目前,森田化工第二阶段年产能1600吨六氟磷酸锂生产项目正在建设中。

韩国

以韩国LG化学、SK能源、三星SDI等为代表的锂电池生产企业引领了韩国乃至全球锂电池市场。韩国锂电企业侧重于对市场的占领,在消费电子领域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之后,大型锂离子电池领域同样保持强势。

数据显示,2011年韩国企业占全球锂电池市场份额为39%,首次超过了日本企业的35%。韩国锂离子电池继在消费电子品领域打败日本企业之后,在新兴的汽车电池领域也展现出极大的发展潜力。

三星SDI公司曾表示,将在电动车辆锂离子充电电池市场上“保持30%的市场份额”。LG化学则表示2015年将“获得20%以上的份额”。

三星SDI于1994年10月最早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为投资中国做准备。

1995年设立了香港投资公司,开始了对中国的投资。由于三星SDI的产品类别相对集中,高、中、低档次分类齐全,产品对技术、劳动力、原材料和市场的要求各异,而且作为元器件产品的生产商,与上下游企业的联系也至关重要。

三星电子在欧美等发达市场上确保主要产品持续保持领先地位的基础上,将对受到忽视的市场投入新的力量。三星物产除单纯的承包项目之外,还计划将项目筹备、企划、施工等整体运营做为海外事业的核心,在2012年的高管人事调动中,以海外业务为中心扩大晋升幅度,巩固了海外事业的基础。

LG化学在韩国本土方面,已经开始向韩国现代汽车供应混合动力车用锂离子充电电池。而在中国方面,LG化学则已与长安汽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从2010年下半年起为长安汽车提供动力电池。另外,LG化学还与吉利旗下沃尔沃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2012年11月,LG化学与中国圣阳股份(002580.SH)签订合作意向书,双方拟在中国通信市场用锂离子电池储能装置领域进行合作。

韩国SK集团具备从锂电池隔膜、正极材料和锂电池模组,到成品电池的全产业链研发制造能力。为开拓中国市场,SK集团目前已在四川新津投资建设锂电池隔膜项目。为建设完成的锂电池生产体系,SK集团决定在重庆建设锂电池正极材料工厂。

2011年9月韩国SK集团与浙江亿利泰签署新能源材料合作项目,SK拥有51%股权,计划年产4万吨正极材料前驱体。

美国

2013年1月6日,日本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87客机在飞抵美国机场后,出现辅助动力装置锂电池起火,客舱冒烟。一时间,全世界关于锂电池安全性的质疑声再次集中爆发。

在美国,随着波音公司事故的广泛传播,已经开始对锂电池驱动的电动汽车推广产生了影响。2011年时,一辆雪佛兰沃蓝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接受碰撞测试几周后,其车上电池组起火。

与日韩锂电企业侧重于开发锰酸锂及三元材料为正极的动力电池不同的是,美国主要开发以磷酸铁锂为正极材料的动力电池。美国磷酸铁锂电池的制造企业中,又以A123 Systems(NASDAQ:AONE)和Valence(NASDAQ:VLNC)为代表性企业。而这些企业都于近年内相继在中国投资建厂,节省成本的同时,也在积极开拓中国下游市场。

A123 Systems于2009年9月24日在纳斯达克上市,现有超过2000名员工,市值大约2.7亿美元。目前,A123在江苏常州设有生产基地,拥有常州高博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常州高博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及镇江高博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同时,A123也以合资建厂方式进入上汽的供应体系。

2012年8月16日,A123与中国万向集团签署最终收购协议。根据协议内容,万向集团计划向A123提供4.65亿美元的资金控股80%,成为最大股东。

作为美国锂电池生产的标杆企业,A123 Systems和Valence面临的困难无疑折射出整个锂电池行业的状况。由于下游需求不振及生产成本高,锂电池生产商始终难以摆脱亏损的命运。

2008年美国阿森纳投资公司在中国成立了诺莱特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生产锂电池电解液。

2011年阿森纳在南通投资成立年产400吨的六氟磷酸锂的公司,但2012年4月,巴斯夫收购了美国诺莱特科技,南通的电解质工厂将由厚成和巴斯夫的合资企业负责运营。

2012年4月24日北京国际车展上面,美国CODA控股首席执行官墨菲签署协议,与长城汽车联合开发纯电动汽车。

CODA控股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是领先的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系统开发商。公司目前拥有三大主要业务分支:CODA品牌汽车,CODA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和CODA能源。

CODA先前已经与长安哈飞合作,并与长安哈飞在2011年下半年推出了名为“CODA2012”的纯电动汽车。

2009年,CODA与天津力神合资成立了天津迈尔斯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负责制造锂离子电池单元,并组成电池组系统。2012年4月,力神再与CODA签署合作发展纯电动汽车。

[责任编辑:赵卓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 邮箱:119@itdcw.com

电池网微信
锂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