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市正是从2002年开始高速增长的,这种两位数的高增长一直持续了整整十年,堪称黄金十年。这种高速、持续的增长使得中国接连赶英超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而且没有之一;

中国车市正是从2002年开始高速增长的,这种两位数的高增长一直持续了整整十年,堪称黄金十年。这种高速、持续的增长使得中国接连赶英超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而且没有之一;这十年也不仅使得中国成为大众、通用、丰田等众多跨国车企最大的市场,也正是中国市场这十年持续超强的消费力,才使得诸如路虎、宾利、劳斯莱斯等原本命悬一线的奢华品牌起死回生,更使得捷豹、保时捷等原本窄众的品牌由于中国的巨大市场成为了大众品牌。

当然,这十年也让我们的自主品牌干了很多大事,吉利从生产第一辆车到收购沃尔沃,上汽购得英国罗孚、MG。期间,还传出过四川腾中重工收购悍马、华泰收购萨博等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尽管有的以闹剧收场,但在国际上都引起了普遍关注。身边的自行车少了,汽车多了、城市交通日益拥堵,成为国人对最近十年有关汽车最深刻的感受。

谁在推动“黄金十年”

十年前,摩托车厂老板李书福正在为轿车“准生证”四处奔走,他想成为在中国制造轿车的第一位民营企业家。当他无奈地喊出“能不能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时,他也许没有想到,十年后的他不但没有失败,反而造出了中国老百姓买得起的车,他带领的吉利,更是大手笔收购了全球汽车巨头沃尔沃,成为全球汽车界的焦点。

而其实,吉利这样的十年车企并不是少数,一汽丰田、东风本田、东风日产、北京现代、比亚迪等等都是十年企业。如果你要说,是中国车市“黄金十年”成就了李书福这一代人的造车梦、成就了吉利这样的企业,我更愿意相信,是这些企业推动了中国车市的发展、引导了消费方式的改变。

李书福曾说:“在研发第一辆吉利豪情时,听说这辆车能开动大家都兴奋得不行,车造出来能开就好像是一个奇迹。”也许我们无法体会他说这话的心情,但这十年,无论是当初柯受良驾驶飞跃布达拉宫的吉利美日汽车,还是如今热销的帝豪品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吉利在造车上的执着。甚至,我们可以很骄傲地说,因为吉利品牌,让很多中国普通消费者第一次听说五星级碰撞,真正地认识汽车安全。

台上台下互动看他们各自精彩

十年一轮回,每一个十年车企都在不同的道路上探寻,也都寻找到了适合自己走路的方式,而这些方式也都是车企在“黄金十年”与市场互动的产物。

如果不是听到老北现人的述说当年的种种,你不会想到,十年前,北现500名老员工人手一把镰刀拓荒的场景。从镰刀割草到笑对市场,北京现代的十年被誉为“现代速度”,而“现代速度”正是因为北现抓住了市场对入门中级车的需求,从首款车型索纳塔的一炮而红到如今旗下车型覆盖中高端全线市场。在这个节点回望,北京现代用十年跨入400万辆俱乐部,取得了其他企业二十年、三十年才能完成的跨越。

如果你看到了如今东风日产的快速发展,那么你一定难以想象十年前其起步时一度面临破产,副总经理任勇亲自带队去上海,向当时市场营销的标杆企业上海通用取经的场景。从寻医问药到春风得意,东风日产的快速发展也是源于其推出的天籁、骐达车型都抓住了市场对内部空间的高诉求。而不论是首建数字营销部、尝试合资自主品牌启辰,还是高喊“人、车、生活”以人为本的营销理念,东风日产的大胆创新是很多起步更早的车企所不能比的。

窥一斑而知全豹,一汽丰田抓住大多数消费者中庸的性格特性,为市场带来了卡罗拉这种全面发展、三好学生的明星产品;尽管一枝独秀,东风本田仍然靠CRV在城市SUV的霸主地位,打下了稳固江山;原本保守走精品路线的广汽本田也在摸索中,不再指着雅阁一款车过活,开始多路包抄各细分市场。


有人说,“黄金十年”实至名归。也有人说,“白银十年”即将到来。也许与黄金十年相比,“白银十年”略显成色不足,但是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车市依然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即便是微增长,中国车市会维持在2000万辆左右的规模。

这似乎并不是坏事,业内人士分析,“白银十年”或许能真正让消费者体会到顾客是上帝的感觉。饱和竞争后的车价肯定会持续走低,但是车价绝非是全部,汽车企业能否生存拼的恐怕是包括产品、营销、客户服务、售后满意度、品牌力在内的体系。想去“白银十年”后的车市看看……


技术之变推动中国车市之变

纵观车市近十年历程,除了逐年递增的销量数字,这十年也是汽车技术与汽车文化普 及的十年。十年前,消费者或许更看重车型的外观内饰,对动力的要求仅仅停留在代步为主的初级阶段。而在各类汽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某些车企从中获得了市场 份额的提升,并由此考虑新的发展方向;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习惯也得以塑造和改变,其关注重点开始向动力、操控、安全配置等技术层面转移。可以说,这些掷地 有声的变化,都与近十年来汽车技术的迅捷发展密不可分。 对于消费者而言,近十年最直观的感受莫过于动力技术的日新月异:从普通的自然吸气到涡轮增压,再到可变气门正时、直喷技术;从手动变速器到6速以上手自一体变速器,以往在高级别车型上使用的动力形式逐渐下延到中级车和小型车上,并成为汽车走入寻常百姓家的一个关键因素。

除此之外,车辆的电子化和智能化程度亦在不断提升。这也解释了为何市场上会出现新轩逸这样标榜“越级”的车型。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让不少车型开始在配置上向更高级别的车型看齐,诸多高科技、智能化配置应用到更多低价位车型上:ESP、ABS、多安全气囊、电动天窗已成为标配;GPS导航、倒车影像、多媒体娱乐系统、无钥匙启动、自动泊车等以前的高档配置也逐渐普及。

从某种程度来说,过去十年是普及汽车知识和新技术探索两路并存的十年。当一些看上去还十分先进的汽车技术还未完全被消费者接受和消化的同时,更新的技术和科技便又扑面而来。不过,正是因为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才推动了中国车市的滚滚向前。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积极影响,就是在核心技术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中国自主品牌的研发实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众所周知,多数自主品牌以往受制于整体研发能力,特别是在动力总成、电子总成等方面并不具备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因而不得不走上“以市场换技术”的道路,最终换来的是市场与销量的败多胜少。

事实上,技术竞争换来了自主研发实力的提升,就至少已经抓住了汽车行业中最根本、最重要的要素。这从华晨、比亚迪等品牌推出自行研发的涡轮增压发动机,长安、吉利车型获得“五星碰撞”等可以看出技术进步之后的巨大力量,更重要的是,这给予了自主品牌摆脱以往“低质低价”陈旧形象的决心。

从政策拉动到自食其力

在中国汽车市场最近的十年里,从当初“轿车进入家庭”政策到如今的 “三包”政策正式出台,汽车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放到收、从单一到多元,上演了一场激扬宏大的产业大戏。中国从默默无闻的汽车小国,逐渐成为全球瞩目的第一大汽车市场。而在这十年,汽车产销量的急速增长离不开一系列政策的包容和支持,行业的竞争秩序、结构优化、各项标准更离不开这些政策的约束和规范。 2002年,中国加入WTO后第一家合资汽车企业北京现代的成立,为中国汽车市场辉煌的狂增时期拉开帷幕。随后《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正式出炉,这项政策直接引导和促进了消费者的购车行为。而直到2009年,为了应对当年全球金融危机,政府为鼓励消费,出台《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推出“汽车购置税优惠”、“汽车下乡”、“以旧换新”、按揭购车等行业政策,效果立竿见影,真正拉开中国汽车消费的井喷现象。

可以说,正是得益于中国政府的扶持和一系列开放性的政策,让国内汽车市场百花齐放急速发展成为令全球瞠目的“香饽饽”。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消费潜力,也让全球的每一家车企都视中国市场为重心,一时间新车投放、加速建厂、产量扩张好不热闹。

但随着国内车市辉煌的数字增长,行业内在制度完善、标准规范等很多发展较为薄弱方面的问题就曝露出来。道路上暴涨的车辆造成交通拥堵、环境卫生等问题,为解决城市交通压力,各城市陆续出台“限”令——上海实行拍照拍卖,北京实行出行限号、买车摇号,广州也进行配额管理,还有更多车市采用了限号出行的手段。

另一方面,国家也尝试行政手段规范未来的汽车消费市场。比如“三包”政策在万众期待中正式出台,明确了消费者因汽车产品质量问题,对汽车产品修 理、更换、退货的行为。与此同时,2012年,我国《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让我国儿童乘车安全问题第一次有“法”可依。

除了对于市场的要求,新的政策开始对消费者行为进行规范。2013年正式开始执行的新交规,对于违反交通规则的驾驶者处罚更加严格。业内人士认为,这样的“严规”有助于提升驾驶者素质,规范驾驶者行为。

十年,中国汽车政策的角色转变就像是从“母亲”变成“父亲”,在强大的包容和扶持政策下给予中国汽车市场腾飞的推助力,又逐渐的归于理性和规范,让市场走向健康、正常的稳重发展。


[责任编辑:赵卓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 邮箱:119@itdcw.com

电池网微信
中国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