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0年10月至今,正极材料价格上调70%,电解液价格基本翻倍,再加上负极材料、铜箔铝箔等价格上行,电池BOM成本占比较大,达到60%-70%,电芯成本起码上涨30%。终端车企受政策、市场竞争、签单模式及调价机制影响,对电池价格上涨较难接受。

动力电池

去年下半年开始,终端需求逐步增加,其中四季度起动力市场需求大幅上涨,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上涨70%。加上原材料的供应不足,拉动了上游原材料价格上行,从2020年10月至今,硫酸镍价格上涨26.6%,硫酸钴价格上涨67.9%,碳酸锂价格上涨110%!

从几种原材料价格推到正极材料,再到电池企业,对电芯成本影响较高,行业客户反馈从去年10月起正极材料价格上调70%,电解液价格基本翻倍,再加上负极材料、铜箔铝箔等价格上行,电池BOM成本占比较大,达到60%-70%,电芯成本起码上涨30%。

目前除了头部电池企业通过布局上游产业链、提前锁定原料价格、提前囤原料库存等策略来控制原料成本外,大部分电池企业都受到此次原材料上涨冲击。考虑到正极材料企业成本压力加重、电解液企业原料紧缺等原因,电池企业议价能力逐步减弱,电池材料价格上涨基本都传导至电池企业。

终端车企受政策、市场竞争、签单模式及调价机制影响,对电池价格上涨较难接受。今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继续退坡20%,加上外资车企如特斯拉、大众等降价策略及品牌效应的冲击,国内车企较难提高电动车售价。因此目前国内大部分车企都不接受电池涨价,并且仍对电池企业有每年的降价要求。

签单模式方面,车企基本与电池企业签订长单,国内车企签单长度在1-2年,海外车企为3-5年。基本会在提前几个月商定订单量及价格,基本采取锁量锁价的模式,每年调整一次价格。

调价机制方面,部分国内车企会在合同中设定当价格涨幅超过10%-15%后,可与电池企业商定价格变动。部分外资车企会在合同中规定电池价格随行就市,如原料价格上涨,车厂会每月自动上调价格,基本与钴盐,镍盐,锂盐中的一个价格点挂钩。其他车企则是不接受调价。

数码企业因电池成本相对较低、利润空间大,可一定程度接受价格上涨。手机中电芯成本占比25%,汽车电池成本占30%-40%,加上数码企业毛利率高于车企,因此对电池价格上涨仍可接受相应涨幅。不过整个数码市场产品类型较多,高端产品利润较高,可适当传导价格涨幅;而低端产品利润低,基本不能传导。

总的来看,终端企业中车企对电池涨价较难接受,而数码企业接受度相对较高。因此大部分电池企业只能通过采购、产线等优化来消耗成本涨幅。此外近期受期货盘及宏观政策影响,钴镍金属价格均大幅下降,影响市场情绪面,导致钴镍盐价格也有一定的降幅。下游企业谨慎采购,而终端市场或因本次原料价格下调对电池涨价接受度更低。

[责任编辑:陈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 邮箱:119@itdcw.com

电池网微信
动力电池
新能源
锂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