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南都电源”)总裁陈博,头一印象竟是——原来“企业家”和“时尚”这两个词可以如此契合,皮衣、金属扣这些时尚元素放在他的身上,显得

第一次见到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南都电源”)总裁陈博,头一印象竟是——原来“企业家”和“时尚”这两个词可以如此契合,皮衣、金属扣这些时尚元素放在他的身上,显得相得益彰。而之后的交流才让人恍然大悟,这种契合从何而来。

有一句话说得很对,企业是有个性的,而这种个性,是企业的掌舵人赋予的。陈博是个很有包容精神的企业家,而在南都电源,也可以深深地感觉到这种包容性。对此,陈博笑称,即使把他放在国外,他也能很好地生活和工作。

10年前,陈博进入南都电源,也把他的这种个性和想法带入了这家高新技术企业。“我进入这家企业以后,就一直希望把它打造成一个拥有很好发展前景的国际型企业。”陈博对此信心满满,而他也正在一步步带领企业实现这个“国际梦”。

打进海外市场

用实力撕掉“模仿”的标签

早在南都电源成立之初,国内蓄电池市场被进口品牌占领,当时国内还没有出现一个强有力的品牌能和这些国外品牌一争上下,国内的消费者自然也不会为国内品牌的蓄电池买单。而南都电源是最早一批获得国内消费者认可的国产蓄电池品牌。“10年前,我刚进入公司的时候,南都电源已经走完了第一个阶段,就是国产品牌代替进口品牌的阶段。”陈博回忆道。

当一家企业在国内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一步,就必须走出国门。然而,国内的工业产品要想打进海外市场,这条路的艰辛可想而知。陈博站在企业转折的关键点上,也切身感受到了这股压力。

去国外参展是国内企业将自有产品推向海外市场的一种主要手段,南都电源也不例外。对第一次在德国参展的经历,陈博记忆犹新,而且,这种亲身经历对他的触动非常大。现在说起来,他仍是感慨万千。“在展会现场,国内企业的展台都很小,参展产品无论是从外观设计,还是从技术含量上来看,都让我们找不到自信,甚至有一种自卑感。”陈博坦言,展会上还会出些状况,有国内企业由于触犯别人的专利而被投诉,之后,他们的展台被撤、样品被没收,甚至有媒体来报道曝光。这对国内企业的尊严是一种不小的伤害。真实的现状更让陈博坚定了信念——必须下大力气强化自主创新,撕掉中国企业只会“模仿”、不会“创造”的标签,让南都电源成为国际化的高新技术企业。

南都电源可以说是业内最重视技术创新的企业。公司以研发高投入为基础,持续构筑技术创新平台;以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为主导,持续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注重知识产权建设及科技成果转化,驱动业绩实现迅速增长。近三年来,南都电源累计研发投入已超过2亿元,还先后成立了省级企业研究院、行业内唯一的国家认可实验室、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及院士工作站。研究院设置了多个研究所,并配备了国际最先进的全套科研试验和综合测试设备,成为国内同行中唯一能够开展基础研究的企业。“任何研究都不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只有从大量的基础研究着手,才有突破的可能。”陈博也直言,因为基础研究的投入太大、时间太长、见效太慢,很多人都不愿意从基础研究做起,而是更愿意“模仿”,但基础研究却是创新之源。正是因为重视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使南都电源具备了足够的实力,在市场中迅速崛起并实现快速增长。

不要抵触新事物

要学着消化、吸收、融合

南都电源的员工们来自五湖四海,国内各省市的不用说,国外友人也不少。“公司现任首席科学家Herbert K.Giess原先是国际电工标准化机构蓄电池专委会主席,是个地道的德国人,作风非常严谨,行事有条不紊,逻辑性非常强。”说起这位科学家,陈博不禁流露出欣赏和敬重的神情。

Giess身上鲜明的德国范儿让陈博深感佩服,而且,这种德国范儿给陈博带来了不少全新的观感。“一天,Giess跑过来问我,说他有一个很大的疑问,为什么他给其他同事发邮件,他们都不以最快的速度给出回复。这个问题可把我问蒙了。”陈博说,“中国人和德国人处事的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接到邮件,可能就去做这件事了,不会想到第一时间把进度或者想法反馈给Giess,而Giess发出邮件希望第一时间收到回复的目的却是,能够更好地沟通,这样他才知道他的下一步应该做什么。他的思维是直线型的,非常直接,而这种直接的方式,不仅是对沟通的重视,还有一点,就是对工作程序的严格要求,一环紧扣一环。”陈博笑称,在Giess的影响下,南都电源的很多员工都学会了更直接的沟通方式。

作为和创新、科技紧密相关的一种产业,南都电源时刻准备着迎接新的事物,对此,陈博一点都不担心,他觉得,无论是自己还是企业,对新事物的包容性都足够强。就拿规范和制度来说,这是南都电源国际化进程中吸收得最多、最好的。“我们以人性化为基础制定制度,制度和人情不是割裂的,只要人情不触及制度的底线,我们也可以讲人情。”陈博如是说,而对规范,他有更深刻的认识。他举了个例子,在向国际化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体系”这种规范就尤为重要,比如精益生产管理方式、环境质量管理体系等。“以前,很多人会认为这种体系就是改善工作环境的,其实不是,它的根本目的是保证员工的安全,真正好的企业是以人为本的,也就是说,只有员工的安全得到保障,企业才能正常运作。”陈博对此颇有体会。

以创新引领转型升级

未来的发展空间是无限的

“其实,国内的品牌正在积极走向国际舞台,中国自己的国际品牌正在崛起。”陈博直言,他的目标,是带领南都电源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品牌。

在陈博看来,电池技术与产业的发展存在很大的空间。近年来,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受政策力推,进入全面迅速发展期,为上游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而电池技术却是制约这些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南都电源一直关注着新能源及节能环保领域的发展,并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核心产品,比如拥有8项知识产权的高温型节能电池,是国内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领域的原始性创新和重大突破。

陈博又提到了铅炭电池。目前,铅炭电池主要应用于新能源储能、能量回收及混合动力汽车等领域,是铅蓄电池领域最尖端,也是未来最主流的技术。美国政府将铅炭电池列为未来研发的重点,并给予高额的研发资助;国际顶级的铅酸蓄电池研究机构ALABC也将铅炭电池列为核心研发项目,并指定和资助南都电源承担该项目的研发,这也是目前为止唯一由中国企业承担国际顶尖电池研究机构的项目。近两年,南都电源的铅炭电池在国内的微网储能示范项目中几乎全部独家中标,得到了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重要用户的认可与高度评价,未来仍将具有极大的市场空间。

以领先技术与产品为基础,南都电源也在积极拓展新能源储能系统应用,建成了一批在国内具有代表意义的示范性项目,比如国内第一个规模化投入实际应用的新能源储能电站——东福山岛风光柴储能电站及海水淡化系统、国内第一个新能源示范城市兆瓦级储能项目——新疆吐鲁番新能源城市微电网示范工程等等。

随着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进程不断加快,又将为南都电源带来新的机遇。对于未来,陈博充满了信心,而他的信心不仅来自于自己,还有身后坚实的后盾——团队和企业。

Q&A

1.Q:工作之余,您经常做些什么?

A:以前会打打高尔夫球,这几年工作也比较忙,有了空余的时间,更多的是陪伴家人。

2.Q:平时如何纾解工作带来的压力?

A:我的承受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当然,有了压力需要自我调节,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有能力解决的立刻动手,一时想不出对策的暂且放在一边,不要把自己困在问题里,要跳开问题解决问题。

3.Q:生活中的您和工作中的您,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A:生活中的我更懒散些吧,工作的时候必须严谨、慎重。

4.Q:您认为,“人才”最基本的特质是什么?

A:最重要的是做一行爱一行,有了热情,才能自觉地投入。

5.Q:在企业创新的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A:创新难免失败,尤其是做基础研究,见效慢,容易失败,最难的就是承认失败、允许失败,然后重新来过,创新,要耐得住寂寞。

6.Q:业内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谁?

A:竞争是相对而言的,竞争时刻存在,但最大的对手是自己,只有不断挑战和突破自己,才能实现跨越。同时,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市场和环境,如果我们创造的价值得不到它们的认可,就是功亏一篑。

7.Q:您有座右铭吗?

A:没有,但是有目标,就是追求自己的理想、团队的理想、企业的理想。

8.Q:眼下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A:最想做的就是希望让企业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

9.Q:可以用“工作狂”这个词来形容您吗?

A:其实我也不算是工作狂,因为我靠的是团队,我只是掌舵,很多事都是船员们在做。

10.Q:企业文化对南都电源来说有多重要?

A:一家好的企业会让员工觉得企业就是家,但是这种氛围不是光凭企业自身就可以创造的,还需要家里的每一份子都尽力去营造。

[责任编辑:赵卓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 邮箱:119@itdcw.com

电池网微信
南都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