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1年12月达成环保汽车技术合作备忘后,1月24日日本丰田又与宝马进一步签署了关于“共同开发燃料电池系统”、“共同开发运动车型”、“共同研究开发轻量化技术”的正式合作协议,此外

继2011年12月达成环保汽车技术合作备忘后,1月24日日本丰田又与宝马进一步签署了关于“共同开发燃料电池系统”、“共同开发运动车型”、“共同研究开发轻量化技术”的正式合作协议,此外还签署启动“后锂电池”研究协议。

丰田与宝马的合作,是世界汽车行业趋向于新能源汽车的体现,两大巨头的合作也极有可能影响未来世界汽车产业的格局。

“在达成合作意向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们与宝马间的互信关系日益牢固,正在稳步向下一阶段发展。接下来终于到了拿出成果的阶段了。”丰田社长丰田章男说。

事实上,合作双方在汽车领域各有优势,宝马看上的是丰田的混合动力汽车技术。

混合动力汽车的核心是动力电池技术,日本专业分析公司Patent Result公司2011年2月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 丰田汽车在动力电池专利技术领域独占鳌头,排名首位,排在第二名的日本电装也是丰田汽车所属零部件企业。

此外,丰田汽车的综合商社丰田通商也与中国的中信国安、台湾的长园科等专业电池材料公司有着汽车电池方面的合作。2012年11月,丰田开发出钠离子电池,室温状态下电压值比锂离子电池高三成左右。

不仅在电池技术上领先,丰田甚至开始涉足动力电池上游。2010年1月21 日,丰田旗下丰田通商与澳大利亚矿业公司Orocobre合作,加入南美锂产业争夺。与此同时,丰田通商还计划在印度新建稀土提炼工厂,用于制造混合动力车电机。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丰田与宝马签署合作正式协议十几天前,丰田汽车刚刚做出重要战略调整,决定三年内不建新厂。这意味着丰田在未来三年内将有足够时间与资金进行“自我修炼”,与宝马合作的信号更说明,丰田未来将在新能源汽车开发上苦练一番“武功”。

巧合的是,丰田曾透露,2015年丰田在中国销量达到160万辆-180万辆的同时,并实现搭载国产混合动力总成的混合动力车在一汽丰田、广汽丰田实现批量化国产。2015年,也正是丰田三年不建厂的最后一年。

与丰田、宝马等相比,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推动上并不懈怠。但与丰田专注于混合动力汽车研发不同的是, 中国主要精力放在纯电动汽车,为此国家还设定了2015年50万辆、2020年500 万辆电动汽车的目标。

混合动力汽车是在传统能源汽车中植入电动车技术,还是以汽油等为主要动力,而电动车则是主要依靠电力驱动汽车。2010年6月1日我国出台的《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中,就完全将混合动力汽车排除在补贴之外,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则可获得每辆6万和5万元补贴。

而且现实的情况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2年电动汽车共售出12791辆,约占当年全部汽车销量的0.7%。如果要实现2015年50万辆电动汽车销量目标,在2012年的基础上年均复合增长需达到350%。

此外,2013年开年,美国因为公众对于电池驱动汽车缺乏热情,奥巴马政府不得不放弃2015年前投放100万辆电动车的激进目标。美国电动车C O D A接近破产,电动车菲斯克公司面临被外国公司收购的局面。日本日产汽车也将业务中心由电动车转向混合电动汽车。

丰田汽车从一开始便押注混合动力汽车,几乎不做电动车相关产业化。2012年,丰田一共在美国卖出了327413 辆混合动力车,全球范围内则是120万辆。而一旦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成熟,去掉油箱和发动机就能变成了纯电动汽车,再加上外插式充电设备就变成了插电式混合动力。

“如果从混合动力向新能源扩展的话,因为有了混合动力的普及,丰田非常容易地向今后的新能源过渡。”丰田中国公关部部长刘鹏也曾这样说过。甚至,丰田正在跳过纯电动汽车而研发下一代绿色科技汽车--氢燃料电池车。

混合动力汽车与电动车的较量在三年之后或许可以分出胜负,但却有一种我们不愿看到的可能情况,那就是日本丰田的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汽车跑向世界之时,中国还在为纯电动汽车的技术研发和产品推广而纠结不前。

(作者为社科院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理事,产业经济学家,著有《瞄准日本财团》)

[责任编辑:赵卓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 邮箱:119@itdcw.com

电池网微信
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