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3月份的日内瓦车展上,电动车产业就感受到了阵阵寒意。混合动力车型占据了新能源车型的大部分,电动车型寥寥无几。而在一个月后的上海车展上,即便有大量自主品牌参展,这种状况并没有改观,电动车产业的退烧似乎已经定局。 目前来看,本次上海车展上,只有戴姆勒和比亚迪合作推出了腾

 在今年3月份的日内瓦车展上,电动车产业就感受到了阵阵寒意。混合动力车型占据了新能源车型的大部分,电动车型寥寥无几。而在一个月后的上海车展上,即便有大量自主品牌参展,这种状况并没有改观,电动车产业的退烧似乎已经定局。

2012广州车展探馆照

    目前来看,本次上海车展上,只有戴姆勒和比亚迪合作推出了腾势电动车,另外还有特斯拉电动车,吉利帝豪EC7电动车,上汽荣威E50、赛欧SPRINGO等少数电动车型,数量屈指可数, 并且多数厂商的纯电动车型与量产还有一定距离。或者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如多数迎合政策而推出的合资自主品牌电动车。

2012广州车展探馆照

2012广州车展探馆照 2012广州车展探馆照
【上海车展展出电动车数量减少】

    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混合动力的发展如火如荼,连以往似乎与新能源绝缘的超跑厂商法拉利也来凑混合动力的热闹,推出了混合动力的LaFerrari,连以往电动车的忠实支持者和引领者日产也在上海车展上带来混合动力车型英菲尼迪Q50 Hybrid,本田更是带来多款混合动力车型,韩系厂商企业也带来了混合动力K5。自主厂商中长城带来H7混合动力、长安带来逸动混合动力等等,相比电动车型,这些混合动力多数已经实现量产,或者是在技术上已有充分的准备。

哈弗H7 实车
【哈弗H7实车】

哈弗H7 实车
【混合动力车型的数量增加】

    市场是最好的指挥棒,电动车与混合动力车型的巨大反差,并非是各车企的头脑发热,更多是目前新能源环境下的一种必然。

    尽管政府对电动车的支持力度很大,但近年来电动车的发展却并不顺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2年电动汽车(含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共售出12791辆,约占当年全部汽车销量的0.7%。但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2-2020)》里,我国确定的目标是2015年新能源车累计销量达到50万辆,2020年达到200万辆,从目前的发展势头来看,要完成这一目标似乎有些不太现实。

吉利

    受到挫折的还不仅仅只在中国市场,纯电动车型在北美的推广也困难重重,今年年初,美国专业电动车制造商菲斯克面临破产困境,另一家电动车制造商特斯拉也只能勉强度日。今年3月,美国能源部表示,其2015年前部署100万辆电动汽车的目标无法实现。曾经在电动车上大张旗鼓、投入巨大的美国,如今的表态给热心发展电动车的车企无疑泼了一盆冷水。“连美国都对电动车发展失去信心,我们又能做成什么样?”不少业内人士提出质疑。

菲斯克
【电动车制造商菲斯克面临破产】

    阻碍电动车推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电池成本居高不下,导致电动车价格偏高;另外目前充电的配套设施也不完善,充电不方便,而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又没有太大的突破,如果要出远门或者是离开市区就会面临电力不够的风险;电动车在安全性上也曾遭受到了质疑。种种不便让消费者在购买电动车时顾虑重重。

比亚迪戴姆勒-腾势2012款腾势

    而相比电动车,混合动力车型在技术上就成熟得多,在丰田等厂商的大力推动下,混合动力系统的成本被不断降低,性价比越来越高,并且没有充电桩和续航里程的顾虑,这使得更多厂商回过头来,将重心转向了更具市场前景的混合动力。

比亚迪e6
【电动车的使用环境改善缓慢】

    但电动车热的降温绝不意味着各车企就会完全放弃电动车,毕竟从长远来看,电动车依然是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是目前时机还不够成熟。更多车企将电动车作为一种长期的技术储备,而混合动力则是对当下市场的一种妥协,是向电动车时代过渡的中间产物,只是这个过渡期可能会比我们预想的要长很多。

大众电动版e-Up官图发布
【更多车企将电动车作为一种技术储备】

    电动车的降温是一个好事,毕竟对消费者来说,我们目前还只是需要一款足够实用的汽车,而不是有些青涩的电动车,如果有一天,技术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让消费者可以完全打消对电动车的顾虑,电动车时代会顺其自然地到来。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届上海车展上,我们又会惊喜地发现,电动车再度王者归来!

[责任编辑:赵卓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 邮箱:119@itdcw.com

电池网微信
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