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美、韩、德三国多晶硅为了占据中国市场,价格已经从去年 4 月份的22.51 美元/千克降到今年 4 月份的 19.67 美元/千克,降幅达到 12.6%,其中韩国多晶硅价格更是低至 17.07 美元/千克,进一步拉低国内市场价格,造成国内多晶硅企业库存高企,亏损面扩大。

4 月份进口多晶硅维持万吨高位 低价倾销冲击国内产业

根据海关最新数据统计,2015 年 4 月份我国多晶硅进口量为 10897 吨,在上月破万吨的基础上环比再增加 5.8%,在光伏用料的传统淡季,今年 1-4 月份累计进口高达 38061 吨,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了 29.4%。

同时来自美、韩、德三国多晶硅为了占据中国市场,价格已经从去年 4 月份的22.51 美元/千克降到今年 4 月份的 19.67 美元/千克,降幅达到 12.6%,其中韩国多晶硅价格更是低至 17.07 美元/千克,进一步拉低国内市场价格,造成国内多晶硅企业库存高企,亏损面扩大。 

有色协会硅业分会认为,致使 2015 年 4 月份多晶硅进口量持续过万的主要原因有:第一,4 月份自韩国进口量 3796 吨,在总进口量中占比 34.8%,保持进口量首位不动摇,同时自德国进口量创历史新高,环比大幅增加 24.8%达到3667 吨,占 4 月份总进口量的 33.7%,合计自韩、德这两国的进口量占比为 68.4%,因此,从这两国进口总量居高不下是导致多晶硅进口量持续过万的主要原因;第二,4 月份自美国按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多晶硅量为 1445 吨,占当月自美国进口总量的 91.2%,可见,尽管美国企业的税率都在 50%以上,但实际上绝大部分通过加工贸易渠道进口规避反倾销税,其他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部分为不在“双反”征税范围的半导体用电子级多晶硅,因此美国通过加工贸易方式规避“双反”是导致多晶硅进口量不断冲击高点的另一重要因素。第三,来自台湾等转口多晶硅占比逐渐增大,4 月份从这些地区进口多晶硅 1851 吨,环比大幅增加 26.9%,占总进口量的 17.0%。第四,出口香港然后再走私进入国内的避税方式也日渐猖狂,4 月份我国多晶硅出口为 770 吨,其中出口香港的多晶硅量高达 516 吨,而这些出口香港的企业却是多晶硅的主要进口商,出口香港的目的也仅仅是为了规避关税再从香港走私进入国内。各种“双反”规避方式盛行,因此当前封堵“双反”漏洞是扼制多晶硅进口冲击的首要任务。 

4 月份进口多晶硅维持万吨高位 低价倾销冲击国内产业

4 月份多晶硅进口均价为 19.67 美元/千克,三大主要进口来源国进口均价从高到低依次为:美国 22.23 美元/千克、德国 20.62 美元/千克、韩国 17.07 美元/千克,其中自韩、德进口价格小幅下滑,自美国进口均价 3-4 月份都有不小幅度的上涨,涨幅分别为 25.4%和 11.5%。4 月份从德国进口的 16 笔交易中,主流价格在 17-22 美元/千克,均价下滑 17.4%到 20.62 美元/千克。3-4 月份自美国进口均价有所回升,主要原因是突击签订的低价加工贸易订单逐渐执行完毕,则高价长单的占比有所增加,导致从美国进口多晶硅均价回升。但 4 月份整体进口价格仍低于 2014 年全年均价和 2015 前四个月均价,可以看到自韩国进口多晶硅的低价倾销对整体进口价格的连带和对国内多晶硅现货价格的压制,因此重新审视对韩国多晶硅的反倾销征税并予以更正显得尤为重要!

4 月份进口多晶硅维持万吨高位 低价倾销冲击国内产业

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一、4 月份从韩国进口多晶硅量达到 3796 吨,占当月总进口量的 34.8%。韩国的主要出口企业OCI和韩国硅业(Hankook Silicon)的税率仅为2.4%和2.8%,反倾销税对其根本不造成任何影响,因此韩国在 2014 年 5 月超过美国和德国,一跃成为了最大的进口来源地,此后从韩国进口量一直保持首位。因此,自韩国进口日渐猖狂是导致进口量一再冲击高点的主要原因。 

二、4 月份自美国进口多晶硅 1584 吨,环比增加 7.6%,但其中按照加工贸易方式进口量达 1445 吨,占当月从美国进口总量的 91.2%。虽然对美国多晶硅企业的征税都在 50%以上,但基本都以加工贸易渠道规避“双反”征税,加工贸易进口从 2013 年 7 月“双反”立案后开始一直占绝对主导地位,因此从美国进口几乎全部通过加工贸易方式规避是导致总进口量居高不下的另一重要因素。 

4 月份进口多晶硅维持万吨高位 低价倾销冲击国内产业

三、德国就瓦克一家多晶硅企业,德国瓦克因价格承诺基本未受影响,4月份从德国进口多晶硅达 3667 吨,占总进口量的 33.6%,仅次于位居首位的韩国,若考虑到德国瓦克的扩产,出口到中国的多晶硅又将增加,因此,及时采取措施将对德国征税具体化,才可有效遏制其日益猖狂的倾销行为。

[责任编辑:赵卓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 邮箱:119@itdcw.com

电池网微信
太阳能电池
多晶硅
中国电池网
光伏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