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轩的产业链垂直布局,是基于国轩的高速发展做出的选择。未来,国轩还将在半固态电池、固态电池等方面做更多布局。预计2020年,我们将在全球建立

国轩的产业链垂直布局,是基于国轩的高速发展做出的选择。未来,国轩还将在半固态电池、固态电池等方面做更多布局。预计2020年,我们将在全球建立10个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研发平台。这些都将为我们的锂电垂直产业链布局打下坚实的基础。

国轩高科最大的优势是磷酸铁锂,全球技术第一,单体能量密度190Wh/kg,系统突破140Wh/kg,且能满足400公里以上续航。但对比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可以发现这两家的铁锂在市占比和技术上也相当高,接下来在LFP研发上有什么规划,预期会取得哪些成就? 

李缜:好的磷酸铁锂技术主要体现在:高比能、长寿命、快充以及低温性能,我们公司拥有一流的磷酸铁锂技术研发团队,就能量密度而言,已经完成了磷酸铁锂单体能量密度190Wh/kg的产品升级,2019年底将提升至200Wh/kg。 

同样,我们也在充分发挥磷酸铁锂的技术优势,拓展更多的应用场景,如电网储能、移动储能、分布式储能、备用电源储能等。

随着磷酸铁锂技术的进步、以及国内外客户对磷酸铁锂技术路线的认同,我们获得了市场的充分肯定。根据公司最新统计,2019年上半年,公司装机量同比增长97%,其中专用车装机量同比增长537.39%,乘用车同比增长20.12%。

目前国轩三元单体能量密度是302Wh/kg,但是市场上尤其是资本市场上一直在质疑国轩的三元产品“慢人一步”,市场等得着急,能说说合肥经开工厂三元产线的最新进展和亮点吗?

李缜:目前,公司承担的科技部重大专项,制备的三元811软包样品已通过科技部的中期考核,能量密度达302 Wh/kg,循环次数超过1500周。预计2020年,三元811软包电池实现装车。此外,公司三元622电池已实现向奇瑞、敏安及猎豹等车企批量供货。公司也在对接国际一流车企,共同开发三元811硬壳电芯。

合肥经开工厂主要从事三元锂动力电池的电芯和电池组相关产品的生产,一期年产能规划为5GWh。我们希望通过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全力打造智能化工厂,确保三元产品的优良品质。目前,三元产线月直通率平均已达90%以上,产能正在逐步释放,各项产品指标均符合电池设计要求,产品性能安全、稳定、可靠。国轩的三元产品,正在接受国内外一流乘用车主机厂客户的测试验证。

最后,我还是那句话,没有安全就没有未来。公司通过持续解决三元产品的安全问题,致力于向市场投放高安全的电池产品。 

最近有不少声音认为国轩高科资金压力比较大。2018年国轩高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59亿元,同比减少1463.59%;应收账款50.01亿元,增幅40.79%,业绩预告与业绩快报也存在一定不同,请问上述情况产生的背景及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情况。

李缜:首先我们的客户类型较为集中,客户多为上市公司和国企。由于受新能源补贴政策的影响,补贴资金审核周期较长,发放较慢,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资金均较为紧张,比如有的客户2016年的补贴今年6月份才拿到,这导致应收账款周期拉长,但是客户回款没问题。另外,公司业务发展较快,出货量增加较多,材料采购支出较大,且2018年偿还了2017年应收账款证券化项目12.4亿资金。2018年收到的应收账款回款12.4亿元,因前期已进行了证券化,记入了筹资活动,影响经营性现金流12.4亿元。

业绩预告与业绩快报存在一定不同,主要是公司对部分客户的销售收入结算时点确认与会计师事务所的时点存在差异而造成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前后的差异,公司董事会已第一时间就此向广大投资者发表了诚挚的致歉声明。公司目前经营管理一切正常,业务健康稳定发展。欢迎广大投资者参观考察、交流指导。

做强铁锂:国轩高科2019上半年装机量同比增长97%

您认为动力电池行业的总体发展前景如何?您怎么看最近的氢燃料电池风波,未来的发展前景?

李缜:我认为新能源产业未来前景广阔。看一个产业前景是否广阔,就应该看这个产业在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中能有多大贡献,贡献越大前景也就越广阔。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被不少国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我国坚定的战略选择,它是推动中国乃至世界能源变革的主力。

关于氢燃料电池技术,我个人看法是:

首先,从新兴产业发展层面看。动力电池产业前景广阔,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又会遇到很多瓶颈和困难。全世界已有很多的科学家和企业投入巨大的精力、财力、物力去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难题,也在电池技术路线上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发现,包括磷酸铁锂、三元电池到未来的半固态、全固态电池的研发等等。

其次,氢燃料电池和锂离子电池是两种不同的事物:燃料电池是一种发电装置,而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储能装置。氢燃料电池本身确实有诸多优点,如能量密度高、续航里程长、燃料补充时间短等,但目前在技术水平、资源、成本、配套设施及安全性方面,还不够成熟。比如,制氢过程和发电过程都需要贵金属作为催化剂,但全球的贵金属资源极其有限,且目前没有成熟的可替代催化剂;目前的氢气来源,大多是工业副产品,小规模应用时,供应没问题,而一旦大规模使用氢气,高昂的制氢成本,是目前市场是无法承受的;由于“氢脆”效应和氢气难以压缩,导致氢气的长途运输和储存均需要使用特殊材料,因而运输、储存成本高昂;再加上加氢站建设的安全和成本等条件限制较多,决定了氢燃料电池目前还不是绿色出行的最佳解决方案。

最后从科技进步的角度来说,任何一项科学技术,只要是以高效、低碳、清洁和多元为目的,都可以尝试,氢燃料电池就是其中。它与锂离子电池,不是谁取代谁的问题,而是优势互补的关系。汽车动力来源的转变会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各种技术的突破、政策的变化以及能源价格的走向等因素,都会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没有绝对正确的技术决策,只有不断完善的技术路线选择。

[责任编辑:张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 邮箱:119@itdcw.com

电池网微信
磷酸铁锂
国轩高科
三元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