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石墨烯产业投资掀起热潮,7月13日,石墨烯产业发展趋势及投资论坛在京举行,同时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有专家预计,未来石墨烯有望形成万亿元的产业规模。 石墨


伴随着石墨烯产业投资掀起热潮,7月13日,石墨烯产业发展趋势及投资论坛在京举行,同时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有专家预计,未来石墨烯有望形成万亿元的产业规模。

石墨烯战略联盟成立

7月13日,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北京成立。该联盟由清华大学、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南京科孚纳米技术有限公司、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北京现代华清材料科技发展中心等核心单位发起,联合国内从事石墨烯研发、产业化的22家法人机构,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的支持下成立。联盟成员包括6所高校、4家中科院研究所、17家企业,基本囊括了国内石墨烯研发及产业化的主流单位。

据了解,该联盟的组建宗旨是为了整合协调产业资源;以推进低成本石墨烯及装备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化为目标,建立上下游、产学研信息、知识产权等资源共享机制;建立与政府沟通的渠道及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的平台;推动标准、评价、质量检测体系的建立,促进成员单位的自身发展,提升低成本石墨烯的整体竞争力,从而达到推动石墨烯产业发展的目的。

在随后召开的石墨烯产业发展趋势及投资论坛上,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高云虎表示,石墨烯属于纳米材料范畴,在编制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时候,石墨烯还没有目前这样热门,产业应用前景也并不明朗,因此在规划文本、产品目录中没有把石墨烯作为主要重点,但随着技术和应用的突破,下一步会统筹研究并予以考虑。

多家上市公司参会

此次论坛,包括金路集团、金发科技、澳柯玛、伟星新材等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也纷纷派代表

参加。伟星新材控股股东伟星集团的总工陈国贵在论坛上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集团公司有望将石墨烯作为未来发展战略规划之一,现在正处于研发阶段,尚未投入应用。若石墨烯未来形成产业化,不排除将其注入上市公司。记者了解到,除了伟星新材外,伟星集团还控股另一家上市公司伟星股份。

伟星新材证券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研发部门也在进行石墨烯方面的研究,主要还是处于对行业前期了解的过程,目前并没有相关项目。

其他参会的企业中,金路集团董秘刘邦洪表示,公司与中科院的合作正在进行中,但目前整个行业都还处在对下游应用的探索阶段。此外,澳柯玛参会人员称,公司参会主要是为了解一些行业情况,但目前公司在此方面尚没有具体研究计划。

专家看好行业前景

本次论坛聚焦于低成本的石墨烯制备技术、石墨烯的应用将引导新兴产业链、石墨烯最具商业价值的应用领域以及理性投资石墨烯产业等多个方面。

记者从论坛中了解到,我国在石墨烯基础研究方面十分突出,有研究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发表的石墨烯论文数量已超过美国,位居世界首位,我国的石墨烯专利数量也飞速发展。

会上,多位专家学者不约而同表达了对石墨烯行业前景的期待以及尽快实现石墨烯产业化的愿景。

“未来五至十年,石墨烯有望达到万亿产能规模”,清华大学康飞宇教授石墨烯研究团队的朱宏伟教授在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朱宏伟认为,目前石墨烯已经具备规模化生产的能力,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我国现有的技术水平可以支持其产业化,但并没有达到最好的水平,未来还需有大的突破。而主要的制约因素在石墨烯的制备技术与理想状态仍存在差距。此外,他希望国家能对石墨烯研究机构及企业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

除了产业化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二级市场上投资者对石墨烯概念股也给予了厚望。自2011年初开始,石墨烯概念股横空出世,此后屡遭爆炒,龙头股中国宝安等一度涨幅巨大。

[责任编辑:赵卓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 邮箱:119@itdcw.com

电池网微信
石墨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