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新动2013第五届中国新能源汽车盛典"在上海汽车博物馆召开。凤凰汽车作为战略合作媒体第一时间分享了与会嘉宾就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及未来的解析和探索。 以下为国家科技部

8月21日,"新动2013第五届中国新能源汽车盛典"在上海汽车博物馆召开。凤凰汽车作为战略合作媒体第一时间分享了与会嘉宾就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及未来的解析和探索。

以下为国家科技部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特聘专家、项目专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顾问王秉刚的演讲实录: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能够参加这次盛典,对会议的讨论,题目是电动汽车应用与普及,这是这次会议的主题。

电动汽车像所有的新兴产业一样,要经历这么四个阶段。

我认为,现在我们的电动汽车还处于第二阶段“导入期”,这也是电动汽车发展,必须经过的一个,但是非常艰苦、艰难的一个时期。只有渡过这个时期,我们才能迎来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里面,规模化的示范,是加快导入的一个重要的措施。

到2012年,开始在政府的组织下,我们完成了第一期示范工作。第一期示范工作推广的总数是27432辆。

这张PPT上看到25个城市推广车辆数参差不齐,头几个城市在推广示范方面做的非常好,而且取得了很多的经验,比如说合肥,主要是纯电动汽车,纯电动的客运车和纯电动的公交车。深圳市就是多种多样的,各种各样的行驶车子,包括各种设施建设包括商业模式的运行。北京市,应该是说2012年这一年,发展的比较快。

在2012年底,各企业示范混合动力客车车辆,数量最多是混合动力客车,占到总数40%几,这也是我们做的比较成功的一种车型,这款车里面,我们看到这张图上表示出来的主要的做的比较好的企业。比如说宇通。

纯电动客运车,也是大家最为关心的,在2012年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这里面大家特别关注到江淮,它的成绩最为突出。然后就是比亚迪,然后北汽,这三家是在纯电动乘用车的生产和销售方面走在前头。

纯电动客车数量也达到了2526辆。这在世界上还是比较少的。也是中国的很重要的一个特色。

这是纯电动公交车的分布情况。

2013年,我们的示范,2012年底告一段落。到2013年,应该说这个示范工作还将继续做下去。当然,大家更关心的是政府政策,新的政策什么时候出来?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情况,还是相当的好。

2012年底制定了一个叫做向非示范城市外推广混合动力客车的计划,5千辆,已经在2013年5月就完成了。这是相当成功的。

根据中汽协不完全统计2013年上半年全国销售新能源汽车5889辆,比上年同期增长42.7%。

2013年6月,全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总保有量接近4万辆。

我们除了数量上进步以外,我觉得技术上也有很多进展,比如说混合动力公交车就很突出,这就可以看到,比较好的车子百公里油耗,而且一批车子的水平已经接近或者超过美国的一吨系。

纯电动乘用车的进展也非常可喜。比如说比亚迪的例子,到2013年5月统计,在深圳运行的800辆比亚迪e6出租车中,已经有7辆超过28万公里,最近我听他们说,这些车子现在已经超过30万公里。有90辆超过20万公里,200辆超过10万公里,而且电池衰减小于10%。这个成绩我觉得非常令人高兴的事情。

另外,也特别要指一下江淮,采取“定向销售+整车租赁”模式,销售电动车已超过5000辆,也是国内数量最多的。

我刚刚讲到的北京2012年崛起,北汽E150投放市场,数量已达到一千多辆。

另外到深圳去看了一下比亚迪和奔驰合资开发的“腾势”电动车的现场,计划明年批量生产,年产4万辆。另外在上海和北京,听李社长说的,李社长自己搞商业租赁模式的试点,我在上海嘉定看到会员制租赁模式的探索,怎样推广大家都在进行新的探索。

电动车核心的部件就是电池,电池的技术这几年有很大的进步。磷酸铁锂电池趋于成熟,基本达到安全要求,寿命超过预期,成本明显下降,成为现阶段车用动力电池的主要产品类型。

三元材料为代表的新一代电池,在安全性上正在取得很多进展,我们有希望在2015年,三元材料能够在国内电动车市场得到实际应用。

电池企业从非常乱的局面,逐步经过这段时间的竞争,已经逐渐看到一些领头企业。

目前我收集的到资料,目前有能力,有竞争力的电池企业的情况。

这是我刚刚讲到的过去的成绩。2013年开始我们应该怎么做?据我了解,新一届政府,从最高领导层开始,非常明确新能源汽车要继续的支持,和这个产业要做下去,示范工程要做下去,具体工作在进行。

为什么要坚定不移的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呢?其中有很多的原因,主要我们可以看到,到2012年,我们的石油进口的比例已经达到58%。这是公开的数字。

另外,这件事是今年,特别让大家感到大的压力,就是年初的时候,我国发生了全国性的严重空气污染现象,在全国74个被监测城市中有33个空气质量达到严重污染程度,许多城市被严重的雾霾所笼罩。北京的PM2.5的浓度曾经达到700微克/立方米。大气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治理空气污染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大事。这个事情,实际上,也成为国家下决心要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我们说,近年来我国在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乘用车、动力电池、车用电机等方面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化方面取得了很好的进展。

我国开展的大规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对推动产业成长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已经产生了积极的效果。我认为,我们发展电动汽车是我国汽车工业实现自主创新的机遇。我们必须要珍惜现在已经取得的进展。充分认识差距与,坚持不懈努力,实现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既定目标。

下面怎么去做,有几个具体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首先谈谈混合动力汽车,我认为混合动力汽车还应该受到重视。它也属于电驱动汽车,广义的电动汽车的含义。它对汽车节能,是汽车节能的有效技术,这里头,我认为我们要巩固现在已经取得的中混混合动力客车成绩,现在要保持24升/百公里的油耗水平,但要降低成本,成本增加值争取不超过15-20万元,有可能做到2015年的时候,我们可以不需要财政补贴,混合动力客车自己走向市场。

同时我们看到一些企业,正在研发深混的混合动力客车,这个也已经看到了初步的结果。就有可能会使得实现小于20升/百公里油耗目标。

另外对于深混乘用车技术,我觉得应该支持发展,实现4-5升/百公里油耗目标,争取在2015年实现产业化。

在成功研发深混乘用车基础上,应该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实现综合油耗2-3升/百公里的目标。

推动公交车电动化。尤其是雾霾天气压力的情况下,从地方政府把公交车的电动化,提高到很高的位置。对于公交车的电动化,我觉得首先要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要稳妥推动公交电动化。第二要降低综合成本这是公交电动化必须解决的难题。我们不能把它放在高成本的位置上,否则很难发展。降低电池成本与减少电池用量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同时我们在探索快速充电和在线充电的新的形势。探索低成本的公交车电动化的途径。

这里简单的比较各类电动车的成本,可以看到,目前纯电动(换电)模式的公交车的成本是最高的。

推广纯电动乘用车的难点及措施,纯电动乘用车的普及和应用,主要受到三个方面的问题影响,一个是续驶里程短,价格高、充电难。要解决里程短,我们目前的阶段要很合理的来定位,纯电动乘用车使用的市场定位。我觉得目前的水平,我们还是应该定位在短途的用途中。同时我们要积极发展增程式。对价格高的问题,我们首先要努力降低电池成本,同时要开发更高能量的电池,来减少电池的用量。对于充电难的问题,还要有措施,还是应该关注停车位供电问题,要把很大的努力,放在这上面。同时适当建设充电站。

这是目前电动车的合理的定位,就应该是在使用半径50公里范围内,目前是合理的,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电动汽车的续航可以不断增长,当然特殊的场景,比如说特斯拉这样的高档的,不属于这个范围,我讲更多的是大众化的车型还是以一种电动汽车的合理定位。

我们要花很大的力量来促进电池技术的进步。目前,磷酸铁锂已经到了成熟的阶段,它合理的续驶里程是120公里。有望在2015年将三元材料推广到市场,有可能把里程到200公里左右,如果真正解决了电动车电池技术,新一代材料出现,将实现300公里。目前大家都在这方面努力工作。

对于基础设施建设,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分散的慢充充电桩为主要的建设内容,同时要适当地解决集中、快充充电站的技术,电池组快速更换站,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针对特定的场景是适用的。

另外,刚刚讲到,在商业模式上,要做很多探讨。从公共领域,我们从公交、出租、物流、环卫方面要给予关注,公务用车今年非常好势头,由国务院决定在中央政府,首先要采用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乘用车首先要进入中南海。带头使用公务乘用车。包括中巴。另外私人用车要提倡多种形式,从私人整车购买、整车租赁,到电池租赁,电池租赁要引起大家的重视,并不是把电池拿下来更换,而是电池还在车站,当然电池也可以不作为价钱,再卖给私人,电池是租赁公司来经营。这样的话,就可以保持着整车的销售价大大降低。另外,合肥的定向销售也很成功。我觉得有可能以后将会有更多的经营模式,是从2013年以后我们要认真去探讨的。

我们坚持创新,继续开展规模示范,我们相信我国的电动汽车的发展,肯定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我的发言到此为止。谢谢!

[责任编辑:赵卓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 邮箱:119@itdcw.com

电池网微信
王秉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