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2013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在天津滨海新区正式召开,这场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共

9月7日,2013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在天津滨海新区正式召开,这场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共同主办、被誉为“中国汽车达沃斯”的大型盛会与往年一样,吸引了超过150家来自世界各地的整车、零部件企业和超过1000名来自政府、机构、学界、企业和媒体的来宾。

而我作为一名再普通不过的企业代表,再次参与这一盛会之后,却怀着异常沉重的心态选择提早回京。不是因为会议组织不完善,不是因为来宾演讲不精彩、也不是因为产业的宣导不给力......

在此次活动的报道和宣传上,主办方可谓是下了“血本”,先是全面邀请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社等平面媒体战略合作,又是联合“四大门户”(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在内的网络媒体合力推广。9月6日早上,停靠在北京国贸桥下的两台55座大客车,满载各大媒体记者正式进入天津滨海新区,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活动媒体“包围”。

可以理解,广大媒体人也乐此不疲的前往报道和参与,一方面力求增进内容多样性,一方面希望增进与整车企业沟通,进而提供深入接触及合作的可能;另一方面,锁定高端嘉宾,尽可能从他们口中拿到一些率先引发舆论关注的新闻素材。

而效果也立竿见影。9月7日上午,在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演讲后不久,他的演讲实录就率先被某网站全盘刊载;而紧接着一轮又一轮的短新闻,几乎瞬间将百度搜索的头条淹没。只是大家在拼抢速度的同时,并没有深入思考,并提炼强有力的观点,以加深读者认识,相反,各类以“猎奇”为首的稿件在各大网站数不胜数,这是否是媒体对此次论坛主题—“责任与未来”的一次误判呢。

责任和未来需要完整解读、更需要深入体会。而之所以用王朔小说“《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来定义此次论坛,多数原因则是基于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期有感而发罢。

的确,对席卷全球的能源危机和交通拥堵等问题,所有嘉宾均深有感触。与会各方普遍意识到,这些问题的症结在汽车产业,而作为国内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能源、交通等问题的解决效果,将直接决定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并以此制约其在DGP中的所占比例。

截至2012年,我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1900万,汽车保有量超过了1.1亿辆,席卷全国的大城市交通拥堵和雾霾,给汽车发动机的低碳减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包括万钢部长和前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等政府领导,用了相当大的篇幅介绍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性,致使从9月7日上午的主论坛开始,针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在我国发展的讨论成为了整个论坛焦点。

坐在主论坛现场的某角落,认真的听取了万钢部长和张国宝主任的一番言论,从他们的演讲听看到了诸多的担忧,也看到了不少的期望。

担忧能源危机和交通拥堵成为制约汽车产业发展的桎梏,却期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能够引领未来、成为解决相关问题的主要策略,政府领导的演讲可谓思绪万千,而坐下观众席的诸位嘉宾不知作何感受?

我想,媒体只会对车型、政策等新闻过度敏感。而企业和机构是否会对来自国外企业的新产品和新技术也一如既往的敏感,相信有不少企业高层和工程师会引起重视,但时至今日,能源危机和交通拥堵已严重到必须解决的地步,单纯敏感对于国内企业而言已不再是“敏感”那么简单,而是不得不引用我军的宗旨加以改进,以打造符合汽车行业的行事原则一点不为过,那就是:“产品合格、质量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一个企业想要做到产品合格本不是那么容易,真正的产品合格绝不是一台汽车顺利达到企业质量标准出厂,而是要结合车辆使用者定位,真正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在产品达标的前提下,为他们提供最优质的销售及维保服务,这一点直接决定了汽车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事实上,就在此次论坛的“整零合作”分论坛后,当我满怀兴致的前往宝马-中国服务有限公司某高层身边,希望与他就宝马i3入华后,宝马在国内供应商甄选和销售及维保问题上进行更深入交流,并希望从他口中听到对国内发展新能源汽车及代表企业BYD的评价时,我着实被这位来自德国的地道“日耳曼后裔”雷倒了。“ you  are  a  gentleman(你是一位爷们),国内目前没有完整的充换电网络提供给I3,所以我们尽管选择了I3入华,也没有可以提供充电和运营的网络。”

我有点不服气,争辩道:“其实,从奥运会开始,在公交领域,国内已经开始了电动汽车的尝试,而在乘用车领域,比亚迪的E6尽管有不令人满意的地方,但毕竟如宝马MINI-E在华路试一样,通过近三年的时间积累了大量的运营数据和经验,进而为他们推广绿混技术提供了参照,更何况,深圳目前已然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充换电服务网络。”

“抱歉,我对BYD不了解,也不想说。”这位来自宝马的德国高管似乎有些不屑的想要转身离去。本着深入交流的目的,我再次“厚颜无耻”的追上前去一问究竟,而却被这位高管的中国助手拦住:“你们看吧,BYD没戏。”随后,两位来自宝马的同仁便转身离去,让我顿时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难道国内的企业在国外公司的同仁严重竟是这般印象?

周围的两位记者朋友对我说,宝马的人从来都很“牛”,他们甚至比奔驰和丰田还“牛”,因为他们的车卖的好,卖的贵,中国消费者买的多。所以他们有理由“牛”。于是,我回到了自己的位置,对周围的记者朋友解释:“可能是日耳曼民族惯有的傲慢个性,使得他们在真正了解一个人、一个企业、甚至一个机构、一个国家的技术水平之前,永远报有异常傲慢的态度。”而就在我讲完这句话后,也随即产生了撰写此文的念头。

在此次论坛上,从企业产品和技术的介绍层面看,我见到的大多是身着洋装的黄皮肤和白皮肤外企高管,不论德国企业高管的严谨与傲慢,也不论日本企业高管的谦虚与谨慎,至少在中国企业高管的演讲中,除了听到发自本能的自信与坦诚之外,我没有再听到更多关于新产品和技术的介绍或表态。我想,可能再过三十年,当70后、80后一代为争取民族汽车工业富强突出重围,并且入神州火箭发射一般,让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被世界刮目相看时,我们会以异常淡定的姿态面对欧美和日本企业,并且对他们大方宣称:“中国是全球新能源汽车推广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从国外企业中借鉴了非常多技术和制造经验;中国有属于自己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技术。”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唯有不断的努力,国内企业的产品和技术才可能真正走出国门,漂洋过海;但面对外资企业依靠优质产品、优质技术、优质服务在不断侵占国内企业市场份额的现实,作为一个工作在国内企业的热血青年,我只能说,希望每一个工作在国内汽车行业的同仁做好工作,做好自己,让自己纪律严明、作风优良、保障有力,方能推动产品合格、质量过硬。

[责任编辑:赵卓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 邮箱:119@itdcw.com

电池网微信
中国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