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由汽车商报主办的城“振”车市——城镇化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嘉宾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新型城镇化为汽车产业、尤其是自主品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等热点话题。

10月28日,由汽车商报主办的城“振”车市——城镇化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嘉宾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新型城镇化为汽车产业、尤其是自主品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等热点话题。以下为全国政协经济委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讲话实录。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原工信部部长李毅中

李毅中:各位专家、各位企业家、各位嘉宾!

汽车商报举办这个论坛题目很新颖,研究城镇化与汽车发展的关系,商报的负责人要我来作一个发言,我开始有点犹豫,我说城镇化和汽车带来哪些挑战和机遇,这确实是要业界的人士充分的调研然后发表意见,我的研究不是太多,考虑到汽车是我们国家的支柱产业,连续几年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中跃升为全球产量第一,市场潜力也很大,但是确实在能源、环保、城市拥堵的问题很严重,这确实是一个长期的话题。

所以我也想结合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发展,就产业支撑和智慧城市建设的两点思考与大家共同探讨。

首先说说实现新兴的城镇化要大力提升城市的产业支撑能力。

工业化导致了生产要素的空间集聚和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推动了现代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我们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要同步发展,这是十八大的亮点,也是我们中国工业化的实际特征。其中工业化和城镇化是良性互动,融合发展,要避免两种倾向,一种就是城市发展没有产业支撑或者产业支撑不足,这个城市逐渐会空心化。另外一种就是产业发展没有城市依托,往往是孤岛化,过去也走过这样的路。无论空心化还是孤岛化,都是我们在工业化、城镇化中需要避免的,关键还是要有产能支撑。

首先我说说充满活力、核心稳定的城市必须拥有一批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城镇化的经验表明,产业集聚代表人口集聚,产业繁荣促进了城镇的繁荣,当然,产业支撑不一定就是工业,主要指工业,不一定是工业,也可以指商贸、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每个城市的特点不一样。但是没有一定规模的工业支撑城市发展就没有根基。

有关方面曾经做过调研,我看过报告,以一个工农业都有较好基础的地级中心城市为例,假定这个城市的城镇化率2010年为50%,2020年提高为60%,提高10%,按照我们人均收入倍增的原则,GDP总量势必要翻一番,当然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工业在聚集地中的比例会缩小,现在大概40%,2020年多少呢?比例可能要缩小,但是它的总量还是要增加,算一算这10年工业增加值要翻一倍以上,才能保证GDP翻番,才能保证人均收入翻番。相应,工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每年的增长率也应该在20%左右,去年1到3季度全国是17.7亿,显得低了一点。工业投入如果不增加,量上不去,就改善不了。也就是说没有相应的制造业以及生产服务业的发展,城市不可能具有造血功能,城市目标和小康目标就难以实现。即便有些城市以商贸为主、旅游为主,那么这样的城市也必须有相应的工业提供丰富的商品、积累雄厚的资金、创造充足的就业、培育高素质的人才,为发展商场和城市建设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现在我说说城市要打造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工业经济体系,前面我说要有支撑,现在说要有工业体系,不少城市大兴汽车、石化等行业,业内人士不要嫌不好听,汽车工业发展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不分条件、不看市场、到处上汽车制造厂,恐怕也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全国有100多个城市都曾经把光伏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所以产业雷同、低水平重复导致了产能的严重过剩,今天我不展开说,国务院发了文件,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造纸厂,远不止5个行业,习近平总书记讲了多次,实践证明这样是不可取的。所以各地应该从它的资源禀赋、环境容量、产业基础、市场条件出发,评定选取你这个地方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深度加工,差别化发展,注重改善基础设施和经营环境,有序开展招商引资,逐步形成你这个地方的主导产业,一个城市要有主导产业。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汽车是战略型新兴产业,往往是各地的首选产业,这我们也理解。刚才我们说我们的汽车产量是全球第一,在金融危机中,我们有潜在的市场,采取了政策拉动,在2009年就1800万辆,世界第一,一直保持到现在,今年1到9月,进车产量增长了15.3%,我看了一下41个行业,它的产量增长状况我们汽车是第一,15.3%,说明我们还是有很大的潜在市场,高于其它行业的增长。但是我们要看到,继续大幅度提高产量显然受到能源、环境、交通等因素的制约。

我记得金融危机,2009年我们的产量增长40%多,第二年增长37%,保持40%、30%这是不可能的,那么十二五我们规划到2015年是2500万辆,大体上每年增长10%,今年1到3季度是15.3%,说明我们的潜力还是有的。但是能源,2011年现在家迥4.5亿吨原油,生产2.5亿吨汽柴油,主要是汽车方面的,当然还有农用的、舰艇、飞机等等,但是汽车占了很大的比例,现在汽车保有量加上各种汽车1.3亿辆,平均一辆汽车2吨油,这不就是2.5亿吨吗?环境就不用说了,雾霾近一年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到底汽车尾气对雾霾的“贡献率”是多大呢?北京市调查是22.5%,京津冀调查是18%,无论多少,大概1/5。交通拥堵,这称为大城市病,因此汽车大幅度提高产量恐怕是要受到限制的。

但是我们看还是有市场的,之前我问了专家几个数字,全国千人汽车保有量大概80辆,如果加上各种汽车,1.3亿辆13亿人口,那就是千人有100辆,不超过这数。北京市千人汽车保有量是全国的3倍,但是和国际水平比仍然是有潜力的,和发达国家比,还有更大的潜力。当然,我们中国的国情不可能用美国的千人汽车量,那是不现实的,因为我们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但是不管怎么说,汽车仍然有巨大的潜力。适应城镇化量和质的要求,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就要做市场细分。一是对汽车的品牌、质量有更高的要求,开始我们低档车比较多,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仅要有车,还要有好车,而且我们要有自主品牌。二是对汽车的节能环保,对新能源汽车要求迫切,这不用说,百公里耗油多少?8.3升,这怎么行?要下降到欧洲的6.9升,下降到日本的不到6升,我们的目标是5.3升,耗油要低。环保,当然这不仅是汽车工业,对我们石油化工工业,提供欧4、欧5标准,他们也正在努力。新能源汽车,我看桌上有张报纸,到2015年电动车50万辆肯定达不到,我看也肯定达不到,但是要积极的努力多增加,这就要一是解决电动车的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的问题,尤其是电池,二要解决它产业化、市场化的问题,把造价降下来,三要解决遍布城市的充电站,这事情要加快做,在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时候我也参加了,工信部定电力车,我记得那个数字要公布一下,不是2015年50万辆,是十二五累计50万辆,2015年20万辆,当时我的建议是太低了。2015年25万辆,十二五累计50万辆,我曾经说过2015年全国的汽车产量2500万辆是有希望的,当年的电动车25万辆占1%,这起什么作用呢?所以必须认准了必须加快,首先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把三电的问题攻下来,不能一个汽车厂、一个汽车厂的搞,要全国组织、行业组织,同时它产量化、市场化,同时它的充电站要完善,不能靠国家补贴,国家补贴是对的、拉动,但是为什么拿纳税人的钱补贴买的起车的人呢?更多没有脱贫的人他们更需要补贴,不能把希望寄托在长期靠政府补贴,而必须在我说的三方面努力,我们现在看来很难达到,那么争取达到。而且在十二五以后,十三五要加快,这样才能够起到作用。

三是对公共交通车、商用车仍然有较大的潜力,我们载重卡车,国土那么辽阔,你的长途运输还是要发展的,所以公共交通拥车、商用车还有其它的专业车,仍然有较大的潜力。

四是我们乘用车在二、三线城市和农村还有广阔的市场,北京在限购,城市交通堵死了这不行,但是二、三线和农村还有广阔的市场,所以我就简单说说市场的细分。再细分,汽车排量,大排量、小排量、中排量也得细分,当然我们适应中国的国情,中国老百姓的消费水平,节能、低排量,低排量不一定是低档,也要高质量,也要绿色,也要低碳环保,但是也有高端需求的,所以市场的细分内容很多,大家是专家,希望各位在品质量上也还要细分,这样我觉得就可以捕捉机遇,发挥我们的长处,同时克服带来的节能环保和城市拥堵的问题,使我们的汽车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保持平稳、健康的发展。我们规划里10%的产量,这个恐怕是能达到的,但关键是要在品种、质量、低碳、绿色上做文章。

下面我再讲讲要培育提高本地产业综合竞争力,增强城市综合实力。

以主导产业为依托,牵引和带动相关的配套产业,打造完善产业链,通过二产延伸发展生产服务业,带动生活服务业,反哺现代农业,尤其要重视培育城市的科技中心和教育中心,使诚实的综合实力得以提升。以主导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带动生产服务业,也带动了这个城市的文化建设。要防止主导产业衰退或者资源枯竭造成城市的箫条和衰败,这方面国内外都有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国内大家在网上可以看到,有的城市产业过于单一,当资源濒临枯竭和市场发生突变的时候,这个城市箫条了,哪个城市我就不点名了。咱们讲讲美国汽车城底特律的兴衰,上世纪60年代底特律是美国的著名汽车城,是美国排行第五最繁华的城市,城市人口最多的时候200万,但是随着欧洲、日本、韩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而且人家更重视节能环保,美国大汽车、大排量、高耗油,他不重视汽车的品种、质量、节能、环保,不重视技术进步,这样逐渐失去了市场。由于产业单一,就是汽车工业,没有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不够重视创新而逐渐衰败。人口都流失了,200万现在到71万,人一走房子空了,真成了空城,房地产崩溃,债务高达140亿美金,终于不得不申请破产。底特律的教训告诫人们,城市发展必须注重综合实力,产业发展必须重视科技,实时调整、转型升级,才能保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建议汽车工业不要追求数量,我觉得数量没问题,和其它工业行业一样,进入工业发展、经济发展的第二季什么意思呢?就是质量效果,不要追求数量,世界第一了还追求什么数量?经济体世界第二,制造业第一了,产业发展建议汽车工业不要一味的追求数量,更要重视发动机、零部件、电子元器件的制造,我说到汽车工业的结构性矛盾,不要总去搞汽车组装,那个很快,水平也不低,发动机或者还是人家的,或者还是人家的专利,关键零部件尤其是电子元器件,在日本核电站泄露,影响他国内工业下滑,给我们带来的问题,当时我记了一个数字,不一定准确,因为我们汽车电控的电子元器件70%是进口,其中一半是日本的,我的数字不一定准,可能比这个数字还大。所以不要总去把人家的零部件、发动机拿来装配一下,你自己量上去了、产能上去了,增加很地,销售上去了,利润并不高。而要更加重视发动机、零部件、电子元器件的制造,提升我们制造的各方面水平。三是要更加重视带动上下游产业,带动汽车服务业,制造业要向服务业延伸,汽车是最典型的,4S店多建一些,为大家服务,围绕着汽车上下游把他们带动起来。还要注重提升企业所在城市的科技和教育水平。做一些对城市的支持工作,这样可以增添我们城市的经济活力和综合实力,一旦我们市场有变化,其它工业以煤炭为主、以石油为主、以钢铁为主,一旦你的产业遇到特殊情况、资源枯竭或者市场突变,我的综合实力强、抗风险能力强,我的企业有文化、有能力人才就不会流失,否则前车之鉴我们应该深刻汲取。

第四我说说产业园区,产业园区要实现转型升级,实现蓬勃发展,乡镇企业成为第一经济,城镇建设也改变了面貌。但是全国看来,工业园区也是过多过滥,数量过多,结构趋同,低水平重复,服务配套不足,生态环境污染,同样存在这些问题,因此我们还要注重产业园区自身的转型升级。据统计,目前列入国家公报的各种开发区有1568家,其它各类工业园区、集聚区近万家,确实是过多过滥。所以要整合产业资源,淘汰落后,改善配套,有选择的承接产业转移,不要不分青红皂白什么都要,提升技术水平,统筹考虑产业园区和城市区位的布局、人口、交通、服务、绿化等因素,纳入城市的整体规划,当前尤其要重视投入补缺,环境污染严重,另外治理三废,盘活土地,建设生态园区。另外我们要改善管理体制,按照市场化的原则,政府管什么、园区管什么,园区管什么、企业管什么,把定位定好,防止出现管理机制倒退的问题。这是我说的关于产业支撑。

建设智慧城市,提升城镇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智慧城市是基于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构建城市功能系统中综合集成、协同运用,让居民的生活更美好。首先说现在在建设智慧城市,全社会、全国备受关注,但存在一些问题。智慧城市把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信息化有机融合起来,以虚拟空间突破城镇空间环境的约束,日益成为破解城市发展的难题与突破口。有关方面统计,截止到去年,全国有220个城市提出要建智慧城市,其中相当一部分已经启动,在十二五要花多少钱?1.1万亿,不算少。然而在智慧城市热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城市对智慧城市的定位和功能不够清晰,大多数还停留在较低的层面。二是有的城市对智慧城市的真实需求缺乏判断,目标宏大,但特色不够,还有一些城市在建设中缺乏总体规范和标准体系,各自为战,整体效力难以充分发挥。另外,还有些城市引进国外规划公司搞规划,这当然可以,但有可能带来路径依赖,把外国的一套照搬过来,说句不好听的话,信息网络的安全就存在风险,这必须要引起重视。

下面我说说智慧城市建设要重视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智慧城市包括哪些内容呢?狭义的讲包括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营、城市公共服务平台、城区和社区的秩序管理等内容。广义的讲还应该包括用信息技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针对我国城镇化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说水、电、汽气、热、通信、地下管网、三废处理等设施落后,稍微下点雨就把城市淹了,住房、社保、教育、医疗、交通、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滞后,资源环境过载,针对这些问题要统筹规划,进行考虑,但在实际落实中往往是针对单项的,这当然需要,但是如果各自去搞,不能互联互通,就不能形成一个整体,因此要打破部门、行业的分割,防止部门各自为战,要建设智慧城市统一的支撑平台,要能够与各个行业进行对接,用网络化管理实现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当前要以“宽带中国”、“信息惠民”等工程为重要抓手,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我国城乡通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突出表现就是我们信息网络的覆盖强度、运营能力差距很大,网路的宽路和网络覆盖的广路都不深,以带宽为例,目前我们一般家庭只有2兆,这个水平是全世界76位以后,我们的无线通讯、手机都是全国、全世界第一,我们的网民数量是全世界第一,但是带宽排在第7位以后,社会反响比较强烈。根据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农村要达到4兆,城市要达到20兆,一线城市达到100兆,现在正在加快布局。因此这方面的建设任务繁重,但是目前看没有纳入城市基础设施,或者重视不够。前段时间国务院发文件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文件,里面通讯里写着,但是没有展开,其它都展开了,这个没有展开。我觉得是重视不够,很多城市没有把它纳入基础城市建设,通讯没有接进去,还要运营商再和开发商商量,再去搞。所以在这方面遇到很多的困难,一方面讲,通讯基础工程包括什么呢?通讯管道、基站,基站没有什么辐射性,对人体没有任何未来,但是科普不够,再加上舆论的原因,我们一些住户很怕自己楼上安装基站,北京市3G手机的时候难了,到哪建基站居民围着不让建,不仅如此,还要把旧的拆掉,最后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打电话这里没信号,那是没有基站,所以要进行科普知识的宣传,不要用一些不科学的说法让我们的群众不知道真相。还有小区通讯,存在的选址难、施工难、维护难、进入难的问题,所以建议纳入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规划,要和城市的水、电、气、热交通一样列入优先工程,要立规立法保护不能破坏基站,给予支持、保护,在建设审批土地征用、基站选址、管路施工等方面给予保障。另外要与其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统筹安排有线通讯和无线通讯,提高效率,避免资源浪费。

最后我说说民生需求和扩大信息消费的问题。通过广泛充分的新区获取,及时均等的向居民提供基本功能服务,如智慧医疗将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智慧教育将使我们的居民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智慧家居使居民在下班的时候就把热水器、电饭煲启动起来,非常方便。尤其是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大城市病,需要综合治理,智慧交通是措施之一,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城市的道路交通建设,优化城市的交通车辆管理,优化城市的公共交通运行,通过智能交通可以系统、及时的汇集实时的交通信息,然后人们用各种信息媒介,能够知道出行的情况,调整自己出行的路线和时间。智慧城市让老百姓和政府同时了解到必要的信息,并同时调查自身行为,从而提升管理效果和居民生活质量。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一定要以满足民生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信息消费是一个新型词,什么是信息消费?信息消费是消费者为了满足个人或者团体的需求而购买的信息产品与服务的总和,叫做信息消费,我编的一句话,不一定对。哪些算信息消费呢?内容需要科学界定。我想,狭义的讲一是通讯,打电话,手机得交钱,打电话得交钱。二是信息终端产品,智能手机。三是互联网流量,我们上网要发生流量。四是软件服务。五是社会公共服务的增殖,社会公共服务为什么说增殖呢?网上购物现在很时髦,但是不能把网上购物所购买的货物本身算成信息消费,他到商店一样买,而是由于我们网上购物电子消费,拉动的消费多于那一块,以至于你在网上消费拉动的电子流费用算信息费用,这个不太好捋,所以工信部规划到2015年信息消费要达到3.2万亿,我问他们的负责人,我说今年上半年2万亿,全年就4万亿,2015年规划3.2万亿,怎么规划的?关键就是什么是信息消费这个界定还没有界定好。

世界银行统计,目前我国人均信息消费192美金,200美金是一年1200块,一个月100块,打手机一个月也差不多100块,但是美国人均是3400美金,是我们的18倍,当然我们不可能要求达到美国的消费水平,但是至少潜力很重要,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国务院要求我们做好五方面的工作,3G、4G的引进升级,增强信息产品尤其是智能终端的创新和延续,智能手机现在已经普及了,你看眼镜、手表将来都要把信息技术输入进去。丰富信息消费的内容,不断出现新的商业模式。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改善消费环境,尤其是保护网络安全,国家、企业、个人隐私,怎么保护?现在成了大问题,所以我们要把上述任务落实到智慧城市建设中去,构建城市相关业务的系统,作为我们汽车行业来讲,可能更加关心智能交通、智慧交通,我们要支持市长、市委书记,支持我们市政府,把智慧城市办好。

多占用大家的时间,不当之处,请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中国电池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 邮箱:119@itdcw.com

电池网微信
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