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汽车企业都在学习丰田公司的精益生产方式,许多中国汽车企业也将丰田公司作为自己未来追赶的目标。但是,直到今天,还没有看出来哪一家中国的汽车企业能够达到丰田公司的水准。

中国的汽车企业都在学习丰田公司的精益生产方式,许多中国汽车企业也将丰田公司作为自己未来追赶的目标。但是,直到今天,还没有看出来哪一家中国的汽车企业能够达到丰田公司的水准。

丰田汽车公司对于其它汽车企业精益生产方式的指导与帮助几乎是无私的。丰田公司曾经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帮助过一些中国汽车企业改进生产方式,甚至帮助它们建立以精益生产方式为标准的生产线。作为精益生产方式领头人的大野耐一,也到过中国的一些汽车企业,进行亲自指导。

那么为什么到今天为止,中国还不能有丰田式的的中国汽车企业呢?

当然,时间是主要的原因之一。中国的汽车企业在进步,丰田公司也没有闲着,要想追赶甚至超越丰田公司,必须以比丰田公司更加快速的速度奔跑才行。显然,只有10多年的自主品牌尚属少年。

不过,时间并不是唯一的因素。因为中国的汽车企业在企业策略与产品推出的模式上,有时候没有遵从所谓的市场法则。

举一个例子。丰田公司作为世界混合动力汽车的领先者,当它决定要在中国市场国产化插电式混合动力以后,并没有马上推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品,而是先建立中国的研发中心,然后进行不断的测试,而最终推出的时间最早也是需要等到2015年。丰田公司在中国推出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品,需要从技术、测试等方面准备三五年的时间。

有人说,丰田公司对于中国汽车市场重视不够,其实从一定角度去看,丰田公司不是重视不够,而是丰田公司确定的混合动力战略需要很长的时间去筹备,推出能够大规模生产的成熟产品不可能一蹴而就。

显然,在这个方面,中国的一些汽车企业走了捷径。

2009年的时候,当中国政府发布《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之后,当新能源汽车战略成为中国政府的重要任务的时候,当年的上海车展上一时间涌现出大量的宣称能够量产的新能源汽车,这包括纯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只要政策鼓励发展的,企业就一定能够推出相应的产品。这种情况,直到今天的广州车展仍然如是。

从政策发布,到产品推出,一些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好像根本不用去认真考虑,也好像这些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早就储备了许多许多这样的技术,一旦政策到位,产品马上推出。

但是事实是如何的呢?在随后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新能源汽车销售的前景非常不理想。这其中有着诸多的市场因素与障碍,但是汽车企业的落实政策式的的行政式推出产品的策略,也是造成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新能源汽车产品无法量产的重要原因。

新能源汽车产品仅仅是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企业战略的一个缩影。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行政式的企业行为,才是影响自主品牌很难成为丰田公司的根本原因之一。

产品研发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讲究科学。日本汽车企业开发一代产品,已经比欧美汽车企业提高了效率,但是至少也仍然需要三年以上的时间。中国的一些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却能够批量开发投放新的汽车产品。

不遵从市场规律的产品研发策略,如何能够让自己的汽车产品符合市场消费者的要求,又如何能够让自己的产品实现热卖呢?

这就是差距。不是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能力不行,而是自主品牌研发产品的策略目标不对路。

因此,去行政化,或者说割断企业与行政管理之间的联系,才能让自主品牌的企业战略走上正轨。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也因此,未来的中国汽车企业,应该要改革一切策略为政府至上的模式,而转向一切以市场消费者为核心。只有让汽车企业成为企业,而不是行政单位,中国的汽车企业追赶丰田公司才有可能成为现实。而只有中国的汽车企业成为丰田式的的汽车企业,才是政府最大的期望所在。

[责任编辑:赵卓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 邮箱:119@itdcw.com

电池网微信
张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