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在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发布会现场,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停产燃油车,专注新能源,我们始终在做一道证明题,证明比亚迪可以,新能源可以,中国品牌可以!”

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比亚迪

电池百人会-电池网8月10日讯(陈语 广东深圳报道)如今,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正在加速席卷全球车市。站在任何一个城市的十字路口,在川流不息的车流中,绿牌新能源汽车的身影随处可见,特别是在广东深圳这座汽车城、这座全球新能源销冠比亚迪(002594)的大本营,人们对于绿牌新能源汽车更是司空见惯。

在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的带动下,根据深圳市工信局数据,截至2023年6月底,深圳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86.26万辆,占总保有量的21%;新车电动化渗透率超60%,在全球城市中名列前茅。

全球首家!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

今年上半年,比亚迪以125.56万辆的高销量成绩蝉联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冠,更是超越特斯拉,再次坐上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宝座。

据中汽协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新能源车销售374.7万辆,市场占有率达到28.3%。

以上数据意味着,上半年,我国每4辆售出的新车,就有1辆是新能源汽车;每3辆售出的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产自比亚迪。

曾经,我们也怕等不到“春天”,更怕对不起所有的员工和一直支持我们的朋友。在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发布会现场,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动容表示,庆幸的是,我们终于迎来了“春天”,新能源汽车给了中国汽车一个换道超车的可能,中国品牌开始成为主角。

7月3日,我国第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从第一辆新能源汽车到第 1000 万辆,我国用了 14 年。从第 1000 万辆到第 2000 万辆, 只用了不到一年半。

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比亚迪

8月9日,比亚迪迎来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成为全球首家达成这一里程碑的车企。电池网注意到,从“第1辆新能源汽车到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比亚迪用时13年;从“100万辆到300万辆”,用时1年半;从“300万辆到500万辆”,历时仅9个月。

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比亚迪

王传福表示,中国已掌握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和完备的产业链,不再被“卡脖子”,是名副其实的新能源汽车强国。他分享的一组数据显示,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全球第一,全球有超过60%的新能源汽车由中国生产销售,中国新能源汽车专利公开量占全球的70%,全球有超过63%的动力电池由中国供应。

毫无争议,比亚迪销量的一次次突破,也正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超越的缩影,一次中国汽车的加速超越。

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比亚迪

20年前,比亚迪进入汽车行业就是为了做新能源,那个时候身边全是反对的声音,“一个做电池的,怎么敢做汽车?”在发布会上,王传福回忆道,2003年,比亚迪从电池行业转到汽车行业的当天,股价暴跌了20%。

比亚迪的造车之路,经历了数个至暗时刻,也曾经命悬一线。回望创业路,王传福几度哽咽,他坦言,“2019年是比亚迪最艰难的一年,当时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活下去,背后的辛酸和不易,只有我们自己更清楚。”

研发投入超千亿!用20年做一道证明题

即使在造车之初受到各界的质疑和反对,比亚迪仍坚定迈入新能源汽车这一“无人区”,王传福强调:“停产燃油车,专注新能源,我们始终在做一道证明题,证明比亚迪可以,新能源可以,中国品牌可以!”

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比亚迪

在坚持发展新能源的同时,造车20年来,比亚迪对于技术创新的坚持也始终未变。王传福在发布会上介绍,即便再艰难,比亚迪也一直高度重视研发与人才的投入,在技术研发上,累计投入了上千亿资金。在最近的12年,比亚迪有11年的研发投入超过了当年的净利润,甚至很多年份是净利润的3至4倍。

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比亚迪

王传福举例说,在最艰难的2019年,比亚迪的净利润仅16亿元,但当年还是咬紧牙关在研发方面投了84个亿。“许多人在笑我们,这是在烧钱,但我们深知要把车做好,要想发展新能源,没有核心技术是不行的。”

“比亚迪一直把技术自研作为坚定选择,也是唯一选择!截至目前,公司拥有11个研究院,超9万研发人员,研发总投入超千亿,现在平均每个工作日递交19项专利申请,获得15项专利授权。”王传福称,为积蓄人才力量,2023年比亚迪校招总人数高达3.18万人,其中硕博整体占比达61.3%,80.8%应届生将会投入到研发工作。

在雄厚人才力量与巨额研发投入的加持下,比亚迪厚积厚发,刀片电池、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DM混动、易四方技术、云辇等各项颠覆性技术层出不穷,用技术创新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技术鱼池。

例如,近期,国内汽车安全类测试栏目TOP Safety为验证CTB技术对电动车安全性的意义,选择了比亚迪海豹进行了一次新能源汽车双面侧柱碰试验。该试验通过模拟真实严苛的场景,来测试新能源汽车叠加两次侧柱碰后整车的被动安全性以及电池安全性。搭载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的比亚迪海豹在TOP Safety双面侧柱碰试验中,挑战了主驾驶侧柱碰试验,副驾驶后排侧柱碰试验,以及两次侧柱碰后的电池包复用试验,顺利通过了挑战。

产品矩阵完备!满足多方位全场景用车需求

除了规模与技术的厚积厚发,在品牌建设上,比亚迪已形成比亚迪品牌、腾势品牌、仰望品牌和方程豹品牌的矩阵,覆盖从家用到豪华、从大众到个性化,全面满足用户多方位全场景的用车需求。

比亚迪品牌方面,2023年以来,比亚迪改款焕新,接连推出了秦PLUS DM-i冠军版、秦PLUS EV冠军版、汉EV冠军版、汉DM-i冠军版、唐DM-i冠军版、驱逐舰05冠军版、海豹冠军版、宋Pro DM-i冠军版等多款冠军版车型,集成了比亚迪最新的动力系统、智能互联技术和安全配置,为用户带来驾驶性能和驾驶安全的全面升级体验。

此外,7月,比亚迪旗下驱逐舰07正式命名为海豹DM-i,将成为海洋网首款B+级超混轿车,预计今年第三季度上市,价格区间18-25万元。

腾势品牌方面,7月腾势D9销售11,146辆,已连续7个月蝉联30万以上豪华MPV市场销量冠军,持续领跑新能源豪华MPV市场;腾势N7热销大定订单10000+,全国交付现已开启。本次比亚迪下线的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就是腾势N7。

除了腾势N7,就在8月5日,腾势品牌N系列第二款车型腾势N8正式上市,拥有中大型SUV的越级空间。

仰望品牌方面,该品牌是比亚迪旗下百万级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首款量产车仰望U8已在今年上海车展期间开启预售,将于8月正式上市,今年9月开始正式交付。

方程豹品牌方面,7月14日,比亚迪正式发布方程豹品牌LOGO,目标打造全球新能源汽车专业性、个性化品牌。据悉,方程豹首款车型定位硬派SUV,聚焦越野等多场景,将搭载全新混动平台DMO、云辇-P智能液压车身控制系统等重磅科技,有望于年内发布。

盈利持续向好!多重优势支撑量价齐升

得益于“油电同价”策略,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份额持续提升,尽管上半年汽车行业竞争加剧,比亚迪依旧凭借不断提升的品牌力、持续扩大的规模优势和强大的产业链成本控制能力,以及上游原材料价格回落,继续保持良好的盈利水平。

据比亚迪发布的最新业绩预告,公司预计上半年净利润105亿元-117亿元,同比增长192.05%-225.43%;扣非净利润为93亿-103亿元,同比增加207%-240%。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比亚迪乘用车出海业务进一步提速,公司上半年海外销售新能源乘用车合计74,289辆。7月,比亚迪海外销售新能源乘用车合计1.82万辆。自2022年11月以来,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已连续9个月出口量破万。

电池网在本次发布会上获悉,截至目前,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已进入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巴西等53个国家和地区。

就在7月初,比亚迪与巴西巴伊亚州政府共同宣布,双方将在卡马萨里市设立由三座工厂组成的大型生产基地综合体,总投资额达30亿雷亚尔(折合人民币约45亿元),进一步推动公司全球化进程。

此外,在电池方面,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比亚迪通过自有电池供应和整车制造的价格竞争力,凭借在中国国内市场的高人气,在中国市场呈现出比上年同期近一倍的增长:电池装车量达47.7GWh,同比增长102.4%,已站稳全球亚军地位。

展望下半年,从各大机构的研报来看,对于比亚迪盈利能力的提升,普遍保持乐观态度。

据东吴证券的研报,随着下半年比亚迪高端车型及出口的高毛利车型预计显著放量,且规模效应进一步显现+碳酸锂及中游材料降价,公司下半年单车盈利有望进一步提升至1万左右,预计2023年单车盈利可提升至0.9-1万元,2024年随着高端车占比提升单车利润将进一步提升。

信达证券认为,比亚迪作为国内电动车龙头,规模化效应逐步显现。公司持续发力高端化,腾势品牌陆续推出新车,仰望品牌冲击 100万元价格带市场,方程豹聚焦细分品牌市场。同时公司与地平线、英伟达等深度合作积累经验,补齐智能化短板,看好公司后续量价齐升趋势。

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比亚迪

结语:本次发布会现场还有一个颇受赞誉的地方是,比亚迪多次强调“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在现场车阵展示以及播放的视频宣传片中,致敬了一汽、上汽大众、长安、广汽、奇瑞、吉利、长城、蔚来、小鹏、理想等一众友商。

王传福预判,2025年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超60%,中国汽车品牌市场份额将提升至70%,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中国有创造世界级汽车品牌的基础和实力,中国汽车产业必将诞生一批令人尊敬的世界级品牌。

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比亚迪

[责任编辑:林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 邮箱:119@itdcw.com

电池网微信
新能源汽车
比亚迪
王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