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值只是最直观的一个表象。从成功研制出国内第一个背负式“充电包”,到率先采用有机无机复合膜技术;从国内首创“多孔态”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填补国内空白,到国际首创复合隔离膜技术


产值只是最直观的一个表象。从成功研制出国内第一个背负式“充电包”,到率先采用有机无机复合膜技术;从国内首创“多孔态”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填补国内空白,到国际首创复合隔离膜技术领先全球……短短几年内,一项项科技创新,使威高东生迅速发展,成为国内外技术领先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专业生产企业。

2004年,在俄罗斯成功获得博士学位的王庆生放弃在俄罗斯高校任教或者成为年薪数百万工程师的优越生活,选择归国创业。2009年,在一次招商引资活动中,王庆生带着技术和团队来到威海,创立威海威高东生科技有限公司。

当时伴随着国家新能源方面政策的明朗化,新能源主流时代即将到来,在国际上,电池革命也正愈演愈烈,全球范围内电池业革命浪潮汹涌。爱尔兰商业咨询公司发布的锂电池市场报告显示,当时中国在该领域的产量已经达到全球最大规模,并有1500多家锂电池及电池材料生产商在参与竞争。美国新兴电动车部件制造商两家公司在一个技术论坛上发出警告: “目前美国还没有一个成熟的电池业。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我们自己不发展这一行业,就会让中国抢先。”

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王庆生果断认识到,在一个产业刚刚起步发展的过程中,谁能拥有领先技术,谁就能在超出想象的市场前景和投资机遇领先国内国际市场。

因而,从公司成立之初,王庆生就把“技术创新”融入公司的血脉中。

为此,王庆生果断建立起完善的研发体系和科技创新管理体制。在企业内部,公司成立了由3名副教授、6名博士、8名硕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并投资1000多万元建起了功能完备的实验室,进行技术研发。同时,开展产学研合作,公司与俄罗斯远东理工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合作共建5所动力电池功能材料、电控电子研究中心,同时承揽国家研究课题,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改进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创业之初,为生产出差异化产品,王庆生首先将目光投向科技含量比较高的聚合物锂电池方面。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王庆生带领17人研发团队,经过数年努力,终于攻克技术难关,研发出“多孔态”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这种动力电池具有高安全性、大倍率充放电、使用温度范围宽、可塑性强等突出优势,产品性能已远超国内外同类产品。

隔离膜是生产动力电池的五大类关键材料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着动力电池的功能性、安全性、充放电性能以及循环使用寿命。在研发聚合物锂电池的同时,王庆生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符合隔膜技术,生产的隔离膜可完全替代进口产品,打破国外对高端隔离膜材料技术和市场的垄断。并且其性能远超进口产品,仅此一项即可为企业的动力电池生产节省18%的成本,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凭借独有的技术和产品创新,威高东生赢得了市场先机,并不断发展壮大。在国内, 经中华、力帆、众泰、广泰、安凯、齐鲁、沂星、中大等整车厂商的实际使用,“多孔态”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已广泛应用于纯电动大巴车及纯电动小型车辆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与此同时,海外业务持续增长,产品在新加坡、印度、俄罗斯、美国均已投入使用并取得良好的性能表现,现阶段,威高东生正致力于Volvo、GM、Tata等公司样车电池的试装工作,与国际电池行业巨头A123的合作也进入考察阶段……今年意向电池订单量已达到12亿元。目前,公司正在与恒通客车、金龙客车、宇通客车、五洲龙客车等企业就合作事宜进行探讨,预计市场需求将近40亿元。2011年,王庆生带领威高东生果断牵手威高集团,实现智者的握手和强者的联合,站在巨人的肩上,威高东生迈出快速膨胀的跨越式步伐。

虽然公司在全球动力电池行业已是声名鹊起,国内外客户慕名而来,但在王庆生心中,发展与创新的步伐永无止境,如今王庆生站在实施国家战略规划的高度,定位公司的发展目标,为推进城市建设做着贡献。

“电动汽车是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新能源汽车重点发展方向,威海也提出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而电动汽车的核心就是动力电池。为此,威高东生公司将继续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作为重点技术研发和市场发展方向,并致力于带动整个产业链条的延伸和发展。”王庆生表示。

致力于打造一条从原材料供应到核心产品开发,再到最终产品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条,王庆生不断挥出大手笔:公司二期项目已于2012年9月建成投产,加大上游材料的生产;同时羊亭二期厂区规划也在实施中;随着与两家公司的签约,在带动相关产业聚集发展方面,威高东生也迈出了探索性的第一步……

从亲躬力行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关领先全球市场,到站在国家战略高度,在追求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中谋求新跨越,王庆生正带领威高东生成为令国内外同行艳羡的动力电池领军者,支撑起产业发展的无限宽广空间。

[责任编辑:赵卓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 邮箱:119@itdcw.com

电池网微信
东生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