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窥豹,2013年电动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倾向,其实都可以藉由年初行业的相关表现看出一些端倪,当然,这种“趋势”和“倾向”或会因某些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出现某些倾斜,也可算是在“

管中窥豹,2013年电动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倾向,其实都可以藉由年初行业的相关表现看出一些端倪,当然,这种“趋势”和“倾向”或会因某些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出现某些倾斜,也可算是在“预判”的允许范围之内。

终端

2013年电动车行业的第一种表现是“价格竞争”的持续,从今年元宵节开始,便陆续有品牌在终端战场上上演促销抢购大战,战火先在华东燃起,然后蔓延至华北、华中、华南……中国大部分地区终端战火难避,促销名头繁多、来势汹汹,一把战火烧出了品牌之间竞争的激烈,也烧出了2013年行业竞争的基本态势——既然可以由“单点突破”来确立企业短期内的竞争优势,那么“以销量增长带动品牌力的提升,当品牌集聚了更多影响力及资源后,再逐步实现品牌的价值成长”的思路便不难被接受与普及。以“价格竞争”为基础的单点突破将贯穿整个2013年。

品牌

电动车行业在2013年的另一种突出表现发生在各大品牌的作为上。一方面,一线品牌仍会主导行业的发展节奏和重心,无论是他们的终端表现还是营销模式的创新,或者是产品推陈出新的速度,都会对行业的发展带来不小冲击,这可由2013年初的首场终端大战可见一斑。另外一方面,二、三线品牌和区域强势品牌仍不甘落后,纷纷通过营销模式创新的尝试、品牌重新定位与规划、渠道的维护和升级、产品的更新换代发动对现有品牌格局的冲击,其中或有表现突出者获得“跨线突破”和“阵营崛起”的可能。此外,虽然随着行业洗牌的加剧和品牌集中度的提高,电动车行业的品牌数量继续减少,但这并不妨碍仍有企业和品牌进入到这个行业,他们依托自身优势的配套资源,在产品原创和品质的打造上具有显在的基因优势,或可成为2013年电动车行业发展的“黑马”。

产品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沉淀,电动车行业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与此前的电动车行业的发展阶段不同,这个阶段被重新定义为“转型升级阶段”,时间跨度是2013年-2020年,与1999-2012年的“电动车普及应用推广阶段”不同,进入到转型升级阶段后的电动车行业,在各方面都对电动车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产品创新”和“品牌创新”是电动车行业转型升级时期的重中之重,更是品牌作为的最直观较量。2013年,电动车行业的产品创新迎来爆发点,一方面,有大品牌在“科技”上投入巨资研发新款车型,引领电动车行业进入“智能科技”时代;另一方面,愈来愈符合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个性、时尚新品不断得到肯定和创作,电动车行业进入到产品消费时代。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受行业品牌分化和产品细分的影响,除了原有的简易、豪华、电摩等大品类的划分,不少企业和品牌开始在更多的细分区域细分产品,“酷车”、“微豪车”新品类的出现让行业内涌现的电动车新品不断被重新定义与寄予厚望。

营销

同时被“寄予厚望”的还有营销模式的创新。由于当今的消费结构已经由呆板、单一的消费,逐渐向多元化、定制式、个性化、独特性等消费趋势演变,在这种碎片化的消费时代下,仅靠传统的营销模式已经很难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资源,而纷繁复杂的媒介环境也让广告宣传形如薄雾,难以形成一把重锤直击消费者心智,再加上电动车行业的营销模式翻来覆去就是那几种花样,这很容易培养起消费者对固有营销模式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这便会让一些雷同的营销模式陷入形同虚设的尴尬。而从目前的局势上来看,2013年的电动车企业和品牌都想通过销量的提升来促进品牌价值的提高,那么,营销模式的“差异化”打造便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和发力点,而且,营销模式创新的程度和方向将“直接面对消费者”——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以攻占消费者心智为目的。

渠道

于渠道而言,随着渠道的不断发展、电动车农村消费需求的不断扩大、乡镇市场道路交通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新加入品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路线,原有的渠道竞争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各大品牌的需求,行业进入到渠道资源有效整合的大渠道时代。另外,由于相关电动车消费市场的饱和和市场需求的过度透支,中国的电动车市场大多进入“二次购买”甚至是“多次购买”时代,为此,“以旧换新”仍是消耗库存、刺激消费的渠道发展主旋律,并且,“以旧换新”的产品更多的开始“跨行业”——不单是电动车可以“换新”,电视、电冰箱、手机等能让人想到的物件都逐渐成为电动车市场“以旧换新”的主角。

服务

“以旧换新”是2012年电动车行业渠道发展主旋律,为不少商家创造了可观的销量,但也有因为“鱼目混珠”、“名不符实”等情况而使相关企业和品牌有了负面的“信誉透支”,这种“信誉透支”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电动车行业进入到转型升级时期对于“服务”的严格要求——这个时期的“服务”,不能还只是“售后服务”,应该贯穿售前、售中、售后的整个销售过程中。这样,电动车行业的“草根”之帽才渐有脱掉的可能。2013年,电动车行业无疑会在“服务”质量和口碑上具有更多突破和建树。

以上预判是基于终端、品牌、产品、营销、渠道和服务“六大力”的基本探索,基于六大力的分析和总结,2013年电动车行业的整体销量同比或有下滑,行业或出现产品结构性紧缺的状况,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电动车行业的发展仍具有积极向上、正本清源的契机和导向。

[责任编辑:赵卓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 邮箱:119@itdcw.com

电池网微信
电动车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