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而言,扩张是客观需求的支撑,但随着赛道的日渐拥挤,未来的竞争也将会日渐激烈,行业新一轮洗牌和出清也将快速到来。

瑞浦兰钧

近日,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更新年初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数据显示,截止到2023年6月底,纳入EVTank统计范围的全球46家动力(储能)电池企业的实际产能已经达到2383.6GWh,其中78.8%的产能来自中国国内,海外动力电池产能仅占21.2%,主要来自于欧洲和美国,海外产能目前主要由日韩电池企业贡献。

动力电池,储能电池,锂电池

电池企业疯狂扩张产能,背后自然是有着高景气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以及快速崛起的储能市场作为支撑。当然,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两大万亿级赛道仅靠几家头部企业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需要更多不同体量、不同场景、不同技术的企业进入参与角逐,让市场生态更为平衡。

EVTank数据显示,到2026年年底,全球46家纳入统计范围内的企业规划合计产能将达到6730.0GWh,相比2023年上半年的实际产能增长182.3%。

在去库存压力下,虽然当下电池企业产能利用率不高,但从下游需求端角度而言,产能规模仍然是衡量一家上游供应商的重要因素,因此多数企业依然在快速扩充产能,为自身企业提高更多竞争力,以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8月,国内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扩产、签约的利好消息也接连不断。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8月,国内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相继公布的新投建项目达30个,其中有25个项目公布投资金额,整体投资高达710.4亿元,相比于上半年投资节奏有所放缓,且项目投资方除个别是头部企业以外,大多数是三四线企业或新玩家。

8月电池新能源产业链投资扩产项目汇总

储能竞赛 唯快不破

显而易见的是,新型储能正在快速从舞台边缘走向中心,从配角走向主角,且速度非常之快。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消息,8月,我国动力和储能电池合计销量为65.0GWh,环比增长13.3%。其中动力电池销量为55.1GWh,环比增长3.7%;储能电池销量为9.9GWh,环比增长131.7%。1-8月,我国动力和储能电池合计累计销量为411.1GWh。其中动力电池累计销量为364.9GWh;储能电池销量为46.2GWh。

面向未来全球能源转型,储能规模迎来持续高增,由于电化学储能有着能量密度大、响应速度快、技术成熟等特点,在各大储能技术路线当中优势更为明显;再加上行业政策持续推动,电化学储能占比正逐年上升,成为目前全球储能市场的主要增量,EVTank预测,到2030年全球储能电池的出货量将达到1892.7GWh。

因此,无论是动力电池领域的龙头企业,还是储能领域的新生玩家,亦或是跨界入局的行业大亨,都试图紧抓储能产业爆发的风口,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从8月项目投资动态可以看出,30个投资项目当中有16个为电池项目,直接与储能相关的项目更是有14个,占比近9成;其中,瑞浦兰钧于广东佛山签约的广东瑞浦兰钧动力与储能锂离子电池及系统制造基地二期项目投资金额最高,达70亿元。

此外,共济润道、宋都基业将在重庆潼南投资建设年产5GWh储能系统、新能源动力电池智慧工厂设备生产基地等4个项目,预计总投资超70亿元;今创集团拟在内蒙古托克托县分两期建设新能源产业储能项目,项目总投资50亿元;远航锦锂总投资50亿元的远航锦锂储能电芯二期项目也在一期项目投产时同步签约。

储能市场的竞争才刚刚开始,头部企业的产能较量就已然开始,像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都已开始大规模扩产储能电池;包括海辰储能、楚能新能源等一些专注于储能赛道的专业玩家也正在大踏步扩产;此外,还有一些新生玩家也正在加速扩产。

业内人士表示,先前第一梯队电池企业纷纷在储能领域加大投资布局,对于整个储能行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带动作用,以至于二三线玩家正在紧跟头部企业步伐,希望在储能快速增长期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通过今年上半年多家上市公司储能业务业绩表现情况也能够看出,布局储能系统集成、电芯领域,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贡献了主要推动力。

宁德时代

以宁德时代为例,上半年,在营收增速上,宁德时代储能电池系统已赶超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电池系统营收279.85亿元,同比增长119.73%;动力电池系统营收1394.18亿元,同比增长76.16%。同时,上半年,在毛利率及毛利率增速上,宁德时代储能优于动力:储能电池毛利率为21.32%,同比增长14.89%;动力电池毛利率为20.35%,同比增长5.31%。

需要注意的是,规模化竞争只能说取得入场的资格,并不代表有产能就一定可以获取更多市场份额。想要在储能市场打出一番天地,还需要自身技术层面不断优化提升。

目前大容量、长寿命、高安全、低成本、智能化五大要素成为下游客户重点关注的核心要素,也逐渐成为储能行业发展过程中的硬性要求,想要获得市场认可,必然是以技术创新和实战效果论英雄。

此外,随着国内电池企业加快出海步伐,EVTank预计,随着中国企业大规模在欧美扩产以及欧美本土电池企业和车企的电池产能的逐步释放,未来几年海外动力(储能)电池产能的扩张速度将明显加快。

随着储能产业的商业价值日益凸显,一条超级赛道正在形成。

行业内卷 创新为王

内卷年年有,今年格外卷!

从新能源汽车到动力电池,即使是正逐渐上量的新型储能产业,也没逃过内卷的魔咒。

从8月项目投资情况也可以看出,原材料及四大主材投资热度明显降温,投资金额最多的项目为亨旺集团新能源板块总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基地,计划总投资90亿元,该基地可年产30万吨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其次则为星源材质的马来西亚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隔膜一期项目,计划总投资50亿元。

按照行业内人士所言,各行各业都是如此,什么火,卷什么,新能源行业也不例外。近两年锂电产业链大幅扩产,新增产能从2023年开始将集中释放,各企业产能都上来了,产品也相对同质化、竞争力不明显的情况下,就开始打价格战,从原材料到电池四大主材到电芯每个环节都是如此。

电池网注意到,今年以来,整个电池行业都处于清库存的阶段,且电池厂的产能利用率也比较低,使得材料价格不断下行;此外,部分材料厂商订单不足,继而开始出现一些低价抢单的情况,进一步加剧了行业内卷。

据SMM最新报价显示,9月22日,碳酸锂(99.5%电池级/国产)均价跌1500元,报17.2万元/吨,创逾1年新低。

事实上,由于产业链供给方面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此在供大于求的时候,企业也不会贸然地扩张产能,尤其是涉及到中长期规划的时候,也有可能会改建项目或者延迟投产,会根据实际市场需求随时调整。

对于新能源产业链而言,行业内卷的情况还会持续,甚至会成为常态化,如果不想沦为价格战的牺牲品,就注定要有与众不同的东西,也就是从技术方面进行升级改进。正如大家正在热议储能电芯价格已降到0.5元/Wh的时候,宁德时代5MWh EnerD系列液冷储能预制舱系统在8月成功实现全球首套量产交付,该系列产品采用了宁德时代新一代储能专用314Ah电芯,实现20尺单舱电量从3.354MWh提升到了5.0MWh。

近年来,海内外储能市场需求爆发,对电芯的产能与维护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储能主流电芯主要为280Ah电芯,甚至从去年开始部分招标公告中已明确要求电芯单体容量不得低于280Ah。

而各大厂商首要竞争高点便是大容量、长循环寿命电芯。目前,已有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瑞浦兰钧、欣旺达、蜂巢能源、远景动力、海辰储能、楚能新能源、鹏辉能源等二十余家国内电池厂商相继推出300Ah以上容量的电芯产品,300Ah、305Ah、314Ah、320Ah、325Ah、340Ah不等。

另外,在材料方面,电池网注意到,在新型锰基正极材料中,由于兼具磷酸铁锂的安全性和三元材料高能量密度的优点,高性价比的磷酸锰铁锂电池及材料布局渐热。不过由于生产磷酸锰铁锂材料需要较高的技术门槛,该材料在四轮上车的进度还较为缓慢,目前容百科技、创普斯等企业已有大规模产能规划建设。

结语

供需周期调整规律下,电池产业链投资扩产依旧热情不减,尤其是在储能领域布局投资愈发火热,老玩家再加筹码,新玩家加速入局。对企业而言,扩张是客观需求的支撑,但随着赛道的日渐拥挤,未来的竞争也将会日渐激烈,行业新一轮洗牌和出清也将快速到来。

近些年,产能过剩一直被提上话题,不过可以达成共识的是,质量上乘并兼具成本优势的产品市场需求仍会持续走高;企业扩产的前提是优质产能,在此背景下,提高产品性能指标、降低产品成本,便成为行业未来的全新赛场。

[责任编辑:张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 邮箱:119@itdcw.com

电池网微信
锂电池
锂电材料
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