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讲到,建议提升电池材料的供给水平,围绕资源开采提炼、电池技术研发创新和回收利用系统建设等推动科技创新,现在低镍、低锂、低钴或无钴是电池发展的方向,要保障全球动力电池材料的供应。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

3月26日下午,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2022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讲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三个趋势:保持高速度增长、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迈向高质量发展。

目前,中国持续保持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和产销量占世界总量一半以上。根据行业之前形成的共识: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超过5%,进入一个加速阶段,超过10%,进入到市场化新阶段。2021年,欧洲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达到了16.5%,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达到了13.4%。同时,2021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基本上实现了车联网功能全覆盖,L2级驾驶辅助系统在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达到38%,一些头部汽车企业已经投放了搭载V2X技术的量产新车。

尽管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在我国取得重大突破,但万钢也指出,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仍面临着诸多挑战,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解决:

新一代汽车芯片设计应留有可编程的空间和余地

去年全球汽车产业的痛点是芯片供应,考虑到现在域控制器的发展,新一代汽车芯片的设计要从可靠性、可信性以及基础功能和基本性能上考虑,让它有一个可编程的空间和余地,为未来的软件定义汽车打下基础。

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背离供需

去年下半年以来,动力电池材料价格快速增长,已经背离了供需需求的增长,产生了一种非正常的增长。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建议提升电池材料的供给水平,围绕资源开采提炼、电池技术研发创新和回收利用系统建设等推动科技创新,现在低镍、低锂、低钴或无钴是电池发展的方向,要畅通国际物流的渠道和贸易,同时要对锂等原材料交易市场进行市场管理,保障全球动力电池材料的供应。

车能融合、车路协同和车网互联目前还存在一些障碍

去年颁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重点是在智能化方面推动车能融合、车路协同、车网互联。目前电网企业和汽车企业已经开始合作建设V2G示范站,使汽车作为储电性电源和区域网络配网进行协同。在车路协同和车网互动方面,逐渐形成车辆感知、路侧感知、以及区域云的合作,为未来车路协同提供基础。车能融合、车路协同和车网互联为将来的自动驾驶提供了超越视觉感知的认知智能。现在还有一些障碍:比如车作为储能体往网络输电的时候用电价格的计算、用户的接受度还需要进行实验。

跨界融合需构建跨领域的标准和规范

跨界融合需要加强产业之间的理解、互信和合作,共同构建跨领域的标准和规范。牢记维护数据安全和用户的隐私保护,是社会公共安全的理念,也是发展人工智能的道德伦理和标准规范的重要原则。面向新能源汽车跨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要进一步加强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在政策、标准、前沿技术示范等方面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推进部门协调,明确职责分工,强化工作落实,凝聚发展合力,加速实现更高水平的产业融合发展。

尽快发布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路线图

实现“双碳”目标,整个汽车产业界要协同作战,尽快发布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路线图,要明确以低碳为核心的政策标准体系架构,深入全行业产业链进行碳足迹的研究越来越重要,欧洲的各行各业都走在了前面。汽车产业未来的管理,包括双积分等政策都要向低碳方向前进。要突破低碳核心瓶颈技术,加强国际规则的协同,携手迈向碳中和。

实现“双碳”目标,国际合作要做到标准和规则协同

商用车是当前汽车产业“减碳减排”的重点和难点,欧盟和中国面临同样的难题,实现“减碳减排”需要搭建国际合作的交流平台,凝聚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合力探索技术创新的路径,加强科技协同攻关,开展前瞻示范推广,加强标准法规协同,加速商用车的低碳转型。“碳中和”是现在全世界达成共识的发展目标,国际交流合作十分重要,至少要做到标准的协同和规则的协同,才能携手走向未来。

[责任编辑:张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 邮箱:119@itdcw.com

电池网微信
新能源汽车
电池材料
车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