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我们希望在电动车产业化的征途上,中国人应该放弃短行为,厉兵秣马、卧薪尝胆、团结一心,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生产出具有中国特色、品质过硬、技术领先、高性价比的国民电动车!

山东小型电动车调研思考四:寻找电动车里的“国民车”

如果我们用一把尺子进行丈量,把开始的原点定在1886年,这个汽车诞生的元年,这把尺子要穿过一百多年的历史。

而过了四十余年之后,在美国,福特公司把T型车搬上了流水线生产,成本大量降低,“国民车”在美国首先诞生了。“二战”结束后,在欧洲以大众“甲壳虫”为代表的汽车,让这里的国民拥有了国民车。

国民车的标志就是:低廉价格、自主技术、优越性能。

就拿乘用车来说,纵观我们国家的汽车史,起源于新中国成立之时。那个时候,我们国家有了“红旗”和“上海”两个牌子,都是前苏联技术的结晶。

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走出一条市场换技术之路,以期望用庞大的市场来吸引全球最好的汽车制造者带着技术来中国,让我们国家拥有制造汽车的核心技术。可是,三十多年过去了,世界汽车巨头都来到了中国合资建厂,就连小小的韩国也有两个品牌企业在中国“耀武扬威”,——到目前为止,我们依然没有核心技术。我们国家的整车厂多如牛毛,有两百多家,但是所谓的自有品牌车却是二流甚至三流车的代名词,市场不仅没有换回来技术,相反,我们离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那么,经过了六十余年的汽车发展,中国到底有没有属于自己能够让自己自豪一把的“国民车”呢?

一项调查,把这一问题回答的明明白白。

在认为中国目前还没有自己国民车的消费群体中,超过半数的消费者认为中国汽车产业对外国过多的依赖,是阻碍中国国民车出现的第一桎梏,选择比例达到50.7%。纵观世界历史上形形色色的国民车,无论是福特T,大众甲壳虫还是菲亚特500,都是百分百的本土产品;再反观中国车市的现状,进口、合资品牌比比皆是,国产品牌似乎在夹缝中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国民车还只是一个梦想。

同时,37.5%的消费者认为,中国车市打开国门,仅仅是对外国车型的单纯引进,并没有形成针对本土消费者特有需求的汽车理念,这绝不是一个成熟车市的表现,厂商应该考虑专门为中国市场开发车型。

还有36.6%的消费者认为国民车应是与国民经济共进的产物,中国目前的经济,决定了汽车距离“大众消费品”的定位还有一段路要走,经济因素制约了中国国民车的出现和发展。

中国消费市场的逐步成熟,预示着引进车型的时代已经结束,品牌、产品及用户因素已成为车市的主导因素。无论是现有车型的改进,还是市场新生车型,汽车厂商都应该充分了解消费大众的价值观念,根据消费大众的特点选择相对应的品牌和产品。

我们国家的汽车企业,也做过造“国民车”的努力和奋斗,但是,终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比如奇瑞、比亚迪、吉利,还有许多企业都推出自有品牌,但是,终究沦为一个市场的陪衬,一个附庸,根本没有形成气候。

“国民车”就是一场望穿秋水的梦,做了一场又一场,梦难成真。

在2015年1月27日开始1月30日结束的由中国电池网、我爱电车网发起组织的“2015年山东小型电动车及电池产业链专题调研”中,纯电动车的生产企业——雷丁汽车又一次在小型电动车领域提出了要造“国民车”的梦想,并且像丽驰、宝雅和唐骏等被调查企业,也都对“国民车”做出了自己的认同,还有山东省汽车行业协会也认可这一提法。

言易行难。

在新能源车领域,或者说这个市场上,我们首先有了一个不遵循规律的“弯道超车”理论,也就是我们要在这个新领域,要敢于超过一直在我们前面奔跑欺压我们的世界列强。但是如何去超车呢?仅仅靠我们的市场容量吗?还是我们短缺的技术?在技术层面上,要想真的赶超,没有大的研发资金投入和创造性的思维,做起来很难。就拿新能源车技术来讲,电池技术、电控技术和电机技术,我们都和世界先进水平有一段距离。如果我们能有突破,就要另辟蹊径,不走世界先进国家现在的道路。可是,这条路在哪里?

面对一个拥有3亿辆的小型电动车的市场(按市场保有量:2亿辆电动二轮/三轮车、1亿辆燃油摩托车),我们的企业能做的就是扩大产能,而有几个企业能够静下心来做研发?

从国民车的三个特性上看,我们具有的只有一条,那就是低廉的价格。自主技术、优越性能,现在看来还差得很远。

但是,就中国现实的市场环境,我们企业所要做的就是要拿出造“国民车”的勇气,特别是在低速电动车或者小型电动车这个细分市场领域,用我们的智慧,研发出属于我们中国人的车,不是没有可能。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少在低廉的价格上做文章,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情不要再干了,消费者的生命可贵,不能用市场价格争夺战来牺牲!——法律也决不容许!我们要把精力用在“自主技术”和“优越性能”上,只有这样,才能造出一辆真正属于我们国家自己的“国民车”。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我们希望在电动车产业化的征途上,中国人应该放弃短视行为,厉兵秣马、卧薪尝胆、团结一心,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生产出具有中国特色、品质过硬、技术领先、高性价比的国民电动车!

(杨阳,中国电池网、我爱电车网总编辑)

[责任编辑:赵卓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 邮箱:119@itdcw.com

电池网微信
电动车
小型电动车
中国电池网
低速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