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而言,《规划》究竟给出了哪些政策信号?未来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应该怎么继续走下去?

2020年度人物

10月9日,为适应汽车产业升级趋势和绿色消费新需求,国务院常务会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序发展,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规划》指明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我国汽车产业的龙头作用、支柱地位将进一步凸显”、“《规划》展现了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的升级,鼓励电动汽车企业在研发等环节上下功夫,推动全产业链向用户端转型”……谈及《规划》,行业人士纷纷对其政策利好作用给予充分肯定。

《规划》获批,叠加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大增,令不少零部件上市公司在A股市场的表现十分抢眼。多家证券公司的研究报告显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步入高速成长阶段,值得重点关注。

对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而言,《规划》究竟给出了哪些政策信号?未来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应该怎么继续走下去?  

立足10年市场推广和国内外企业竞争加剧

去年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提出于2019年12月9日前进行反馈。从公布的内容看,《规划》主要提及的四个方面与此前发布的征求意见稿基本一致。据悉,《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对于未来5年、15年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要达到25%左右,到2035年国内公共领域用车全面实现电动化。

《规划》主要强调了四大关键点。一是加大关键技术攻关,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二是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三是鼓励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四是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10年大规模发展以及国内外新产品和技术竞争加剧情况下,《规划》出台具有及时的指导意义。”新能源汽车行业独立研究员曹广平对《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

鸥瑞智诺能源科技公司董事长卢祥军认为,《规划》主要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提振产业发展信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之后,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一度下滑比较严重,特别需要增强行业信心;二是保住产业优势,虽然整个新能源行业实现了一定的转型升级,但技术储备还不是特别雄厚,仍需要政策的支持和鼓励。

在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规划》旨在拉动产业升级,从增强核心技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补齐短板角度入手,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此前,受补贴退坡、疫情突发等因素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出现下滑。随着实现复工复产、利好政策频发,市场开始加速回暖。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今年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双双超过13万辆,环比增长28.9%和26.2%,同比增长48.0%和67.7%;今年前9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73.8万辆和73.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8.7%和17.7%,降幅比1~8月收窄7.5个百分点和8.7个百分点。

加大积累 推进研发 莫失技术突破主战场

关键技术攻关无疑是《规划》中非常重要的方面。虽然正式文件尚未发布,但根据征求意见稿,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攻关主要包括实施电池技术突破行动,开展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加强高强度、轻量化、高安全、低成本、长寿命的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系统短板技术攻关,加快固态动力电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实施智能网联技术创新工程,支持企业跨界协同,研发复杂环境融合感知、智能网联决策与控制、信息物理系统架构设计、智能网联安全和多模式评价测试等关键技术,突破车载智能计算平台、云控平台、高精度地图与定位、V2X、车载高速网络、关键传感器、智能车载终端、线控执行系统等核心技术与产品;实施新能源汽车基础技术提升工程,突破车规级芯片、车载操作系统、新型电子电气架构、高效高密度驱动电机系统等关键技术和产品,攻克氢能储运、加氢站、车载储氢等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支撑技术。支持基础元器件、关键生产装备、高端试验仪器、开发工具、高性能自动检测设备等基础共性技术研发创新,攻关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海量异构数据组织分析、可重构柔性制造系统集成控制等关键技术,开展高性能铝镁合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车辆轻量化关键材料产业化应用。

今年以来,动力电池新技术密集面世,主流动力电池企业高调发布新品。由于进行了结构改良,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具有体积能量比高、机械强度高等优势,可使整车续驶里程达到配装高能量三元锂电池的同等水平。蜂巢能源推出的两款基于无钴材料的薄片式电芯产品NMX无钴电池,可反复充放电2500~3000次,这意味着车辆全生命周期的使用总里程可以达到120万公里,NEDC续驶里程可达880公里。

“现阶段,动力电池企业最重视的应该是电池材料体系、电池生产工艺、电池管理尤其是热管理和安全管理方面的技术,包括电芯高层级的成组技术、降本技术以及与车辆一体化方面的应用技术。”曹广平告诉记者,动力电池企业面对国际竞争,应从国内政策指导车型的电池配套工作中,抽出大量专业技术人员回归技术突破的主战场,否则很有可能错失发展新机遇,得不偿失。

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直言,我国纯电动汽车在产业规模上以绝对优势稳坐全球第一的宝座,并拉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与充换电基础设施产业链初步建成,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与增强竞争力的新的重要基础,但从技术水平上看仍处在第二梯队。

三方面着手 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规划》指出,要加强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同时,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整车的发展与零部件产业链息息相关。政策从快充、公用充电设施保有量提升、鼓励换电模式三大方面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得目前的充电难题有望解决,从而进一步提振终端需求。

西安领充创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庆民对记者表示,对“车电分离”道路的肯定,既是对换电技术创新的认可;又缓解了当下电动汽车补能速度慢、续驶不可升级、二手车残值低等问题。他认为,利用梯次电池作储能载体,整合电动汽车充换电、分布式能源,通过能源管理系统和数据分析,可形成一套完整的光-储-充-换微电网系,实现换电站内新能源发电充分消纳、峰谷收益、电能搬运等功能,从而充分降低充换电站用电成本。

“《规划》的亮点是对于换电模式的鼓励和支持,可以带动3万亿~6万亿元的市场规模。应该说,市场选择了换电模式,政策顺应了市场发展的要求。目前车电一体化还有很多技术瓶颈,采用换电模式可以加以解决。”卢祥军说。

深圳市永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晓明称,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智能有序充电网络,加强新型充电技术研发,提高充电服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已成为行业的共识。当下充电网的普及率还不高,充电体验不够便捷,造成的“里程焦虑”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掣肘;突破这一瓶颈制约,将极大地推动新能源汽车快速普及。

“产业政策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曹广平表示。

[责任编辑:赵卓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 邮箱:119@itdcw.com

电池网微信
动力电池
新能源汽车
电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