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德力董事长助理陈伟洲看来,铝塑膜国产化是大势所趋,也是降低软包电池制造成本的有效途径,预计今年国产铝塑膜占比会突破10%。

安德力董事长助理陈伟洲

安德力董事长助理陈伟洲

目前,纯电动乘用车领域圆柱电池、方形电池、软包电池成为较成熟的动力载体。软包电池凭借在安全性、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方面的优势,在新能源车上的应用比例逐年上升。2017年国内圆柱、方形、软包电池出货量约82GWh,其中软包电池出货量约29GWh。在3C领域,软包已成主导路线,渗透率超70%;在动力领域,孚能科技、中航锂电、万向A123、微宏动力、天津捷威、浙江天能、亿纬锂能、卡耐新能源等知名电池企业纷纷布局软包电池,随着高能量密度成为发展趋势,软包电池渗透率有望“大步快跑”。受益于软包电池市场发展,其外包装——铝塑膜需求量也迎来剧增。

软包电池中铝塑膜成本约占15%,目前铝塑膜被日韩企业霸住大部分市场份额,日本DNP、昭和电工、T&T三家市占率近90%,国内外价差约为20%~30%,随着3C电池及动力电池领域铝塑膜不断渗透,降成本压力下,电池厂商迫切期待铝塑膜实现进口替代。在广东安德力新材料有限公司(简称:“安德力”)董事长助理陈伟洲看来,铝塑膜国产化是大势所趋,也是降低软包电池制造成本的有效途径,预计今年国产铝塑膜占比会突破10%。

安德力主要生产标签膜、膜内标、合成纸等传统膜类和现时的新能源材料铝塑膜。2017年,公司铝塑膜产能约200万㎡。陈伟洲表示,随着下游厂家对国产铝塑膜的慢慢认可,公司由原来观望逐渐转为尝试及小批量生产,今年第一季度有明显的转变,接受送样的厂家也越来越多,与去年同期相比,送样客户增加将近30%,已由原来规模较小的厂家慢慢转向中级规模厂家,预计今年铝塑膜将是一个由进口转为国产重要过渡期。

“目前安德力有两条进口生产线,饱和产能约3000万㎡/年。”陈伟洲称,目前铝塑膜约占公司业务量的40%,做为公司主打产品,将很快超过传统膜业务。公司铝塑膜主攻3C领域,112#占大部分业务,客户稳定;动力类的152#正在调试,下半年将逐渐推出市场,猛狮科技及遨优动力等上市公司在测试评估中,目前反馈良好,力求2018年下半年开始实现152#接单目标;088#也将于近期完成研发及评估。

陈伟洲认为,影响铝塑膜国产化因素主要有技术、人才、原材料、产品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强有力的资金支持等。“公司通过技术改造,加强内部细节化管理,引进专才,增置研发仪器、请专家为企业把脉,和高校协作创新,引进“产学研”项目,从基础材料开始,层层把好品质关,执行来料检、过程检、成品检,调整配方及制备工艺,全方位管控好质量。认真做好自己的产品,尤其是在产品安全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等关键性能指标上努力提升,消除下游企业对国产铝塑膜的戒心和顾虑,共同推进铝塑膜国产化进程。”陈伟洲表示。

在新能源这个朝阳产业的带动下,企业“自我革新”决定了企业的未来发展之道。陈伟洲称,公司以不同渠道、不同层面多途径做好基础工作,保证有较高的收成率,有效控制好成本,以心动的价格优势切入市场。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引进培训机构,对安全管理、细节化管理等进行系统化培训,同时从基础材料入手,把好品质关,进行技术升级以及工艺的优化,保障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其针对高技术的152#动力型铝塑膜产品,不断引进专业人才和增置研发仪器,与高校、科研机构协作创新引进“产学研”项目,并获科技厅批准组建“院士专家工作站”,同时导入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陈伟洲透露,公司将会慢慢调整产品动向,由3C类侧重点调整到动力类。经过企业发展不断沉淀,将会考虑进入资本市场运作。

[责任编辑:张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 邮箱:119@itdcw.com

电池网微信
软包电池
铝塑膜
安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