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研究院未来的发展,王庆生透露,将在新能源方面加大与企业的合作力度,致力于新型电池技术的开发工作,加大高能正极材料、固态电解质、导电剂技术的开发力度、推进电池3D打印技术的开发应用。

电池百人会企业家“问道”长兴暨后疫情时代·2020中国电池新能源产业链生态健康发展企业家论坛现场

电池百人会企业家“问道”长兴暨后疫情时代·2020中国电池新能源产业链生态健康发展企业家论坛现场

电池百人会-电池网8月5日讯肖何 浙江长兴报道)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全年总产量37.9万辆,销售33.1万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彼时,中汽协副秘书长许艳华曾表示,多年前中国就已经是全球传统汽车消费第一大市场,当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虽不似传统汽车般成为“万国汽车博览”,但本质上却并无分别,市场大而不强。

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已连续5年全球第一,同时构建了全球最完备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体系,特别是锂电池及材料供应链,但仍需在科研领域下功夫,改变新能源车领域大而不强的局面,在产品技术上增强国际竞争力。

中俄新能源材料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庆生

中俄新能源材料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庆生

“在新能源领域,国内工厂规模是一流的、产品技术是二流的、核心技术是三流的,不论在材料技术、电池技术、装备技术核心创新技术基本都是舶来品。”中俄新能源材料技术研究院(下文简称:中俄研究院)院长王庆生进一步表示,我国在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各个领域投入力度都非常大,不亚于美国、日本,在新能源的技术投入和产业规模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中国制造也正不断地涌现在世界各地,但高含金量的自有知识产权技术中国创造的却相对不多。

“我们新能源行业、企业、技术、领头人需要沉静下来反思一下,不可盲目乐观、好大喜功,对科学技术要有前瞻性、创新性,要鼓励科研工作者勇于尝试失败,要认可科研的投入不是投资。”王庆生建议,企业要组建三支队伍;科研技术队伍、工程技术队伍、生产技工队伍,统一起来科研、技术、制造才会上水平;行业要整合资源,把领域人才、仪器装备、科研资金有计划、有序、有效的整合起来,攻关行业前沿技术,解决产业共性问题,突破企业卡脖子技术难题,这样方能提高、提速、提质解决我国新能源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提升国际话语权。一改新能源行业(特别是新能源电动汽车及组件企业)叫好不卖座,百花齐放、百花尽殆的局面。

中俄研究院是中俄双方联合建立的中俄科创平台,是“俄罗斯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中国科教基地,致力于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增材制造与梯度材料、智能脑控的研究与应用,在化学、电化学、热电化学、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合成、分析检测、优化改性、评估验证等领域开展相应的科研工作。

中俄研究院拥有一支来自海内外强劲的国际化团队,在高端科研仪器方面投入近2亿元,拥有TOF-SIMS、TOF-Q、ALD、PLD、等离子射频炉、气质红外联谱等近200台套科研装备;设立了“材料合成与改性实验室”、“理化分析实验室”、“工艺品控实验室”、“电子电控实验室”、“增材制造实验室”、“新能源电池实验室”、“装备制造加工中心”、“热电化学实验室”,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研究院先后与国内外科研单位合作建立了多个科研平台:与俄科院、俄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俄远东联邦大学、中科院、浙大、哈工大、浙工大、湖南大学、奥地利STARD、德国ZOZ、NETZSCH等先后建立了《院士工作站、》《中俄功能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一带一路功能材料研究中心》、浙江省《国合基地》、《纳米粉体研究中心》、《新能源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俄科教部授予设立《新材料材料与增材技术科教中心》、浙江省《绿色电池创新中心》,与科技部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合作建立了《新型动力电池及系统联合实验室》,与中关村新型电池创新联盟成立《新型电池技术创新中心》。

中俄研究院立足于基础科学、应用科学与实验科学的有机结合,围绕着科技创新转化,打造开放共享、共建、共赢的具备国际一流的科研平台和创新载体,成为国际产学研用合作平台的典范。

在推动“产、学、研、用”的结合方面,王庆生表示,技术要服务于企业,产品要适合于市场,研究院围绕着企业亟需与企业家开展多方面交流,让企业家了解研究院具备的能力,把基础科学与应用需求连接起来,做好高校与企业间最后一公里的工作,在三元材料改性、集流体涂覆预处理、功能型电解液开发、复合陶瓷隔离膜应用、固态电解质、相分离多孔电极制备、准固态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的产业化、pack集成热成像分析与系统设计等方面与国内外行业企业展开广泛交流与合作,集中资源优势、专业优势致力于行业前沿技术与共性问题攻关,解决企业卡脖子难题。

在产业转型提质技术推广转化方面王庆生讲并不是易事,目前在国内大大小小近3000多家电池企业,技术方面五花八门,参差不齐,面临市场竞争大家也知道问题所在,但是对于花钱改造接纳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大家心态基本为左顾右盼、雾里看花、得过且过、投机取巧、心有不甘、发奋而为、奋起直追、坐观天下等类型;对新技术的认知度不高,需求度不迫切不舍得投入的企业,多以老企业为主流,传统产品技术为主线市场的企业,另是新技术企业,对技术有了解有需求,自己组建了科研队伍对自己的科研实力寄予厚望,但成效不佳;再是与资本运营商合作投资取巧的企业,目的不在于产业发展技术提升而是资本运作赚钱的。可见行业技术提质转型发展是要有基础、机遇、机缘、认知的。

关于研究院未来的发展,王庆生透露,将在新能源方面加大与企业的合作力度,致力于新型电池技术的开发工作,加大高能正极材料、固态电解质、导电剂技术的开发力度、推进电池3D打印技术的开发应用。

[责任编辑:张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 邮箱:119@itdcw.com

电池网微信
新能源汽车
中俄研究院
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