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大众、戴姆勒参股中国企业,还是宝马与宁德时代的深度捆绑,都是为了保证在中国市场的电池供应,向外界展示发力电动化的决心和果断。与此同时,从电池企业角度来看,与外资企业合作有助于提升制造水平、打破资金困境,但不容忽视的是,车企参股的标签也可能会给其日后扩大业务带来阻碍

高轩高科

国轩高科  电池网资料图片

编前:最近一段时间,以大众集团、戴姆勒、宝马为代表的德国汽车制造商与国轩高科、孚能科技等中国电池厂商的合作刷足了存在感。前有大众集团大手笔入主国轩高科,之后业内盛传的戴姆勒入股孚能科技的消息尘埃落定,而搭载宁德时代电池的宝马首款纯电动SUV iX3近期将迎来上市。

外资车企巨头在华布局电池业务,已经不是个案而是成为一种现象。以这一轮德系三大巨头为例,不管是参股电池企业还是深度合作,最根本的原因是看中我国庞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这种捆绑之于双方有何影响,本期开始“动力电池格局新观察”将进行深度解读,上篇聚焦车企的战略布局和技术路线;下篇重点探讨有车企巨头的背书,中国动力电池市场是否会重构格局。

无论是大众、戴姆勒参股中国企业,还是宝马与宁德时代的深度捆绑,都是为了保证在中国市场的电池供应,向外界展示发力电动化的决心和果断。与此同时,从电池企业角度来看,与外资企业合作有助于提升制造水平、打破资金困境,但不容忽视的是,车企参股的标签也可能会给其日后扩大业务带来阻碍。

电池领域频现合作

近日,戴姆勒旗下的梅赛德斯-奔驰宣布,与孚能科技深化战略合作,并将持有后者约3%的股份。此外,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将投资9.045亿元,参与孚能科技的首次科创板公开募股。

通过参与公开募股,戴姆勒有机会在孚能科技的监事会中提名一位代表。同时,为满足奔驰所需动力电池,孚能科技将在德国东部的比特菲尔德—沃尔芬建造一座动力电池电芯工厂。此次的合作协议将保障奔驰在电动化战略进程中的动力电池电芯供应,而孚能科技则可以确保其计划内的产能建设。

相对而言,大众集团出手更早。去年就有大众集团有意入股国轩高科的传闻,之后业内对此猜测不断,直至成为现实。今年5月底,大众集团宣布将投资约11亿欧元,获得国轩高科26%的股份,并成为其大股东。大众集团也因此成为首家直接持有中国电池厂商股份的外国车企。

至于宝马集团,其与中国第一大动力电池厂商宁德时代颇有渊源,当初也正是与宝马的合作令宁德时代名声大噪,而宁德时代为了宝马专门在德国建厂。宝马在沈阳投产的首款纯电动SUV iX3将于近期首发,搭载的电池就来自宁德时代。根据宁德时代2018年发布的一份公告,华晨宝马有权对其进行股权投资。当然,或许是因为宁德时代的身价已经今非昔比了,华晨宝马方面暂时还没有入股宁德时代的迹象。

对于类似车企与电池厂商的合作,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告诉记者:“车企要想拥有真正的竞争力,还是需要掌握一部分电池的核心技术。通过与电池厂商合作,可以在电池研发上同步,同时保证成本的竞争力。”在戴姆勒与孚能的合作协议中,双方同意共同研发高新电芯技术,进一步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缩短充电时间。

电动化战略侧重中国市场

从近两年大众集团、戴姆勒和宝马的动向来看,其电动化战略都在加速。一方面,欧盟不断强化排放法规,并且引入了更接近真实排放情况的全球统一轻型车排放测试规程(WLTP),使得车企很难再“钻空子”,达标难度大大提高,而未达标企业面临着巨额罚款;另一方面,欧盟及其成员国正在不断推动各个产业向“碳中和”方向转型,为了应对疫情,近期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家出台了汽车业扶持政策,明显表现出了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偏爱,政策导向非常明显,尤其是德国坚决将传统燃油车排除在补贴范围之外,给了德国车企明确的信号。在这种正面激励和侧面约束的双向政策影响下,欧洲主流车企正在加快向电动化方向转型的步伐。

为何选择中国本土电池厂商?中国广阔的市场和本土电池厂商就近供货的便利性都为德国车企所看重。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车市场,中国市场的潜力毋庸置疑,尤其是政府的倾力扶持,使得中国占据了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在这种情况下,先进入者无疑更有优势,就像当年大众集团早早进入中国市场,占尽先机,赚得盆满钵满。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大众集团同样希望复制在燃油车领域的成功经验。

“大众集团携手实力强劲、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进一步推动集团在中国的电动化战略。电动汽车发展势头迅猛,为江淮大众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同时,我们将与国轩高科在电动汽车电池电芯领域积极开展战略合作。”对于该合作,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迪斯如此评价。

与入股国轩高科同一时间官宣的,是大众集团控股江淮的消息。大众集团表示,计划购入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母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并增持江淮大众股份至75%,变革合资企业管理模式。

[责任编辑:赵卓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 邮箱:119@itdcw.com

电池网微信
锂电池
电池
中国电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