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看到一篇文章,浮想联翩。主要内容是新加坡前领导人李光耀的一个言论,他说:中国GDP将不可避免地超过美国,但是创造力永远无法与美匹敌,因为中国文化不允许自由交流和思想竞争。

前天看到一篇文章,浮想联翩。主要内容是新加坡前领导人李光耀的一个言论,他说:中国GDP将不可避免地超过美国,但是创造力永远无法与美匹敌,因为中国文化不允许自由交流和思想竞争。

这一结论式的悲观让我很痛心,也反思了我们市场经济条件下走过的道路,也在发问:为什么我们在现代经济时代已然落后,改革开放30年“制造了”诸如863等等无数计划,依然科学技术领域与世界同仁相差很远,实际科技竞争力相差了30多年?为什么我们成为仿造“山寨”的大国?成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重灾区,对技术专利恬不知耻的漫天使用?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没有核心技术,或者说现代核心技术少得可怜,或者说可能有了某些方面的核心技术发明创造,也被束之高阁,没有用之于民,奉献社会。

不管是我们的文化出了问题,还是我们的现实环境做出的错误导引,但是,在残酷的市场经济面前,没有一技之长,只能被边缘化,人家吃肉,我们喝汤,甚至连喝汤的权利也荡然无存,只能隔墙闻闻味道。拥有一技之长,才能立于市场不败,才能实现自我救赎,才不至于沦落成为一个简单的组装工厂。

回到电池行业,这个产业链条很长的行业,从上游原料,到中端电芯、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单晶硅、多晶硅等等材料,再到最终的成型的铅酸电池、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产品,都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产业。在这个领域里,我们当下的现实语境就是没有核心技术,核心技术99%被欧美日等控制。

为了突破技术瓶颈,走出市场换技术的误区,才有了我们的企业要去兼并国外拥有核心技术企业的案例,才有了万向收购A123的事实。我们选择用金钱换技术的道路,通过收购,来不断让自己拥有一技之长,补足技术落后的短板。

在笔者为数不多的采访过程中,有幸结识了像中瑞蓝科、苏州捷力新能源和万好万家等这样的拥有自己独特的核心技术的企业,也为他们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凭借自己的核心技术而占领市场感到放心。中瑞蓝科利用自己联合的以清华大学为主体的技术研发团队,研发出世界上领先的电动车核心部件“双绕组电机”,从而走出了一条自己的独立技术之路。这家有海外背景的公司在创建之时,就收购了欧洲一家拥有专利技术的企业,为该企业在纯电动汽车制造领域能够独树一帜,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捷力新能源作为隔膜制造的后起之秀,拥有自己独有的隔膜拉伸方法和独特的产品配方,这一现实一举打破了我国隔膜高端市场被日美等制造企业垄断的格局,使我国隔膜自主生产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也使我们不再简单依靠外来技术和产品生存。锂电池生产企业万好万家也是在吸取先进锂电池生产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把一些锂电池生产的不同技术融为一体,为己所用,也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高端之路。

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些企业之所以能够走出激烈竞争的红海,畅游在一片蓝海里,都是因为他们拥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拥有独立自主的核心技术,锻造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些企业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因为他们才是行业发展的脊梁。

只要拥有一技之长才能立于市场不败之地。一个行业良性发展,不是靠价格的恶性竞争,而是靠核心技术的不断锻造。

(杨阳,中国电池网总编辑)

[责任编辑:赵卓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 邮箱:119@itdcw.com

电池网微信
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