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各大跨国车企的技术路线出现分歧,在混合动力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车领域各自倾注心血。

态度不一 销量差别大 纯电动车全球表现严重分化

    随着环保、资源压力的不断加大,曾经在20世纪初风靡一时而后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电动汽车又回来了,且今非昔比,无论是车型,还是规模都更加壮大。目前,全球各大跨国车企的技术路线出现分歧,在混合动力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车领域各自倾注心血。最新的燃料电池车暂且不提,在其他技术领域主要有哪些产品?车企为此又有怎样的战略考量?让我们一一为您呈现。首先,请跟随我们走进纯电动汽车的世界。

    日产聆风 头顶最畅销桂冠

    作为目前为止全球最畅销的纯电动车型,日产聆风并不是在传统车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而是日产专门打造的一款纯电动汽车。日产聆风于2010年12月在日本和美国上市,随后登陆欧洲和加拿大,目前在全球30多个国家销售,全球累计销量已经超过17万辆。

  日产的第二款纯电动汽车e-NV200将于今年7月上市,在此之前,日产聆风是日产旗下惟一一款纯电动汽车,日产将所有的销售重点、资源都放在了这款车上。事实上,日产聆风刚刚上市的一段时间,销售情况并不好。转折点发生在2013年1月,日产将聆风售价调低6400美元,降价成果显著,日产聆风在美国的月销量从几百辆瞬间提升至2000辆左右,之后甚至一度突破3000辆大关。为了最大限度满足美国和欧洲市场的需求,目前日产在日本、美国、英国三地生产聆风。

  在续驶里程方面,2015款日产聆风为135公里。由于续驶里程是纯电动汽车被诟病的原因之一,日产CEO 卡洛斯·戈恩透露,日产第二代聆风的续驶里程有望达到400公里,预计新车将在2016年正式亮相。

  虽然日产聆风并没有进入中国市场,但借鉴了日产聆风技术的东风日产启辰晨风已于去年9月在中国上市,官方定价26.78万~28.18万元,可享受国家补贴政策。东风日产乘用车副总经理任勇表示,希望到2018年,启辰晨风的年销量达到5万辆。

    点评:重“质”不重“量”,仅一款聆风就奠定了日产在纯电动汽车领域的地位。

    腾势EV 中西合璧的产物

    随着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支持,自主品牌、合资品牌也推出了不少电动汽车产品,例如腾势。腾势是比亚迪与戴姆勒共同打造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融合了比亚迪的电池技术与戴姆勒的生产工艺。

  作为腾势的首款电动汽车,腾势EV承载了很多的希望,它的首次亮相是在2014年北京车展上。腾势EV 使用磷酸铁锂电池,续驶里程可达300公里,这一点可以与特斯拉Model S相竞争。腾势EV官方起售价为36.9万元,于去年9月开始在中国销售,可享受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单独摇号及市级财政补贴政策,而在上海及深圳,可获得免费牌照。近日,在北京腾势车主见面会上,深圳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市场总监胡晓庆透露:“一款车型不足以支撑一个汽车品牌的发展,腾势正在计划推出第二款车型。”

    点评:作为比亚迪与戴姆勒合作的结晶,腾势EV能否在市场站稳脚跟还要拭目以待。

  宝马i3 40年磨一剑的成果

  作为德系三强之一,宝马2013年11月开始销售旗下第一款电动汽车宝马i3,这款车大量使用了碳纤维材料。与其他企业相比,宝马在电动汽车领域推出成品的时间显得有点晚,但其技术积累时间可不短。早在20世纪70年代,宝马就陆续推出了一些电动车型,但由于条件不成熟并未上市。2008年,宝马发布“Project i”电动汽车发展项目;2009年,宝马设计出MINI E纯电动汽车进行全球路试;2011年,宝马发布全新子品牌i;2012年,宝马开展Active E全球路试。最终,2013年7月,宝马首款量产电动车型i3在北京、纽约和伦敦三地同时首发,当年11月开始在德国交付。事实上,宝马i3包含两个版本,一个是纯电动版,一个是增程版,其中纯电动版的续驶里程为130公里。

  宝马i3销售情况较好,截至今年5月,其全球销量超过2.5万辆。其中,在中国市场,宝马i3于去年9月开始交付,售价44.9万元,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杭州等多地销售。由于中国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宝马与中国国家电网合作建设了一些电动汽车充电站。

    点评:从两次全球路试收集数据来看,宝马在电动汽车领域相当谨慎,且碳纤维材料的使用也是其一大特色。

    大众e-Golf 厚积薄发的实力派

    大众似乎很偏爱高尔夫系列,无论是注重燃油经济性的高尔夫BlueMotion 蓝驱版,还是注重性能的高尔夫GTI,亦或是极端性能代表作高尔夫R,全是高尔夫名下的产品。现在,大众e-Golf纯电动汽车也进入了这一大家庭。

[责任编辑:赵卓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 邮箱:119@itdcw.com

电池网微信
动力电池
纯电动车
我爱电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