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未来十年,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达沃斯”组委会执行主席于清教认为,竞速电池新能源赛道,良性竞合方能致远。

ABEC 2023 | 第10届中国(深圳)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

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达沃斯”组委会执行主席于清教

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达沃斯”组委会执行主席于清教

电池“达沃斯”-电池网12月5日讯(陈语 张倩 广东深圳 图文直播)“在电池新能源赛道,中国已占据领先优势,赛道也越走越宽,越走越长:新能源车产业已领跑全球,现有锂电池技术已相对成熟,燃料电池、钠电池、固态电池等技术路线和产品正在加速推进市场化应用。”12月5日上午,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达沃斯”组委会执行主席于清教在ABEC 2023 | 第10届中国(深圳)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开幕式现场表示,在电池新能源赛道,中国也是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战场。从各种统计口径来看,我们身处的电池新能源这一高景气赛道,未来增长趋势是确定的,但同样大家也已觉察到增幅放缓这一趋势。外部环境充满着巨大的不确定性,电池新能源产业展会热、订单冷,叫好不叫座已成为常态。风口虽大,风险也不小,竞争正日趋白热化。

12月4日-7日,全球电池行业盛会——ABEC 2023 | 第10届中国(深圳)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在广东深圳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电池“达沃斯”(ABEC)组委会主办,电池网、海融网、我爱电车网、能源财经网、电池百人会联合主办,来自全球电池新能源产业链的“政、产、学、研、金、服、用”各界600+嘉宾出席盛会。

本届论坛以“竞争or竞合,发现产业突围路径与蜕变力量”为主题,细分“赛事行至中场,新能源细分市场如何致胜?”“地缘政治动荡,海外淘金如何深挖潜力市场?”“市场迭代加速,新材料新技术如何突破?”“巨头扎堆入局,大储能产业生意经该怎么念?”“过剩周期显现,智能装备国产化供需如何共振?”“抢矿大战持续,产业健康生态圈如何构建?”六大分论坛,以及“业绩整体承压,电池新能源企业如何求生求变?”“光储充换风起,新模式新业态如何乘风而上?”两场互动话题。同期,第13届(2023年)中国电池行业年度人物/年度创新奖/年度新锐奖/优秀供应商颁奖盛典、竞争力榜单公布、特色白皮书发布、特色展览展示、一线参观调研等精彩内容也将同步呈现,致力于聚焦电池新能源先进技术和市场应用,共建产业生态圈的商业文明,共同探索产业破局革新、稳健增长的突围路径与蜕变力量,一起为全球电池新能源产业的稳健发展注入更多的确定性和正能量。

良性竞合方能致远

京大学教授、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其鲁

北京大学教授、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其鲁

在动力锂电池的发展过程,北京大学教授、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其鲁表示,经历小型锂电池产品到电动汽车大规模在中国崛起,我们已经具备了一个要跨入新的锂电池应用时代,就是储能时代。从明年开始,储能时代将要从中国开始走向世界。

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长赵天寿

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长赵天寿

“储能可以提高电力系统调节和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助力电力系统转型,将成为保障能源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新型电力系统需要不同时长的规模化、高安全储能技术,尤为重要的是长时储能技术。”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长赵天寿现场指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要促进新型储能多元化发展,支撑多能互补能源体系建设;长时储能技术存在较大缺口,是储能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电化学流体电池易模块化、时长灵活、安全、无地理限制,适合于长时、大规模储能,通过技术创新突破储能瓶颈,是抢抓产业机会的关键。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

“中国汽车是目前最卷的行业,世界在‘缺芯少锂’的情况下,中国实现了利润偏低而发展偏快的特征,整个行业竞争格局发生了快速变化,尤其是出口+新能源成为发展增长的核心重点,自主品牌在出口和新能源方面表现优秀,实现了中国发展靠自主的突破。”在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电动车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社会,而电动车也改变了汽车行业,汽车行业从机械产品变成耐用电子消费品的特征,尤其是锂资源的快速发展,通过这两年的发展,碳酸锂资源已经明显实现了探明储量大幅增长的良好局面,给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了巨大的良好发展空间。

长城汽车欧拉品牌技术副总经理谭健

长城汽车欧拉品牌技术副总经理谭健

“新能源市场在2019年爆发,仅仅4年的时间,走过了燃油车市场将近20年的发展历程,车型数量、技术搭载、购车价格、都是杀得血色。”长城汽车欧拉品牌技术副总经理谭健表示,“卷配置、卷价格,亏损卖车,新能源车在看似总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淘汰赛也在加速上演。”

中国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来源于政府端、用户端、企业端的多重影响。在谭健看来,在新能源的大潮中,重在回归本质,细分赛道,稳定发展。

奇瑞汽车电池技术委员会主任曾祥兵

奇瑞汽车电池技术委员会主任曾祥兵

本次论坛的主题提到“竞争or竞合”,奇瑞汽车电池技术委员会主任曾祥兵认为应该是竞合,大家在电池产品尺寸上要有竞合,能不能重新组合降低利用率,从而降低成本,否则的话会越来越向寡头集聚。

“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30%,温和增长取代高速增长是行业必经之路;当前,面对消费能力不足的情况,主机厂需要深入研究用户需求,推出更具性价比的产品;电芯厂需合理规划产能,提高利用率,并通过技术创新,依据应用场景,开发差异化产品,降低成本。”曾祥兵建议,从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强成本控制,提高产能利用率,聚焦产品需求、实现差异化布局,持续提高电池安全特性等方面去提升竞争力。

展望未来十年,于清教认为,竞速电池新能源赛道,良性竞合方能致远。以更低的成本创造出更高质量的产品,构建稳定的供应链体系,实现市场订单的稳健增长,以及构筑全产业链健康良性的商业竞争生态环境,是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在深度洗牌中成功穿越周期的关键,也是中国在这一领域持续保持领先优势的根本。

“竞争or竞合”,于清教总结道,竞争不是零和博弈,竟跑者也是竞合伙伴。“小成靠对手,大成靠合作”。

以换电领域为例,针对换电联盟,蔚来汽车电池系统副总裁曾士哲讲道,各个车厂以及各个不同的品牌都在商谈公司怎么把这个换电体系做大,让客户都可以用到真正的比较好的补能体验。

抢抓海外市场机遇

据电池网近期梳理的国内锂电池企业海外建厂整体情况信息来看,我国锂电池企业海外建厂数量约32个(包含电芯、模组PACK工厂),其中,22个工厂公布了规划产能,总计超过552.5GWh。从项目地点来看,统计在内的32个海外项目中,21个为欧美地区。

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吴辉

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吴辉

在“本土化”政策的驱使下,国内不少龙头企业开始践行 “全球化思维,本土化实施 ”的理念。越来越多的企业从单纯的产品出口向产业出口转变,努力拓展海外市场,建立研发/生产中心,实现生产本地化、供应链本地化。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吴辉提到,面对新能源红海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入新能源行业分割市场份额。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对于企业来说ESG报告是识别优质客户,获得投资的重要依据。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成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成

“立足国际电池市场,从长远看,美国市场电池需求未来可能会有较大的增长,到2025年,增长率可能会有58%,达到198GWh,到2030年增长到635GWh;欧洲电池需求到2025年可能会有41%的年平均增长率,等到2030年,总需求会达到579GWh;中国市场电池需求会继续保持一个比较平稳的增长,到2030年会达到1.3TWh,继续领跑全球。”全球电池需求方面,蜂巢能源副总经理张成提到,“整体看全球的话,到2030年预计会达到2.7TWh左右。”

广东捷盟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市场总经理骆鹏飞

广东捷盟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市场总经理骆鹏飞

关于全球智能制造发展格局,广东捷盟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市场总经理骆鹏飞提到,世界制造发展格局,主要集中在四个国家:美国、德国、日本和中国。骆鹏飞还表示,“中国锂电发展目前在全球来说,是产业链最完整、规模化最大、最成熟的行业,锂电智能装备在全球的竞争格局中也是走在前面的。”

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席总裁刘德贤

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席总裁刘德贤

为什么要进行全球化?“一方面是国外有巨大而成熟的市场,那里是不打价格战的,大家的竞争要靠创新,只要做好创新,就能为整个产业链和行业创造价值,就能赚钱。”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席总裁刘德贤分析称,“另一方面,国外有成熟的资本市场,我们要利用国外的成熟资本市场发展产业,像韩国资本市场对新能源的估值是大大高于国内的资本市场。”

“巨头云集,发现产业突围路径与蜕变力量;精准对接,高层面对面交流实现有效对话;大咖齐聚,产学研资深度赋能价值人脉圈;颁奖盛典,拥抱能源变革,致敬实业英雄;精彩纷呈,同频共振,聚势而兴,价值共赢……”电池“达沃斯”组委会秘书长耿茜茜总结道,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不仅欣喜于电池技术的创新与突破,更令人欣慰的是电池技术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变得更加重要。

[责任编辑:张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 邮箱:119@itdcw.com

电池网微信
锂电池
储能
新能源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