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蜂巢能源第二届媒体日在江苏盐城基地举行。媒体日上,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提到,“中国电池行业内卷是必然的,我们以前也经历过手机、白色家电、光伏到汽车的内卷,任何一个行业的颠覆洗牌都有这么一个选择过程。”

2023H1-2026年全球动力(储能)电池行业实际产能及规划产能情况:GWh

电池百人会-电池网9月26日讯(陈语 江苏盐城报道)根据EVTank日前发布的数据,从产能维度来看,截止到2023年6月底,纳入其统计范围的全球46家动力(储能)电池企业的实际产能已经达到2383.6GWh,到2026年年底预计将上升至6730GWh。

从需求量来看,EVTank预计,2023年和2026年全球动力(储能)电池的需求量将分别为1096.5GWh和2614.6GWh,全行业的名义产能利用率将从2023年的46.0%下降到2026年的38.8%。

其实,产能结构性周期性过剩警报早已拉响,今年年初以来,锂电池产业去库存,全产业链需求陷入低迷,竞争不断升维,行业内卷加速。

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

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

“以前没有内卷的时候,也面临别的问题,就是大家都卖得不好,现在虽然卷了,但销量确实也好了,销量好了带来的就是大单品,效果非常明显。”9月25日,以“媒好 芯意相叠”为主题的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蜂巢能源)第二届媒体日在江苏盐城基地举行。本次媒体日上,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提到,“中国电池行业内卷是必然的,我们以前也经历过手机、白色家电、光伏到汽车的内卷,任何一个行业的颠覆洗牌都有这么一个选择过程。”

关于电池行业的竞争焦点,杨红新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归结为三点:首先是技术创新,其次是产能规模,最后是供应链。

在本次的媒体日上,杨红新也重点介绍了蜂巢能源在技术创新、产能布局、供应链等方面的新动态。

“我们希望首先要用技术创新来面对成本的挑战,不能一味地靠降价。”杨红新讲到,“我们在PHEV领域能够给客户带来更多的赋能,是有快充等产品差异化带来的技术领先性,带来的一部分溢价在里面。其次,就是我们希望把规模做起来做大单品,一个产品在一条生产线的生产和一个产品在10条生产线上生产,它的制造成本和采购成本肯定是不一样的。另外,我们自己研发的正极材料,除了无钴正极材料以外,中镍613正极材料也开始批量生产交付装车,所以我们正极材料也会给我们贡献越来越大的价值。”

技术创新:飞叠+短刀 出鞘显锋芒

公开资料显示,蜂巢能源总部位于江苏常州,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自2012年起依托长城动力电池事业部开展预研,2018年2月正式注册成立,独立面向全行业发展。

蜂巢能源

蜂巢能源

作为动力电池行业黑马,秉持“因创新而前进”的企业精神,聚焦标准创新、工艺创新、材料创新、电芯创新、电池包创新、系统监控创新等维度,蜂巢能源构建了完善的研发创新体系,自主研发并推出了无钴正极材料技术、超高速叠片工艺技术、“蜂云平台”监控系统、“飞叠”技术等一系列核心技术,引领电池行业创新。

与此同时,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围绕成本和性能,蜂巢能源推出了短刀电池、龙鳞甲电池系统、高锰铁镍电池等备受市场关注的产品,引领行业发展方向。

蜂巢能源

蜂巢能源叠片技术

以“飞叠”技术与短刀电池为例,蜂巢能源叠片技术属于完全自主研发,经历了从1.0到3.0的不断进化。2019年,蜂巢能源率先在方形电池生产中引入高速叠片技术,单工位叠片效率0.6秒/片,开启了动力电池叠时代。2020年推出高速叠片技术2.0,实现单工位叠片效率0.45秒/片,且同时叠两片。2022年,第三代高速叠片技术——飞叠成功量产,实现了0.125秒/片的叠片速度,不断突破叠片技术效率瓶颈,实现一台设备上极片多片同时切,多片同时叠,在单机设备成本几乎不变的情况下,效率提升了几倍,实现了更简单机械结构下的高效产出,打破了单机效率的天花板。

蜂巢能源短刀电池布局大事记

同时,蜂巢能源对于短刀电池的研发布局也是出鞘就显锋芒:2019年4月首次亮相。2021年10月就实现量产,并于同年12月宣布推行电动全域短刀化。2023年4月,首款短刀飞叠电池在盐城基地量产下线;5月,第二代短刀叠片电芯在南京基地量产下线,并于当月发布全系短刀储能电芯及产品;7月,泰国首家模组PACK工厂开建,将应用自主研发的软包电芯和短刀电芯。

蜂巢能源

电池网在现场了解到,蜂巢能源盐城基地一期项目第8条线为蜂巢能源短刀飞叠产线,该产线集合了蜂巢“飞叠”技术、激光直焊工艺、0.35mm铝壳、圆形光斑焊接等多种先进技术;二期项目的9条电芯生产线均导入飞叠设备,整条生产线采用全自动化、AI智能化生产模式,单条电芯产线最高生产效率可达24PPM,主要生产62Ah、90Ah、142Ah等主流短刀电池产品。

蜂巢能源

“我们开发飞叠设备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占地面积小、速度快、质量更可靠、工艺更简单,如今这些目标都实现了。”据杨红新介绍,“盐城基地是蜂巢能源第一个实现飞叠和短刀电池大批量出货的基地,一期已实现投产,二期也进入到了试生产阶段,下个月二期的多条生产线也将开始交付。”

电池网了解到,截至目前,蜂巢能源盐城基地L400 62Ah短刀飞叠电芯已量产超过110万支,折合电池包11,000+套,一期首条短刀飞叠产线产能利用率高达90%,创造了短刀电池爬产效率新纪录。

蜂巢能源

除了盐城基地正式导入飞叠技术之外,蜂巢能源湖州二期、成都、上饶、金坛四期等新基地也将大规模导入这一技术。随着海外基地建设平稳推进,“飞叠”也将根据节奏规划“出海”日程。

据悉,蜂巢能源还将对第三代“飞叠”设备进行技术迭代升级,导入极片和隔膜激光裁切等创新技术。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要瞄准下一代,现在卷以后怎么办?”杨红新还特别提到:“下一代电池首先要瞄准更低成本的技术路线和更符合未来趋势溢价的产品。”

产能规模:投产提速 卷向全球

创新优势赋能下,自独立发展以来,蜂巢能源仅用3年多的时间,在2021年10月,便成功跻身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榜单。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公布的数据显示,蜂巢能源2022年度动力电池装机量位居国内第七。

在今年8月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TOP15中,蜂巢能源表现抢眼,其装机量排名位居第6位,从7月的0.59GWh提升至8月的0.79GWh,月度涨幅达0.2GWh,环比增幅高达22.7%,而同期行业平均环比为8.2%。籍此,蜂巢能源的行业市场份额也从1.83%进一步扩大至2.26%。

“我们的短刀电池可用于EV和PHEV,分为快充型和非快充型两大类,无论是从客户搭载的车型爆款程度,还是从我们装机量的提升方面来看,我们的短刀PHEV电池都是比较成功的,现已大批量出货了。”杨红新透露,蜂巢能源装机量的上升,主要得益于其在插电混动市场的持续发力。

蜂巢能源

根据官方提供数据,7月蜂巢能源PHEV电池出货量为0.39GWh,8月环比增长至0.55GWh,增幅41%。

在产能布局方面,目前蜂巢能源已在北部的保定,西部的遂宁、成都、达州,长三角的常州、湖州、盐城、泰州、马鞍山、南京,长江中游的上饶等地建有生产基地,并在保定、无锡、上海、深圳、常州、马鞍山等地建立研发中心。

根据规划,蜂巢能源将继续在中国长三角区域、华中区域、西南区域及欧洲地区逐步完善生产基地布局,并在德国、韩国等地建设研发中心,建立起全球化的研发、生产和服务网络。

从近期的动态来看,国外方面,今年7月,蜂巢能源泰国首家模组PACK工厂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23年年底完成建设,规划年产6万套模组Pack。

在杨红新看来,“产能布局从国内转到海外去,国内企业确实会经历一个很痛的过程,但是国外还有一个窗口期,有一些客户还有高溢价的市场需求,而我们中国的产品比较丰富,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推出很多特殊的产品,具有差异化和领先性,从而获得高的溢价,在中国卷的基础上,走出一条新的路径。”

供应链:订单上量 供应强化

得益于在产能部署上的前瞻卡位,以及在能量密度、安全性、性价比等方面的优势,蜂巢能源采用飞叠技术生产的短刀电池,得到了吉利、长城、Stellantis等客户的高度认可,今年以来陆续供货理想L7、吉利银河L7/L6、东风岚图追光/梦想家、哈弗猛龙/枭龙等知名车企的畅销车型。

蜂巢能源

其中,在近日吉利上市的银河L6几款车型中,吉利银河L6 60-125km车型均使用蜂巢能源电池,尤其是125KM长续航版本,搭载了蜂巢能源最新的L400磷酸铁锂短刀飞叠电池。

从工信部发布的车型公告看,6月以来,蜂巢能源配套的插混车型已接近20款,已经深度进入主流车企的供应链。

此外,8月,蜂巢能源与电投易充在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在重卡换电领域开展战略合作,将共同研发 “LCTP标准动储一体化重卡换电电池包”,打造换电重卡与分布式储能共用的电池系统,实现“一电两用”。

6月,电池网从行业消息灵通人士处获悉,某德国豪华品牌车型的电池包在中汽研进行了整包安全法规认证测试。电池包采用的电芯是蜂巢能源的三元高镍加硅体系电芯,能量密度达到260Wh/kg。

不仅仅是动力电池领域,蜂巢能源在储能电池领域也是订单不断,目前已在广东、江苏、河北、甘肃、浙江、新疆等多地完成大规模储能项目交付并网。海外方面,蜂巢能源已经在欧洲获得多家企业储能业务定点,涵盖工商业储能、便携电源、牵引动力等多个领域,总量超20GWh。

值得一提的是,无钴电池作为蜂巢能源创新研发的全新品类电池,已经得到国内外客户的青睐,开始大量出货。目前在国内主要供应某大型车企,今年出货无钴电芯预计可达160万只;海外已经与美国某储能系统上市公司达成供货协议,2024年初开始供货,仅这一家储能客户预计每年供应无钴电芯就达到80万只,动力电池市场客户预计会再扩展,所以后面无钴出货量会快速提升。

赢得客户认可的同时,蜂巢能源也在不断强化供应链韧性。

在供应链方面,电池网了解到,蜂巢能源围绕着“一纵一横一服务”的生态模式,做了全方位的布局,即纵向拓展,联合产业上下游,形成一体化生态;横向协同,协同产业发展的高技术和优质环节;产业服务,借助平台资源向产业链各环节赋能。

据悉,蜂巢能源在上游成立了材料产业园,通过材料产业园让其供应商(包括矿、碳酸锂、回收、正极)在同一产业园里进行生产,既降低了运输成本也实现了一体化的工艺,从矿端一直打通到电池装备端。在下游,蜂巢能源也布局了电池回收、储能等领域,总体的逻辑是为了提高公司在锂电产业的生态和竞争力。

据杨红新介绍,对上游资源进行布局,正极材料等实现自供,能更好地降低成本。此外,蜂巢能源全资子公司藤青青再生资源(上饶)有限公司已在电池回收粉碎、梯次利用、资源再生及材料加工等方面做了相应布局。

2022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专利公开量按创新主体TOP20

结语来自中国汽车知识产权运用促进中心的数据显示,2020年-2022年,蜂巢专利公开量分别为586项、878项及1049项,分别位列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专利公开量创新主体排行榜单第一、第一及第二。其中,2022年,该榜单中专利公开量超过1000件的仅宁德时代与蜂巢能源,位居榜单前两位。

截至今年8月,蜂巢能源已拥有有效专利4283项,涵盖电化学材料、电芯设计、模组PACK、BMS以及工艺技术等布局方向,覆盖电池上下游产业链。

在行业内卷的当下,创新研发、智能制造和产能供应等多方面均已方面建立完善体系的蜂巢能源,显然已找到了适合自身的制胜之道。

[责任编辑:林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 邮箱:119@itdcw.com

电池网微信
蜂巢能源
动力电池
短刀叠片电池